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歐洲一體化的喪鐘并未敲響

2016-10-27 22:08:24于海洋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24期
關鍵詞:全球化歐洲英國

于海洋

自2010年以來,歐盟的改革一直是危機導向的,正是對歐盟遭遇重大挫折甚至解體的恐懼,讓歐盟各成員國接受了一條又一條嚴厲的改革措施。而英國的莽撞一搏也可能會帶給歐盟領導機構一個更大的歷史性機遇。

英國公投脫歐,已是一個現(xiàn)實。但看起來除了心灰意冷的卡梅倫,還有怒氣難平的布魯塞爾官僚。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無論支持還是反對,他們一時間都難以接受破局來得如此容易:建設大歐盟篳路藍縷,一朝毀棄,棄之如敝屣。

是英國人來得太過堅決果敢,還是歐盟所代表的全球化本就如此脆弱?推而廣之,若歐盟成員都可以一言不合便輕易離開,那全球化還能經(jīng)得起什么風浪?

如今的歐盟遠稱不上是全球化的標志和象征,但如果歐盟能夠在歷盡2008全球金融危機、成員國債務違約危機、移民危機的險惡風波后,再次勇敢地將英國脫歐這道旁門劈破,那么它真的有可能“始見大道”,成為一座燈塔。

一場名存實亡“婚姻”的正名

平心而論,英國國內(nèi)反歐盟的情緒不為無因,卡梅倫在過去幾年喋喋不休地對歐盟的說教也并非沒有道理?,F(xiàn)在鬧到國內(nèi)非要舉行脫歐公投,英國國內(nèi)的親歐派也是心懷委屈,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全球金融危機已然證明了歐盟臃腫腐敗低效官僚機構的失敗,但歐盟的這幫家伙還是那么一派高高在上的嘴臉,不但拒絕卡梅倫善意的改革建議,而且拒絕相信英國確實有脫歐的風險,反倒采取懲罰性措施一再羞辱英國。

最終,大量英國中間派被逼到脫歐派一邊,造成了今天的悲劇。

但是,即便有各種可以說得通的理由,英國脫歐依然不能充分證明歐盟一體化道路的失敗?;蛘哒f,英國從來不是評價歐盟成敗的合適主體。英國與歐盟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路線之爭,即便沒有脫歐這樣激烈的舉措,雙方依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歐盟眼中的英國,英國眼中的歐盟,大概都是嘻哈鏡里的扭曲形象,難得客觀。

回顧英國對歐盟的態(tài)度,自1945年丘吉爾提出大英帝國不應參與“歐洲合眾國”而應充當起保護傘起,英國一直對歐洲大陸的緊密團結心懷疑慮。英國錯過了煤鋼聯(lián)盟,用英聯(lián)邦關稅聯(lián)盟抵制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連加入歐盟都要附帶一大堆的條件,別扭了10年才加入。

即便決定加入歐盟了,英國加入的過程也扭扭捏捏,簽了一大堆的例外條款,就算英國海外貿(mào)易的50%以上是和歐盟完成的,其10大外貿(mào)伙伴中有8個在歐盟,英國歷任首相仍然不放過任何機會貶損歐盟。撒切爾在其著名的反歐盟布魯日講演中,對歐共體轉向歐盟的評價是“從后門輸入社會主義”。

寧肯錯過一波又一波的發(fā)展機遇,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唱反調(diào),英國的態(tài)度決不能只從經(jīng)濟、政治的單一視角解釋,更可能的原因就是雙方真的完全不合拍。既然在一大堆例外條款的包圍下雙方從未真的結合過,那所謂脫歐也不過是給名存實亡的“婚姻”做了一下正名而已。從這一意義上講,雖然英國經(jīng)濟體量很大,但英國的離開與歐盟其他成員的離開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完全不具備代表性的。

