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存放谷物的先秦陶器考釋及其保護

2016-10-25 00:42:10范榮靜蘇天旺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陶盆新石器陶罐

范榮靜,張 萌,蘇天旺

(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研究部,北京 100026)

?

存放谷物的先秦陶器考釋及其保護

范榮靜,張萌,蘇天旺

(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研究部,北京100026)

陶器是我國傳統(tǒng)的實用器具,它產(chǎn)生于上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其制作技術,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實踐和傳承,而不斷改進。其發(fā)展歷程,既遠且長——早在西周以前,就已經(jīng)跨入了一個全面的成熟階段。在該制造領域,窯口眾多,產(chǎn)品豐富。持續(xù)推出不同門類的多個系列的器物,在儲藏糧食、汲水、貯水、蒸煮食物等方面,發(fā)揮了較大功能。尤其是在谷物儲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多種形態(tài)、多種方式,充當了古代種植業(yè)經(jīng)濟的運轉鏈條。它是先秦農(nóng)業(yè)文明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屬于我國農(nóng)耕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先秦;谷物;陶器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11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陶器,是我國古代人類在原始農(nóng)業(yè)的新石器時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它是遠古先民由采集漁獵經(jīng)濟社會進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社會的重要標志。它是伴隨著古人的定居和種植業(yè)的發(fā)生而出現(xiàn)的,是當時人們在謀求保存和盛放物品的意識支配下,積極尋找新的材料,以創(chuàng)造一種新型儲備設施理念的體現(xiàn),是將理念、意識逐步付諸實施的歷史結果。

古代陶器制造,是中華民族最早將物理學、化學知識及其相關技術進行綜合實驗和應用的代表范例。是先民對土、水、火三者總體開發(fā)并混合利用的結果。正如《天工開物》所言:陶器,乃“水火既濟而土合?!盵1]大概程序是:人們選擇粘土,并加水作泥為胎,經(jīng)過手捏、泥條盤筑或輪制等方法加工成型[2]。待曬干后置于爐窯,以800—1000℃高溫焙燒而成。該器經(jīng)過火燒,發(fā)生質的變化,使之由泥轉變?yōu)樘?,其強度和硬度皆比入窯前有很大提高。盡管其坯體密度不大,含有微孔,頗具吸水性,叩之聲音沉悶,但它是儲藏農(nóng)產(chǎn)品的理想器具??梢哉f,陶器的發(fā)明,開辟了人類發(fā)展的新紀元,它大大改善了古代社會的儲藏手段和生活條件。多年來出土了不少的先秦陶器尤其是儲谷類器具,非常珍貴,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屬于農(nóng)耕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重要內(nèi)容。

一、陶缸、陶甕

陶器品種,可從其胎體色澤角度劃分為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類別;從用途上還可分為存儲類、飲食類、汲水類等;從器形上又可劃分為缸、盆、罐、釜等。歷史上,人們往往習慣將前兩種分類分別與第三種分類結合起來表述,如叫“存儲罐”、“汲水罐”或稱“白陶壺”“紅陶盆”等等。由此可見,按器形分類是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由此方法所定的陶器名詞,也是最容易反映陶器信息的概念性稱呼。本文所講的儲谷類陶器,主要為陶缸、陶盆、陶瓿、陶壺等多種器具。在此,擬就這些陶器功能用途和保護問題分別進行闡述。

圖1 灰陶缸,新石器時代,陜西楊陵楊官寨出土

圖2 彩陶缸,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

我們首先要考察的是先秦時期的陶缸和陶甕。陶缸與陶甕皆屬大型的陶質器具,是古代主打的谷物存放設施(當然有時也儲存酒、水)。分別有采用輪制、模制、泥條盤筑等幾種方法制作而成。有時在某個地方,會同時存在幾種制作方式,如鄭州二里崗遺址出土的一些大口陶缸就是如此[3]。其陶缸形制,也非一律,從上面看,有侈口(敞口)、直口之別,從下部看,有平底、圈足底等不同特點。如圖1是一個半坡文化的敞口灰陶缸,而圖2則是仰韶文化直口彩繪陶缸。就其缸體,也稍有區(qū)別,前者為斜壁,后者基本上是直壁,為桶狀。

