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景芝 孫志江
歷史人物的公關心態(tài)(三十三)
文/姚景芝 孫志江
出自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劉欲畢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焙秃槿诗\《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后之禍。其理在于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币馑际?,事物是經常變化的,其中的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似不可行的事物,能夠預見其日后可行的人,日后可以得到好處;而那些今日可行,但不能維持長久者,必定成為日后的禍患。認識其變化的規(guī)律,在于能審時度勢和分清本末、強弱。
審時度勢主要是要求人們認清客觀形勢,明察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顯露出來的時機。審時度勢作為一種公關心態(tài),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把握時機”。
三國時代,人才濟濟。在曹魏謀士群體中,有一位善于審時度勢的杰出戰(zhàn)略家——蔣濟。蔣濟原本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荀彧、荀攸、郭嘉等人聲名顯赫之時,蔣濟不過是在曹魏邊境擔任一名地方官吏。隨著大批謀士的先后離世,蔣濟終于有了出頭之日,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并逐漸在曹魏政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終官至太尉,成為權傾一時的曹魏重臣。在決定曹魏帝國未來走向的高平陵事件中,蔣濟更是發(fā)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間接成為曹魏帝國覆滅的掘墓人。
作為一名出色的戰(zhàn)略家,蔣濟對于戰(zhàn)爭的發(fā)展和走向都做出過極其準確的判斷,為曹魏的建立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曹魏集團的四朝元老,蔣濟更多地是在提醒曹魏的帝王們要用人唯賢,極力加強政權建設。而當曹魏逐漸走向衰落之時,蔣濟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果斷地投向了司馬懿集團,并在高平陵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說,蔣濟不愧為審時度勢的杰出謀士。
在現(xiàn)代公關情境中,“審時度勢”是以發(fā)展的觀點,著眼于市場變化,有機地調解企業(yè)與市場的關系,對于衰退期的產品,應下決心收回資金,有計劃地撤退出來;對于成長期的產品,經過市場引導,有發(fā)展前途,應迅速投資予以發(fā)展。
泛指心胸開朗,見解通達。晉·陸云《愁霖賦》:“考幽明于人神兮,妙萬物以達觀?!薄墩撜Z·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p>
蘇東坡有“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的曠達胸懷,他在《前赤壁賦》中吟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俠飛仙以遨游,報明月而長終,……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種達觀坦蕩的公關心態(tài),令人為之景仰。一個沒有高尚公關智慧的人,無法明白、領悟其中的道理。
兩晉時期的鄧攸,生性達觀坦蕩,無論官職升黜,都毫無喜慍之色。東晉元帝時,他做吳郡太守,自己帶著干糧去上任,不要公家的錢,只喝吳郡的水。在吳郡時政治清明,老百姓都很高興,認為他是過江之后最好的地方官,被譽為“中興良守”。他因病離職之時,對于郡人饋贈的數(shù)百萬送迎錢分文不受。數(shù)千百姓拉住他的坐船挽留,以致船只無法行駛。他只得暫時停留,直到夜間方才悄悄離去。
無論是宋代的蘇東坡,還是晉代的鄧攸,其為人、從政的公關心態(tài)都是順天意、順時勢、順民心、順人性,不做被動狀,完全把自己交給大自然,任自然擺布,在順應客觀的同時,主動地、策略地、樂觀地、自覺地去駕馭生命之舟?!皽\淺水,長長流,來無盡,去無休”(唐伯虎《流水詩》)達觀坦蕩之公關心態(tài),猶如那淺淺的溪水,流淌的是清新與淡泊,雖平淡,但有聲,而且清澈見底,源遠流長!
有一句俗語:上梁不正下梁歪。與之相對應的是上正下不歪。諸葛亮說:“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也就是說,下邊的流弊應該在上邊杜絕。塑造上廉下效的公關心態(tài)才是政府公關的陽關大道。
春秋時,晉國流行一種講排場、擺闊氣的壞習氣,晉文公便帶頭用樸實節(jié)儉的作風來糾正它,他穿衣服決不穿價格高的絲織品,吃飯也決不吃兩種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晉國人就都穿起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飯來。
廉矩,在一個人是品行,在一個國家,則是國風、民風。歷史上,有什么樣的君主,就有什么樣的臣民。君主廉矩,臣民便廉矩;君主仁義,臣民便仁義;君主奸詐,臣子便奸詐;君主愚昧,臣民便愚昧。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饼R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齊國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鄒國國君愛戴長長的帽帶,百姓也跟著佩戴。說明老百姓對偶像或權威人物的審美取向是非常趨同的?!吧嫌兴?,下必甚焉”,作為領導人或具有社會影響的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壞的,能不謹慎嗎!
總結中國歷史上“上廉下效”政府公關狀態(tài),主流官員能做到崇尚儉約以培養(yǎng)廉潔,勤學好問以拓展才能,戒驕戒惰以糾正風俗。北宋呂蒙正為相時,節(jié)制嗜欲。朝中有一官員家藏古鏡,自稱能照二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進獻給他,以求升遷。呂蒙正笑著說:“我臉面不過鏡子大,安用照兩里?”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