更進一步說,即便英國今天離開歐盟已成定局,這也只能證明雙方的路線和立場確實無法兼容,而不是說英國反對歐洲區(qū)域一體化或者全球化本身。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贏得國際資本市場青睞,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英國既用無數(shù)例外條款保證了其法律、制度和金融等層面的靈活性,又憑借歐盟成員的身份擁抱龐大的歐洲市場;英國也因此成為外部資本進入歐洲的踏板和階梯。

1945年和1960年兩次離開歐盟搞自己小共同市場的慘痛教訓已經(jīng)證明,背靠歐洲大陸才是英國經(jīng)濟未來的出路。從這一意義上講,英國可以指責歐盟的一個又一個毛病,可以協(xié)議離婚恢復自由,但它絕沒有讓其他歐盟成員國效仿自己的打算,更不可能去另搞一套去擴大歐盟已有的裂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說刻薄一點要沒有歐盟的種種弊端,英國憑什么就能成為眾多國際資本落腳之地呢,又憑什么在歐盟與外部世界間縱橫捭闔呢?所以,英國不是歐盟的革命者,它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沒有持之以恒推進其主張的能力,也不會像德國那樣拿出真金白銀援助小兄弟共度時艱。它的批評近似牢騷而遠離實踐,空有抱負卻無擔當,這就是英國脫歐之旅不具備示范效應的另一個原因。不是哪個國家都能像英國那樣擁有如此多的例外特權、如此好的牌面卻還想著翻桌子的。

多元全球化時代到來

英國此次脫歐大抵上屬于一個魯莽又偏愛大場面的領導人,引領著一群被自己誤讀的國民,在一個不恰當?shù)臅r間點上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有人為其歡呼,有人對其扼腕,這都不奇怪。但是,英國一改過去50年的別別扭扭,縱身一躍離開歐盟,如果說歐盟這艘大船毫無問題那是絕對說不通的。

輿論場和學界政界對歐盟經(jīng)驗幾十年如一日的過度褒獎,將全球化有序發(fā)展希望寄托于歐洲一體化實踐的過度偏愛,使歐洲一體化在很大程度上被神話了。走上神壇的歐洲獲得了民眾更多的忠誠,得到了各方更多的支持與肯定,但也因此承擔了更為苛刻的公眾審視。歐盟的問題既是真實的,又可能是公眾過高預期建構出來的,有時候人們其實分不清兩者間的距離。

歐盟的第一個神話就是超國家治理機構可以替代主權國家。主權國家在過去一個世紀內(nèi)承擔了太多的非議。國家的自私、權欲、野心、短視以及由此帶來的戰(zhàn)爭、災難、治理困境、“公用地悲劇”等,都使有識之士迫切渴望世界能夠擺脫國家間的無政府困境。

與上個世紀兩場近乎自我毀滅的世界大戰(zhàn)相比,歐盟建立的跨國機構使歐洲幾乎轉瞬間擺脫了繼續(xù)流血的命運,實現(xiàn)了跨國經(jīng)濟合作與治理。這種太過鮮明的對比背后盡管原因很多,但歐盟仍因此被世人視為對舊秩序、舊觀念與舊貴族的徹底顛覆。 歐盟的出現(xiàn)使很多人看到了希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歐盟并不能因此遮蓋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各國對新秩序的所有嘗試,也不能遮蔽主權國家在冷戰(zhàn)后治理能力大幅度提升的現(xiàn)實。

歐盟所建立的跨國治理結構,其實需要在抑制國家活力的基礎上發(fā)揮作用。為了把大量國家的職能轉移到歐盟層面,歐盟不得不建立規(guī)模龐大的行政機構。這可以被認為是臃腫,但如果你把歐盟機制與各國統(tǒng)治機制相比,那么可以說這些機構不但談不上大,甚至還遠遠不足。

更為糟糕的是,為了做到讓富庶而有活力的28個成員國聽命于布魯塞爾(比利時首都、歐盟總部所在地),歐盟被迫收買這些國家政治精英,容忍他們的徇私逾矩、茍狗繩蠅、結黨謀私。那些被外界指責的臃腫機構、優(yōu)厚待遇、還有高昂的行政費用,最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要在28國精英間建立一種跨國的共同身份。他們在待遇上、情感上遠離自己的祖國與國民,按照新的身份和規(guī)矩為歐洲做出選擇。