一般情況下,斜壁者為大口徑,器身稍矮一些,而直壁者,中等口徑者多,腹深體高。這既反映了制作上的不同工藝特點和不同的產(chǎn)品風格,也在功能和用途上表現(xiàn)出某些差異。前者,斜壁、敞口,直徑大,周身廣闊,所裝糧食多,容易散發(fā)谷物的濕氣(利于持久儲存),且取用方便,重心低器身穩(wěn),但其所占空間大。而后者,深腹體高,既儲存量大,又占用空間小,但其器身較高欠穩(wěn),取用不太方便,且在散發(fā)谷物濕氣方面不如前者。雙方的特點和長處,皆較明顯。

圖3 陶甕,夏代,內(nèi)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層遺址出土

圖4 三足陶甕,夏代,山西省太原市光社村出土

陶甕,與陶缸同屬一個大的門類,沒有太大的差異,往往很難從本質上予以區(qū)分,故人們有時則不加區(qū)別地一律對待之。通常我們將鼓腹者稱為甕,將平腹者稱之為缸。從新石器時代至西周的陶甕,品種不一,既有直口,也有斂口,還有盤口者;既有平底,又有突底;既有平足,又有三足、多足者。但它們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鼓腹,有些帶腿的產(chǎn)品腹部鼓得很大,被稱之為蛋形甕[4]。此種器形,主要出現(xiàn)在山西省中南部的汾河、漳河流域[5]。此等鼓腹的陶甕,雖然看上去不太美觀,但很實惠,它蘊涵量大,所裝谷物多。也許,古人的設計、制造宗旨就在于此,見圖3、圖4。

陶缸和陶甕的功能與用途基本一致,皆是主體的儲糧器具,只是后者的腹部更闊更廣而已。陶缸為大口,一般沒有蓋,而陶甕往往要加蓋。因為陶甕除了存放糧食外還儲存米酒,有時甚至要把這種陶酒甕移出居室,放入地窖,可保持長久不壞。并且,陶甕之口不太大,便于封存。

由于陶缸和陶甕體形龐大,易破易壞,所以出土者大多殘損,罕有完整器。有時破損殘片,相當分散。如鄭州鞏義市花地嘴遺址出土的朱砂繪陶甕,其碎片散落在遺址附近的兩個坑中[6]。這就要求我們的文博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對之認真搜集、修復,力求再現(xiàn)其原型。

二、陶罐、陶盆

先秦時期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陶器應當是陶罐,它是民間存放谷物、面粉、飯菜的日常器具。其形制大體為:大口、大腹、圓體,廣肩、平底,有的還帶圈足。罐口形態(tài)不一,有平口、直口、弧形口等幾種。有的陶罐有頸,但多為短頸。就胎體看,灰陶較多,也有白陶、紅陶、黑陶等多種。多數(shù)陶罐有耳,以備穿繩提拿移動。有些原始陶罐特別是夏代陶罐上還印上繩紋,反映出繩與罐的密切關系[7]。與上述陶缸和陶甕一樣,陶罐有素面的,也有彩繪的,參見圖5圖6。甘肅臨洮馬家窯遺址和山東大汶口遺址出土的彩陶罐較多,其它地區(qū)也曾有一些發(fā)現(xiàn)。還有一種敞口的羊頭形陶罐,外形漂亮,便于提拿挪動,參見圖7。

圖5 圈足陶罐,新石器時代,廣西邕寧縣頂螄山出土

圖6 彩陶罐,新石器時代,甘肅省臨洮縣牛頭溝出土

圖7 羊角耳陶罐,商代,甘肅省臨洮寺洼出土

一般的古陶罐,多是中小形器物,使用起來靈活方便。它不象陶缸、陶甕那樣平常放置于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因其體大而沉重,不易時常移動),而是挪動次數(shù)稍多,使用頻率較高。人們不僅是在居室使用它,而且還往往用它盛放熟食,給田間地頭的勞動者送飯。飯罐都是選用平口的,因為通常是要加蓋的。

圖8 陶盆,新石器時代,湖北荊州出土

圖9 彩陶盆,新石器時代,山東省泰安大汶口出土

在古代,陶盆和陶罐一樣,都屬于相對定居的農(nóng)耕民族經(jīng)常使用的器具。人們主要是用它來盛放粟、稻、麥、豆、面粉等食物,并用它來盛飯、盛湯、盛水,也往往用它洗手、臉、衣服。陶盆的器形比較簡單:大口、淺腹、直腰(也有少量鼓腹者)、平底。概括地講,西周以前的陶盆包括流傳到后世的,都以大口、淺腹為主要特征。因為它除了象陶罐那樣盛放谷物之外,還要供人們和面和做飯用,大口更適應廚事動作,且盆腹不宜深,否則操作不便。移動陶盆時,常由人們捧著、端著在室內(nèi)或室外短距離活動,一般不承擔向外送飯或被遠距離提動的職責,故傳統(tǒng)的陶盆大都是沒有耳的,見圖8、圖9。這類器物,用途廣、使用價值高、制造量大,后世的出土物也很多。陶盆既有灰、白、黑等素面器,也有彩繪器。有的彩繪陶盆,畫面生動,藝術價值很高,且負載著眾多的文化信息[8]。

