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娟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任務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圍繞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意識、導入中國文化提高交際能力、轉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事物、鼓勵學生學習中國文化詞匯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大學英語;中國文化;導入
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實現(xiàn)跨民族文化交際??缥幕逃╥ntercultural education)就是要讓不同民族文化實現(xiàn)相互之間的交流,英語中這樣意思的詞很多,如cross-cultural education (多種文化教育)、trans-cultural education (異文化教育)。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不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英語語言學習,它必須與文化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導入中國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如單詞dog(狗)在外國人看來就是親密的朋友,而中國文化中對狗的定義含有貶義。因此,在教學中對很多跨文化現(xiàn)象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蛘哌M行role-play(角色扮演)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讓中西方文化交融。實踐證明,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具有東西方文化氛圍的跨文化語言交際活動中,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導入中國文化提高交際能力
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般注重英美文化的滲透,而對中國文化是淡化的,因此,很多中國學者在與國際交往中沒有文明古國的學者應具有的風范。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很多西方學者對博大的中國文化懷著深厚的敬意,他們總想探詢Confucianism/TaoiSm (儒、道)的真諦,這是我們中國人值得自豪的事情。因此,一個具有深厚文化修養(yǎng)與獨立文化人格的中國人應該在交際過程中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這就要求我們用英語交流時,必須在潛移默化中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底蘊。近年來,大學生在擇業(yè)就業(yè)時都感受到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有待提高。他們往往會因為文化含量的缺乏而遭用人單位淘汰,究其原因,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量太少,因而給大學生就業(yè)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必須使中西文化并重才能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這樣大學生在處理文化差異時就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處理。
三、轉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事物
有關調查表明,當今的中小學學生甚至大學生都對西方的節(jié)日重視有加。他們能用英語表達西方某個節(jié)日,但很多學生不知道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意義。如他們認為情人節(jié)比較浪漫,而中國的七夕節(jié)比較俗氣,少數(shù)學生不知道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在教學“大學英語”中的“Cultural Dif fer ences in Western and Japanese Decision-Making”時,其中就沒有圍繞中國的決策方式呈現(xiàn)相關的內容。有的單元話題是圍繞美國文化而展開的,也沒有反映中國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學生在翻譯時無法融入中國文化。其實,這些內容中完全可以把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詩歌、戲劇、文學等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內容融入其中。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事物很多,如中國菜、古建筑、茶文化等。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英語轉述中對中國文化詞匯不熟悉。原因是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不夠,從而造成表達中文化內涵的欠缺。
四、鼓勵學生學習中國文化詞匯
大學生特別喜愛網絡中出現(xiàn)的新鮮詞語,這樣,就出現(xiàn)了新的詞匯與新的表達方法。語言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其掌握的語言材料有關。獲得的語言材料越多,語言表達就越豐富。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上網閱讀英文資訊,也可以閱讀英文報紙雜志。這些媒介頻繁運用當代最流行、最新穎的詞匯,是最受大學生喜愛的語言。漢語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網絡時代的影響,出現(xiàn)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流行詞語。如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 “安居工程”(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families)“勤工儉學”(part-work and part-study system或work-study program)等,這些富有中國特色的詞語都出現(xiàn)在國內的各種媒體上。大學英語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詞匯量,讓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于潛移默化中滲透到英語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許朝陽.大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國文化的構想[J].河北學刊,2009(1).
[2]楊紅英.注重中國文化導入與滲透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