先有歐洲精英,后有歐洲公民,這就是歐盟基本的政治邏輯。這一切不是無代價的。事實上盤踞于布魯塞爾封閉、保守的小圈子,離自己的國民太遠,已經(jīng)使他們無力對基層社會發(fā)生的一切做出及時和正確的反應,最后只好用空洞的治理概念替代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露了歐洲的最大弱點,那就是沉湎于布魯塞爾小圈子的歐洲精英們決策鏈條太長,以至于信息傳導到成員國那里已經(jīng)因遲緩失去了決策意義。

跨國治理結構因為無法處理具體矛盾,所以很難有效替代國家治理。一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樣的大災難爆發(fā),歐盟的虛弱就暴露無余。喜歡搭便車如希臘,喜歡搶班奪權如英國,歐盟都拒斥無力。最重要的是,當危機分化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時,人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還是小而靈活的主權國家更能貼近民情,做出更好的應對。非歐元區(qū)的英國、丹麥、瑞典經(jīng)濟恢復速度較快已是不爭的事實。主權國家,依然對民眾擁有絕強的號召力,依然對國家實際情況最為熟悉,依然是讓人信任的危機處理者。

歐盟的第二個神話就是歐洲可以建立一個超越民族、血緣、地緣、信仰的多元社會?!皻W元之父”蒙代爾曾經(jīng)自豪地宣稱歐盟建立不僅消除了現(xiàn)實的邊界,更消除了歐洲公民心靈間的距離。在危機尚未降臨的時候,全世界都看到了申根協(xié)定所開創(chuàng)的開放空間,汲汲樂見多元民族的融合,歐盟的篤信者更是愿意將一個大歐洲社會視為歐洲前進的基石。

然而,高企的失業(yè)率、碰撞的價值觀還有反恐、跨國犯罪造成的治安壓力,給歐洲社會帶來了難以負荷的心理負擔。歐洲人擔心在自己的家園成為少數(shù)民族,便不再具有那種包容一切的文化自信,開始擔心街頭巷尾國外面孔的人心懷叵測。最后,歐洲人致力于建設的強大社會成為歐盟最沉重的負擔。無論是脫歐的大英帝國,還是極右翼盛行的大陸國家,都將社會的失序失控歸咎于歐盟曾經(jīng)引以為豪的多元政策。

東歐人曾經(jīng)是西歐人心中的外鄉(xiāng)人,現(xiàn)在輪到中東難民充當新老歐洲眼中的類似角色。歐盟從未這樣和自己的人民處于對立的位置,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陷入了價值觀層面的尷尬與迷茫。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德國總理默克爾們的移民政策竟然比預防債務違約更讓歐盟居民恐懼。如果歐盟的大門關閉,成千上萬的婦孺老幼會死于戰(zhàn)火及逃亡的路上;如果繼續(xù)打開大門,歐盟將面對可能沖垮自己的移民洪流。

歐盟文化神話的核心在于歐盟可以吸納來自不同地區(qū)、膚色、信仰、語言的人群,一旦這個自信消失,歐洲就變得和任何其他國家一樣平凡,一樣對難民挑挑揀揀,一樣對移民百般挑剔。

當兩個神話都已失效后,人們審視歐盟的眼光必然要發(fā)生變化。走下神壇后的歐盟依然是全球化和地區(qū)一體化的重要平臺,但它的經(jīng)驗和模式不再是高人一等的。

事實上,歐盟內(nèi)外近年來對歐盟的價值反思已經(jīng)甚囂塵上。以前英國的心懷不滿轉變成今天的毅然說再見,何嘗不是歐盟神話破產(chǎn)后的副產(chǎn)品呢。當全世界都冷靜下來開始心平氣和地看待各國的全球化經(jīng)驗后,會發(fā)現(xiàn)在歐盟經(jīng)驗的陰影背后,各種新的一體化制度安排早已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