與陶罐相比,陶盆體矮,相對穩(wěn)定,不易倒。但它除了用以存放食物外,還是廚事操作用具之一,其碰撞破損的機會也不少。因此,出土的陶盆和陶罐一樣,完整器很少,大多為殘破者,有的還往往以碎片標本的形態(tài)出現(xiàn)[9]。尋找收集和拼接這些碎片以復原器,應當是文博工作者及相關文物愛好者的職責。尤其是在一些古文化遺址和一些古聚落遺跡上,古陶標本散落較多,對它進行收藏、研究和復原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必須引起長期的準備和足夠的重視。

三、陶瓿、陶缶

同陶罐功能相近的還有陶瓿和陶缶。其中,陶瓿的器形:一般為圓口、短頸、圓腰、廣肩、鼓腹(大肚)、平底。因其為深腹大肚,所以,有的文獻稱它為小甕。陶瓿多為圓形直口,也有少數(shù)敞口、卷唇的(如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西周印紋陶瓿),參見圖10。

圖10 陶瓿,新石器時代,浙江省長興縣出土

圖11 陶蓋缶,新石器時代,江蘇省張家港崧澤出土

至于陶瓿的用途,主要是存放谷物的,并兼有儲存醬、酒、水的功能。由于陶瓿的基本職能是儲物,通常被放置于某個固定的空間或位置,相對不動,一般沒有被提動并遠距離移挪的機會,所以先秦時期特別是商、周兩代陶瓿,基本沒有耳,即沒有穿繩提挪的功能。一旦遇到短距離搬動,可直接捧起。有時為了手捧方便,偶爾會在陶瓿的肩部安上餅形紐,1965年于安徽省屯溪市西郊土墩出土的一件西周印紋陶瓿就是如此。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考古活動中,也會發(fā)現(xiàn)個別的陶瓿肩部安有耳,以備穿繩,充當陶罐的職能——被用來承擔遠距離轉運食物①。

和陶瓿一樣鼓腹的器物還有陶缶。陶缶也稱作陶缻、土缶,貌似壇子。其形制是:圓腰、深腹、大肚、斂口。它與陶瓿的主要區(qū)別就是:口稍小,有時帶蓋,參見圖11。陶缶也是常被用來存放粟、黍、稷等糧食的。此外,它兼有儲存酒、醋的機會比陶瓿稍多一些,所以,其器口也要稍小一些。因為,小口適于加蓋,小口便于封存,封存利于長久保持酒的醇香。再者,陶缶或銅缶,還在古代被當作樂器來使用,人們敲擊它時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10]。若是缶口太大,則發(fā)音不佳。可謂因事而制,因用而造。

我們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目前的博物館及其有關機構和個人,對陶瓿、陶缶的收藏不多,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于歷史上的破壞的緣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夠,形成分類上的混亂,以至將陶瓿、陶缶混入陶罐、陶盆的門類當中。收藏是保護的基礎,收藏往往決定保護,希望文博部門和相關個人注意征集收藏此類物品,并加以良好的保存和護衛(wèi)。

四、陶壺、陶豆

在上古的儲物陶器中,陶壺也是重要的一員。其器形一般為:高頸、直口或敞口、深腹、平足(也有圈足),參見圖12、圖13。陶壺多為圓形者,也有少數(shù)方形器。對之,文獻稱:壺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有爵飾?!盵11]陶壺是上古先民用來存放稻、粟、麥、豆等谷物的,有時也用來盛放茶葉和酒,盛放干果、干菜之類。

圖12 彩陶壺,新石器時代,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圖13 陶壺,新石器時代,浙江余杭良渚遺址出土

