摘要:聽力在外語學習中非常重要,學生的聽力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留學生能聽懂老師講課是做研究的前提,人們出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從廣播、電視中獲取信息。聽力成為在國外學習生活,以及考試中必需掌握的能力。怎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抓好語言關 ,二、抓好環(huán)境關,充分利用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聽的時候抓住要點,使用英語教學,把英語課堂生活化。三、抓好技巧關,多聽,加強閱讀教學,聽說讀寫融合,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71-01
亞里山大說:“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聽懂的比重占有90%,能聽懂才覺得舒服,聽不懂就覺得不自在?!庇纱丝梢?,聽在英語應用中的主導地位。而在我從事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說和聽是非常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英語筆試成績不錯,但是聽不懂英語,或者說糊里糊涂,在初中生畢業(yè)考試中,聽力的分值有20分,相當一部分學生得分很低,根本聽不懂聽力材料,怎樣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因為學習英語聽說可以使英語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氣沉沉的學問,而成為妙趣橫生、鮮活靈動的實踐。但是學習聽說不等于“習得聽說”,美籍華人的英語好是因為具備了“習得聽說”的必要條件:英語環(huán)境。但是我們沒有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看美國電影和情景喜劇,有意識地給自己營造出一種國外的英語環(huán)境強迫自己用耳朵接受英語,同時開口說英文,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聽說”。綜上所述,如何更好的進行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呢?
一、抓好語言關
(一)過好語音關。要想過語音關,必須了解基本的發(fā)音規(guī)則,如開音節(jié)、閉音節(jié)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在講解發(fā)音要領時,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發(fā)音規(guī)則發(fā)音,一個一個地模仿、練習,糾正其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和方法。在正音時,要概括、歸納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并按讀音規(guī)則將學過的詞匯進行歸類。
(二)融入原則。不要把自己看成旁觀者,而要是當成局內人看待,要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產生場景感覺。
(三)擴展原則。首先要在詞匯和句式層面上擴展;其次是在此基礎上,“泛看”電影,電影題材可以不受很大限制,但每部影片都至少要看三遍以上。
二、抓好環(huán)境關
(一)充分利用氛圍。教師要讓學生置身于英語氛圍中,在英語課堂,創(chuàng)設聽力環(huán)境,每節(jié)課開頭的3—5分鐘是聽力訓練的好時機。讓學生輪流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報告天氣、新聞及當日的活動安排、講英語故事等,盡量避免用漢語,以后逐漸加深,提高要求。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或電影,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糾正發(fā)音、語調。
(二)抓住要點。在聽的時候,要冷靜,遇到有聽不懂或沒聽到的內容,要果斷地處理,不要慌張,不管是聽幾遍,都不可掉以輕心??筛鶕?jù)聽前準備以及聽到內容來捕捉與正確答案的有關信息。
(三)使用英語教學。千萬不能因為擔心學生聽不明白而改用漢語,這樣的話,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只會停滯不前。其實,教師講地多了,學生聽的次數(shù)增多后很快會掌握這種新的表達法的。而且我們在用英語組織教學時可以由易到難。
(四)課堂生活化。把英語課堂和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創(chuàng)造條件。在學了人物生日、住處等表達法后,我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兩人合編一段介紹人物的對話,沒想到學生就地取材,詢問對方及對方家人的生日及住處等信息,有的還當堂詢問了老師的有關信息并編到自己的對話中,這種真實的語境,真實的演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做到了活用已學的英語知識。
三、抓好技巧關
(一)多聽。在聽的同時也分不同情況.當你在聽一篇文章或短文時,你一定要思考,他可能會講些什么,這樣可提高警惕.不至于他講完了,你才有所反應.聽的時候,你有意識地把主語,謂語,賓語弄清楚,好讓你了解個大概,也就不至于驚慌失措。
(二)加強閱讀教學。學生常有這樣的體會,遇上內容熟悉的材料,聽起來收獲較大,這反映了語言知識、背景知識在聽懂有聲語言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尋找典型文章,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拓寬詞匯量,形成語感,豐富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三)聽說讀寫融合。語言教學的綜合性原則不僅強調教學方法的綜合,而且強調語言技能的綜合。該原則認為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要全面發(fā)展。即使是單向技能課,教師也要體現(xiàn)語言技能的綜合性原則。因此,在以提高學生聽力技能為主的聽力課上,也要根據(jù)實際,將它與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既有所側重,又全面發(fā)展。
(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關于如何克服精神緊張,消除焦慮感,樹立自信心,發(fā)揮聽者理解過程中的能動作用,許多學者提出了很好的見解。有學者從語篇的角度提出:首先,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在聽力語篇中遇到聽不懂的詞句完全不必著急,因為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其次,根據(jù)語篇信息冗余度原理,沒有聽懂的這部分信息有可能在語篇的其它地方再次出現(xiàn),或者即使不出現(xiàn),也可通過上下文做出合理推測;再次,根據(jù)語篇結構潛勢,沒聽懂的這部分,有可能并不影響整個語篇的理解,只起一些輔助作用。若能認識這幾點,聽者就會真正地樹立起心理優(yōu)勢。
做到了以上三關,還應該看到初中學生在英語聽力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學生由于自己發(fā)音不準確,造成聽力困難,辨別不清;受到母語的干擾,從而影響聽力的反應速度;聽力習慣和心理因素的問題;中西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等。對此,我們要采取措施,思想上加以重視;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音,這要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英語發(fā)音的準確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聽說的訓練項目。
總之,要更好的進行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聽力訓練,由淺入深,輔以聽力技巧、技能及豐富的背景知識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有計劃地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其聽力的目的。
作者簡介:賈元惠(1983.06-),女,漢族,河南長葛人,中教二級,本科,河南省許昌市第十四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