美國人已經(jīng)推行的北美自由貿(mào)易區(qū),正在推進的“經(jīng)濟北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亞洲地區(qū)發(fā)展良好的FTA(自貿(mào)協(xié)定),中國東盟10+1等,一波一波逐漸演進。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經(jīng)濟危機久拖不決的情況下,這些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安排及相應的政治、社會制度安排,同樣使各民族、各種族、各國家的人民緊密結合在一起。

以東亞地區(qū)一體化安排為例,東亞各國在主權的看法上更為傳統(tǒng),對區(qū)域一體化的預見也更為保守。東亞各國寧愿每一步邁得更小一些,目標定得更微觀一些,也不愿制訂一個像歐盟那樣政治經(jīng)濟社會一把抓的宏大框架。東亞各國愿意把主權國家理解為充滿風險的全球化過程中保駕護航的角色。這種走一步看一步的謹慎與歐盟先框架后細節(jié)的思路全然不同??梢哉f,世界進入了一個多元的全球化時代。

“這就是歐洲”“這可是歐洲”

公允地講,歐盟是全球化縱深發(fā)展的某種象征和標志,但歐盟并不能涵蓋全球化和區(qū)域一體化的全部,也不能被有意或無意拔高為燈塔或豐碑。但是,放大歐盟今天的狼狽,也不是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世界看到了歷經(jīng)種種挑戰(zhàn)疲憊不堪的歐洲大陸,看到了忍受不了種種約束重投“小而靈活”主權體制的英國式“精明”,世界更應該看到,歐盟敢于挑戰(zhàn)人類治理困境的勇氣。

歐盟已經(jīng)走到了泥濘沼澤的邊緣,它可能最后崩潰于曙光前的黑夜,但也有可能咬緊牙關,最后走向新的黎明。歐盟從未如過譽者夸獎的那樣強大,也從未如今天悲觀者蔑稱的那樣衰弱。歐盟只是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不是無路可走。是甩開包袱輕裝上陣,還是一潰千里,自主權目前還握在容克、 默克爾、德拉吉(歐洲央行行長)、奧朗德(法國總統(tǒng))等政治家手中。

歐盟的發(fā)展依然是全球化與區(qū)域化總體進程的重要一環(huán)。今天的問題在于:以歐盟為代表的全球化、區(qū)域一體化之路,究竟如何給予4.4億民眾更多的信心?如何使國際資本市場和經(jīng)濟政治伙伴繼續(xù)對其抱有預期?萬眾矚目的歐盟起碼要在三個方面需要對質疑的聲音做出回應。

首先,歐洲大陸需要向世界表達,歐盟絕不妥協(xié)的堅定意志和絕不反悔的改革態(tài)度。從2010年歐盟將歐盟銀行業(yè)委員會(EBC)改為歐洲銀行監(jiān)管局(EBA),從建立強制性財務紀律到嚴厲處置希臘債務違約危機,歐盟的政策已經(jīng)給內(nèi)部很多國家施加了太多壓力,造成這些國家內(nèi)部局勢的空前緊張。英國也正是瞧見了這一點,才希望充當民意領袖的角色逼迫歐盟讓步的。局勢發(fā)展到今天,不論當初的應急政策是否妥當,這些國家的需要是否合理,處于此時此地、面對此情此景,任何歐盟改變自己強硬態(tài)度的做法都可以誘發(fā)不可控的鏈式反應,使歐盟自2010年開始的制度重建工作徹底瓦解。歐盟不能發(fā)出退讓的信號,這是維持歐盟改革集團團結的唯一途徑。

其次,歐盟如今可以利用的最大資源,就是英國社會因脫歐帶來的混亂,及這些混亂對歐盟內(nèi)部意志不堅者帶來的警示氛圍。歐盟這樣的超大跨國組織,除非外部發(fā)生重大刺激,不可能也不適合做出任何激烈的改變。

評論家刻薄地諷刺布魯塞爾的臃腫遲鈍,卻沒有考慮過28個成員國湊到一起要做出事關各國民眾福祉的重大選擇何其艱難。對于其所謂的低效的責難,往往是政治選擇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人事潤滑。沒有英國脫歐這樣的大事,歐盟機制的任何改革者都無力作出勇敢而重大的抉擇。