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陶壺,有不少種類,其中有一部分也是放置于比較固定的位置,專門儲糧或儲酒。因此,有相當數(shù)量的陶壺是不經(jīng)常移動的,故它們是沒有耳的,至多是在其器身的上部安上餅狀紐,以備用手搬動之用。也有一些陶壺是帶耳的,不時地充當陶罐的角色——遠距離輸送食物、酒水等。還有一些背壺和馱壺,屬于瘦身類陶壺,它們有的帶耳穿繩,被人們出行時背在肩上,或是搭掛在牛馬身上。在夏、商時期的一些古文化遺址上,還曾發(fā)現(xiàn)一種扁壺,可能是為了便于人背畜馱而設計制造的。在山西襄汾縣的陶寺遺址上出土的“文命扁陶壺”,就是便于背、馱的器形——乃為一面鼓起,一面平直②??傊?,先秦陶壺種類較多,器形各異,用途廣泛[12]。

通過上面分析可知,上古時期的某些陶壺與陶罐似乎有著共同的職能(儲糧),并且,看上去在形制上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如二者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出鼓腹、有耳的相同現(xiàn)象[13]。不過,我們通過進一步的考察發(fā)現(xiàn):只有少量的陶壺是大腹,形似陶罐,而許多陶壺是體高腹瘦的,在這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嚴格地講,陶壺和陶罐是兩種器具,非為一物。二者的根本區(qū)別不是在腹部,而是在頸部。一般的先秦陶壺,不論是直口的還是敞口的,都為高頸,而陶罐大多是矮頸或無頸。這一點很重要,它決定了兩類器物在實用意義上的不同。

單就儲物的單方面講,長頸與短頸的區(qū)別不大,但在臨時取用器具中的東西時,或在交易中需要分取器具中的部分東西時,長頸與短頸對操作中的順利程度的影響就不一樣了。當人們從陶器中往外倒粟米、黍米等物時,長頸的容易控制流量,短頸的則不易掌握其度。尤其是當人們從陶器中向外倒酒、倒醋、倒醬、倒油時,長頸的壺操作起來更為方便——不管是直口的壺,還是敞口(喇叭口)的壺,因其頸長,很容易掌控流量,且干凈利落。如果使用短頸的罐子就難了,一是倒多倒少不準確,二是所倒的酒或油往往容易殘流在容器的外壁上,以至灑落地面。在市肆交易的場合,尤其是如此。就是說,陶壺在單獨使用時特別是向外提取儲物時,比較方便、順手,而陶罐之類,在使用時,適當配備舀子或勺子要好些。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西北甘肅、寧夏、青海一帶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型、馬廠文化型陶器中,有些陶罐的頸部稍高,于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與陶壺頸部的區(qū)別。

當然,古人創(chuàng)制陶壺的作用和意義還不僅僅局限于頸部。據(jù)說,上古先民還曾于瘦腹的陶壺里存放干梅、干棗、干菜等物,比大腹的陶罐儲藏效果好——保存較為持久??赡苁且驗槭莞箟厝菀咨l(fā)器中濕氣,可減少霉腐之故。特別是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上海和江蘇南部一帶的馬家浜文化(因在浙江馬家浜地區(qū)發(fā)現(xiàn)而命名)型陶壺,有一種是鏤空的,它應該是專門儲藏蔬菜和果品的。這又是一種頗有意義的創(chuàng)制。

概括起來講,先秦陶壺的綜合性功能很強,體形大的陶壺,腹深且鼓,儲物量多,能起到小缸、小甕的作用。而那些中小形的連耳壺,則往往具有陶罐的作用,可以于出行時攜帶,特別是那些扁壺、瘦體壺,除了攜帶方便外,還有獨特的儲物功能。另外,一些小型壺,還是古人的飲器,先民們用它來飲水、飲酒。

國內(nèi)各地出土的先秦時期的陶壺數(shù)量多少不等,且大多為灰陶器。其中西北地方先后出土的馬家窯文化型、馬廠文化型陶壺尤其是彩陶壺較多,完整器不少,這是一份優(yōu)厚的農(nóng)耕文化遺產(chǎn),我們理當予以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可是,近年來,包括彩陶壺在內(nèi)的諸多馬家窯文化類型的彩陶器,流失甚多,被盜挖盜賣者不少,其不法者在甘肅省蘭州和青海省民和等地尤為猖狂[14]。有關文博部門和公安部門應聯(lián)合加強監(jiān)管,并對之進行嚴厲打擊。

同時,由于這些彩陶器品相較好,市場價值較高,所以時下的仿品也多,魚目混珠,往往妨礙和危害文博領域和相關文物愛好者的收藏與保護活動,即常常會使人們丟棄真品而保護偽品。相關人士必須經(jīng)常觀看、考察和研究正規(guī)博物館的藏品,并了解和認識一些舊貨市場的偽品,從中掌握判斷尺度,可謂是有比較才有鑒別。

