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秀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腦癱康復科,河南 鄭州 450052)
位點藥物注射治療兒童智力低下40例臨床觀察
李巧秀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腦癱康復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觀察位點藥物注射治療智力低下患兒40例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 本研究對象為我院確診的40例兒童智力低下患兒,分為治療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均實施認知訓練及全程護理,治療組同時給予患兒位點藥物注射治療,將兩組臨床療效展開對比。結果 經治療后,所有患兒日常生活能力、智力水平及生存質量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治療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結論 在給予智力低下患兒合理護理基礎上進行位點藥物注射治療,有助于提高患兒社會適應能力,改善其治療水平及生存質量。
兒童智力低下;位點藥物注射;生存質量
智力低下(MR)是臨床常見的一組發(fā)育障礙性疾病,臨床特征以適應生活能力缺失、智力發(fā)育緩慢等為主,其發(fā)病原因多與社會、心理、生物、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報道,在我國人口中因各種疾病所致的MR的人數(shù)已達1300萬左右,其中一半是未成年人[1]。MR是導致人類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針對智力低下患兒的治療,現(xiàn)代醫(yī)學常以教育訓練為主,治療方式缺乏針對性,往往無法取得較滿意療效。我們臨床上治療MR時觀察到:給予患病兒童位點藥物注射后,其認知能力、語言發(fā)育、不良行為等方面得到改善?,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MR患者40例,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病例選擇標準
所有患兒均符合2001年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根據(jù)ICD-10和DSM-W結合我國情況制定的中國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3版(CCMD-3)中的關于MR的診斷標準。
1.2 疾病程度分級
世界衛(wèi)生組織根據(jù)患者適應能力及IQ,將MR進行分級,包括輕、中、重以及極重度:①輕度MR:IQ 50~69分,感覺及運動方面輕度遲滯,說話、走路、進食較緩慢。在指導下可適應社會生活。②中度MR:IQ 35~49分,有運動能力,但發(fā)育較差,說話遲鈍。生活可以自理,經訓練后可完成簡單勞動。③重度MR:IQ 20~34分,運動發(fā)育明顯落后,缺乏與外界交往的能力,可講一些話。生活不能自理。④極重度MR:IQ在20分以下,全面遲滯,有感覺及運動障礙,無適應能力,生活完全依賴別人。
1.3 一般資料
平均年齡0.5~8歲患者40例,其中輕度18例,中度22例,重度8例,極重度2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的性別、比例、年齡對照(±s)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的性別、比例、年齡對照(±s)
項目 治療組 對照組 P性別 男 15 16 1.000女5 4年齡(歲) 3.121±1.502 3.424±1.565 0.761
1.4 研究方法
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住院期間給予全程護理和認知訓練,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頭部位點藥物注射。
2.1 認知訓練方法
2.1.1 訓練手眼協(xié)調能力及注意力(刪除作業(yè))
將圖形畫于白紙上,并讓患兒用筆將制定的圖形劃去,在進行多次訓練并無錯誤情況下,逐漸增加圖形數(shù)量。
2.1.2 記憶訓練(圖片記憶法)
給予患兒一定數(shù)目的圖片,在患兒正確說出對應名稱后將圖片拿走,每隔2 min進行1次圖片內容的問答,后慢慢將間隔時間延長?;颊叱晒r要及時強化,給予鼓勵,增強信心。保證每日訓練內容不重復,在患兒記憶力上升的情況下適量增加圖片數(shù)目,每次訓練時間不超過30分鐘,如此反復刺激、反復訓練,以促進患兒記憶力的提高。
2.1.3 日常生活活動記憶
為每位患兒制定規(guī)律性、針對性的日?;顒?,如訓練于上午8:00,位點注射于上午10:00等,充分調動患兒的主動參與治療性,并自覺遵守時間。通過配合嗅、聽、視、觸等感官進行訓練,如于吃完早餐后詢問患兒所吃的東西。
2.2 位點注射
在綜合康復組治療基礎上加位點注射。位點選擇:額顳葉在頭皮的投射區(qū),相對于大腦Brodmann分區(qū)的8、9、10區(qū)在體表的投射區(qū)。藥物:生理鹽水與微量維生素B1針、B12針的混合液(100 ml生理鹽水加維生素B1針0.3 g、維生素B12針1.0 mg);方法:在對應位點平刺,進針到帽狀腱膜下注射藥物,每位點藥量為0.5~1 ml。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所有患兒日常生活能力、智力水平及生存質量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治療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
表2 治療前后智商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智商比較(±s)
注:P△為自身前后比較;Pˊ為兩組間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 Pˊ治療組 20 46.2461±10.2256 56.3426±17.2581 0.03 0.73對照組 20 48.2508±12.2015 51.3780±13.2485 0.04
21世紀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社會,智力和智力效應將得到空前發(fā)展,智力對人才成功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據(jù)統(tǒng)計出生殘疾占全國總人數(shù)的4.9%,約5100萬,其中智力低下兒童539萬,所占比例最高,我國每年有多達80萬~120萬出生缺陷兒童,即每5分鐘就有1個智力低下兒童在中國大地上出生[1]。大腦皮質是人類智力的物質基礎,遺傳、缺氧、營養(yǎng)不良、代謝異常等諸多因素均可影響大腦皮質的發(fā)育,大腦皮質發(fā)育不良容易導致大腦功能及結構發(fā)生異常,一般情況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大腦重量級體積的不足,腦回不發(fā)達,腦室擴大,皮層變薄,腦溝變淺,樹突棘神經元數(shù)目減少,神經膠質細胞分裂發(fā)生障礙。位點藥物注射是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應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神經解剖理論和傳統(tǒng)醫(yī)學的經絡穴位理論,系統(tǒng)總結歸納,結合臨床實踐,創(chuàng)立的獨特治療方法,刺激作用時間長,克服嬰幼兒不便留針的缺點,明顯優(yōu)于普通針刺。自1992年應用于臨床,通過長期觀察證明,總有效率達97.5%[2]。動物實驗表明:穴位位點藥物注射組大鼠病灶修復良好,神經元軸突樹突數(shù)量較對照組明顯增多[3]。該療法的作用機理包括:強刺激可興奮大腦皮層;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修復損傷病灶;藥物透過血腦屏障,促進神經細胞發(fā)育;誘導內源性神經干細胞向神經元分化,對過量的膠質細胞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形成膠質瘢痕,傳遞神經元突觸,進而進一步促進損傷神經生理功能的恢復[4]。該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智力低下患兒,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同時給予位點藥物注射后,其認知能力、語言發(fā)育、不良行為等方面均較常規(guī)治療組患兒明顯改善。因此,對于智力低下患兒,可常規(guī)給予位點藥物注射療法。
[1] 張 靖.兒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學調查和干預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5):560-563.
[2] 萬國蘭,朱登納,孫 莉,等.位點藥物注射與傳統(tǒng)腦性癱瘓治療方法對比.中國臨床康復,2005,9(39):68.
[3] 王春梅,萬國蘭,韓 博.頭皮位點藥物注射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大鼠內源性神經干細胞及Nogo-A表達的影響.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22):1744-1747.
[4] 李湘云,栗艷芳,高永強,等.頭皮位點藥物注射對宮內感染早產鼠腦髓鞘堿性蛋白、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及神經行為學的影響.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112-115.
本文編輯:白 璐
R749.94
B
ISSN.2096-2479.2016.07.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