自2010年以來,歐盟的改革一直是危機導向的,正是對歐盟遭遇重大挫折甚至解體的恐懼,讓歐盟各成員國接受了一條又一條嚴厲的改革措施。而英國的莽撞一搏也可能會帶給歐盟領導機構一個更大的歷史性機遇。

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相一致的地方是,各國都存在著強大的反歐盟社會力量,不同的是,英國社會其實不存在高度激進的民粹力量,但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民粹可就不是如此溫良恭儉讓了。這些社會力量如果借英國脫歐走上政治前臺,這些國家社會撕裂的程度和痛苦也是更難預料的。這樣的恐懼心理給了歐盟新的團結的理由,那些議而不決、左右為難、頗為冒險的改革措施在這一特殊時刻終于有可能獲得處于應急狀態(tài)的各國元首們的批準。為了“挽救歐盟”而形成的悲情效應,會最大限度地給予長期被戴上鐐銬的政治家們以所需的自主權。

第三,歐盟的道路依然要堅持其引發(fā)巨大爭議的價值導向。沒有默克爾的移民政策,英國脫歐派不會獲得如此巨大的社會支持,但沒有了這樣的移民政策,歐盟所秉持的價值觀也就不會再有吸引理想主義在者追隨的動力。歐盟的政策大抵都是如此,從環(huán)境保護、人權保護到難民接受,金融監(jiān)管,歐盟堅持的一套政策基本都是走價值觀之上路線的。這種高度帶給了民眾痛苦與分裂,也給歐洲帶來了力量與威望。

英國脫歐的中長期效應太過復雜,歐盟自身的體量和結構又太過龐大,分析人士根本無從短時間將其中的利弊一一列舉清楚。就今天的局勢來說,走哪條路、優(yōu)先采取哪個步驟都還有很大商榷的余地,但這些都不是破局的關鍵。歐盟巨輪走勢的關鍵在于歐洲如何展示出鋼鐵一般的意志、雷厲風行的手段以及將資源集中于重要方向的毅然決然來。以歐盟之龐大有力,只有上下同心、內(nèi)外同欲,哪條路都是有可能走得通的。

所有對布魯塞爾遲鈍臃腫官僚機構嗤之以鼻的反對者都可以輕哼一聲,“這就是歐洲?!彼袑W洲大陸命運飽含希望的人同樣可以大聲說一聲,“這可是歐洲”。這是開拓了大航路、大工業(yè)時代的富庶土地,這是一片經(jīng)歷了百年殺戮、在兩次大戰(zhàn)廢墟上重新崛起的土地。自恩里克王子揚帆大海之后500年的積淀,這里孕育了現(xiàn)代西方文明500年余暉的制度與人民,創(chuàng)造出各種奇跡。只要歐洲團結起來,重新煥發(fā)血性。英國的離開不是問題,更多的國家以類似方式離開也不是致命的問題,只要剩下的國家和人民足夠堅定、足夠團結,歐盟的未來可期。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系副主任)

猜你喜歡
全球化歐洲英國
英國的環(huán)保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英語文摘(2021年1期)2021-06-11 05:46:56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jié)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全球化戰(zhàn)略必須因地制宜
IT時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復興中的歐洲有軌電車
石棉县| 封丘县| 临潭县| 敖汉旗| 遵化市| 汾西县| 合水县| 儋州市| 太湖县| 兴仁县| 德令哈市| 穆棱市| 建水县| 宁晋县| 张家港市| 达州市| 琼结县| 旬邑县| 鲁甸县| 呼图壁县| 兴城市| 诸城市| 衡阳市| 华安县| 多伦县| 东乌珠穆沁旗| 牡丹江市| 安西县| 红原县| 赣州市| 班玛县| 咸宁市| 民丰县| 朔州市| 万年县| 普定县| 读书| 清原| 兴海县| 弥勒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