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要:公安微博信息在網絡中的擴散可以反映出某些公安工作為中心的敏感事件的發(fā)展階段和人們的關注度。本文借鑒流行病學傳染模型建立公安微博信息擴散規(guī)律模型,并得出預測與管控其信息擴散的相關結論。
關鍵詞:公安微博;傳染模型;信息擴散規(guī)律
據(jù)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發(fā)布的《2013年度政法微博報告》顯示,目前公安微博正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作為政務微博的生力軍,公安微博在地域覆蓋度上和行政級別分布上都實現(xiàn)了突破性的發(fā)展。尤其是廳局級、省部級公安微博的逐漸開通,不僅體現(xiàn)了高層領導重視自媒體輿論場這塊寶地,還有助于高層公安機構打造形式靈活多樣、直觀立體的新形象。公安微博能在短時間內迅猛發(fā)展,和它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一、公安微博的特點
(一)警務活動公開性。公安微博通過微博宣傳,使警務活動公開透明,通過與網民的積極互動,搜集民情民意,助力公安工作。公安微博還通過發(fā)布“微博通緝令”、“微博懸賞”來征集線索打擊犯罪,這些信息會被所有關注的“粉絲”們看到,如果他們對信息的內容添加評論或點擊“轉發(fā)”,那么關注“粉絲”的人也在瞬間實時接收到了信息,以此類推,隨著信息傳播范圍的擴大,參與人數(shù)的增多,微博信息也就完成了從人際傳播向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的擴散,使信息在傳播的廣度、寬度、深度上得以拓展。
(二)輿論引導及時性。公安微博及時客觀地披露事件的真相,有效地引導輿論,對成功地化解危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也有重要作用。公安微博在引導輿論時,一是要堅持“24黃金法則”,即第一時間播報。在網絡熱點形成的24小時內,站出來“說話”,向網民傳達信息視;二是及時公布調查結果,這樣既能穩(wěn)定民眾情緒,又表明了對網民的尊重和重視,同時也防止了網上熱點擴大。
二、公安微博信息擴散規(guī)律研究的意義
通過公安微博平臺的建立,并對微博上敏感信息的監(jiān)控,掌握敏感信息下階段的擴散規(guī)律,公安部門可以收集并利用好微博上的各種信息,有效地對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展開動態(tài)的預防和預測,為公安部門的各項決策服務。同時,公安邊防部門還可以及時披露事件真相,有效地引導輿論,防止敏感信息的擴散,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其次,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對信息影響力評估,發(fā)現(xiàn)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漏和不足,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補充和完善。
三、公安微博信息擴散規(guī)律模型
本文以公安微博參與網絡輿情傳播的角度,構建了公安微博信息擴散規(guī)律模型,借用流行病學傳染模型中的接觸數(shù)σ——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惡性發(fā)展的閥值,通過分析σ、x(t)和x0之間的關系,來推斷出某一公共事件中下一個t時間段內公安微博信息擴散的規(guī)律,并得出相關結論,即通過輿情引導來控制和降低σ,使其小于1,有利于公安部門對公共事件的控制和管理。
(一)基本假設。假設每天每個參與者,通過微博信息傳播使未參與者卷入公共事件的平均人數(shù)是常數(shù)k;參與者在一個t時間段可能通過溝通和勸說等方式,退出事件微博信息的擴散;假設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和微博信息擴散未參與者的層次劃分對微博信息擴散沒有影響;假設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和微博信息擴散未參與者的地域分布對微博信息擴散沒有影響。
(二)符號說明。x(t):表示在一個t時間段內已被獲知微博信息,并且能向外傳播微博信息的人,即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在社會人群體中所占比例;y(t):表示在一個t時間段內可能獲知微博信息并且能向外傳播微博的人,即微博信息擴散未參與者在社會人群體中所占比例;μ:表示通過溝通和勸說,退出事件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占參與者總數(shù)的比例;Nx(t):表示某一事件發(fā)生后,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的數(shù)目;ky(t):表示參與者在一個t時間段內,微博信息擴散未參與者參與微博信息擴散的人數(shù);σ:表示接觸數(shù),即在一個t時間段每個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有效接觸的平均人數(shù)。
(三)模型建立。根據(jù)上述假設,每個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每天可通過微博信息擴散使ky(t)個未參與公共事件的人參與公共事件,因為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的數(shù)目為Nx(t),所以每天共有kNx(t)、y(t)個可能參與者,參與到事件信息的擴散中來,同時退出的人數(shù)為μNx(t)、y(t)。因此,kNx(t)、y(t)、μNx(t)、y(t)就是微博信息擴散參與者的Ni(t)的增加率。設初始時刻(t=0)參與者的比例為x0,則
當σ>1時x(t)的增減性取決于x0的大小,即事件能否平息取決于某一事件的規(guī)模大小。
第一種情況,當σ>1,x0<1-(1/σ)時,x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0<1-(1/σ)。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以后的時間里,隨著事件的發(fā)展和人們的關注變化,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隨時間的增加越來越大,最終接近1-(1-σ)。
第二種情況,當σ>1,x0>1-(1/σ)時,x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0>1-(1/σ),即事件本身規(guī)模比較大,起始時微博信息擴散比較快。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事件的妥善處理和人們關注度的降低,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隨時間逐漸減少,最后接近與1-(1-σ)。(因為σ>1,所以1-(1-σ)≠0,最后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并不等于0。)
第三種情況,當σ≤1時,x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比例x(t)越來越小,最終變?yōu)榱?,即公共事件的微博信息擴散終止。這是由于有關部門或組織通過溝通和處理事件,控制了網絡輿情的傳播,使微博信息擴散的未參與者明白了時間的真相,自己的利益能會得到保障,不會受到威脅,所以接觸網絡輿情并通過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參與公共事件的人數(shù)不超過原來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的緣故,最后公共事件被解決,微博信息的擴散得到了平息。
(四)總結。通過對微博信息擴散規(guī)律模型進行分析,可以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示:當某一公眾事件發(fā)生后,要采取各種措施使事件中微博信息擴散的接觸數(shù)σ<1。結合本模型,我們提出兩點建議來應對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擴散的預測與管控。第一,公安部門要快速及時的疏通網絡微博信息,清理各種網絡平臺,使每天因接觸到事件微博信息而卷入事件信息擴散的人數(shù)減少,即使k值變小;第二,公安部門要通過微博平臺及時和民眾溝通,使每天退出微博信息擴散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即使μ增大,也就有力控制了σ<1。只要接觸數(shù)小于1,事件參與者的比例x(t)越來越小,最終變?yōu)榱悖词录⒉┬畔U散終止。如果處理不利,沒有及時快速的處理和疏通網絡輿情,就有可能使σ>1,導致增加事件微博信息擴散的參與者,甚至使事件擴散失去控制,從而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
四、結束語
只有盡力克服其傳播層面的局限性,提升民警網絡素質,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風險規(guī)避能力,建立長效建設機制,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這一新的信息平臺,來為公安各項工作的展開提供良好的支撐,并使其成為搞好公安工作的一大創(chuàng)新亮點。(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邊防系)
參考文獻:
[1] 廖建春.公安微博的作用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1):55-57.
[2] 曹鳳.公安情報學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15-18.
[3] 孫永祥,劉依.公安微博的現(xiàn)狀分析及管理思考[J].公安學刊,2012,2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