圖14 彩陶豆,新石器時代,山東省泰安大汶口出土

圖15 彩陶豆,新石器時代,河南省陜縣廟底溝出土

陶豆也是儲物陶器中的一個類型。其形制:大體為上闊下窄,細腿平足,貌似高足杯,有的帶蓋。陶豆的種類稍多,一般有高柄豆、矮柄豆、淺盤豆、深盤豆、素面豆、彩繪豆等等。參見圖14、圖15。它產(chǎn)生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并盛行于商、周時期。與陶豆存在的同時,先民們還曾使用過木質的豆,如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中就曾出土了一個夏代的木豆。商、周以后又出現(xiàn)了青銅豆。豆器最早出現(xiàn)在原始農(nóng)業(yè)區(qū),起初的陶豆和木豆主要是盛放稻、粟、黍、稷的,是一種實用器。同時又是一種祭典用器,《甲骨文字典》曾講,豆乃“進黍稻以祭祀也?!盵15]即陶豆也是一種盛放糧食的供奉性禮器。

后來,陶豆(包括銅豆)也兼做飯食器使用。如山西太原金勝村的春秋趙卿墓之銅豆內(nèi)有焦化黍發(fā)現(xiàn)[16]?!奥尻枱郎蠎?zhàn)國墓出土的陶豆中,常有粟米殘余,……”[17]表明豆與簋的功用相近,也是一種盛食器。有的研究者認為,豆是盛放副食——咸菜、肉醬之類的。這種觀點,也只能說明其功能的一種。

就象陶壺一樣,陶豆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它除了用于盛放谷物和飯菜以外,還承當一種計量單位。曾有史料記到:“齊舊四量,豆,區(qū),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鐘。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盵18]同樣,《考工記·梓人》也有“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之語。這些文獻的種種記載,皆足以證明:陶豆在商周之時,還是一種計量單位。

凡此種種,說明陶豆的功用甚多,曾關系到古代先民的多種活動內(nèi)容,是一種很重要的傳統(tǒng)器具。即它涉及到我們古代人類的儲物、飲食、祭祀、計量等多個方面,是農(nóng)耕文化遺產(chǎn)中較為閃光的一個分子。

與后來春秋戰(zhàn)國陶豆、青銅豆的出土情況相比,商周時期的陶豆發(fā)現(xiàn)量較少,所有該項器物無論是完整的還是殘損的,都顯得十分珍貴。這有可能是地面實物遭破壞流失過多的緣故,也有可能是古人將其埋于地下,至今還有很多未被發(fā)掘的緣故。鑒于此,必須注重和加強商周時期陶豆的征集與收藏,并且應嚴厲禁止亂挖亂掘,在防止地面文物流失的同時,全力保護我們的地下文物資源。

我們知道,真正大型的谷物儲存設施是糧倉,而不是陶器。早在新石器早期,華夏農(nóng)耕民族,就開始創(chuàng)造了糧倉。其時的糧倉有半地穴式的,也有純粹的地下糧窖。至遲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xiàn)了地上的房式糧倉——廩[19]。據(jù)《史記·五帝紀》記載,在原始社會晚期的堯、舜時代,已經(jīng)有了高大的倉廩——建在地面上的大房子,成為那時部落聯(lián)盟的重要財富。所以說,前面所說的幾種陶器,并不是先秦儲糧設施的全部,而是其局部。換言之,陶缸、陶盆、陶罐、陶瓿、陶壺、陶豆等物器的儲糧,乃是倉廩功用的延伸,是谷庫與廚房之間的鏈條,是短期儲存。

此種鏈條或短期儲存,并非可有可無,而是必要的或者說是很重要的。它于一定程度上改進了谷物儲存的工程結構和活動程序,合理地調(diào)節(jié)了農(nóng)產(chǎn)品的儲運空間和位置,改善了先民們消費谷物的前期勞動方式,相應地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狀況,從而也促進了古代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意義重大。

通過前面分析可知,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陶缸、陶盆、陶罐、陶瓿、陶壺、陶豆等存放谷物的器具,其功用都不是單一的或專門的,而是兼有別項職能,皆屬綜合性器具。這是與我國早期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特點和性質相適應的。先秦時期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或社會經(jīng)濟活動,原始而樸素,分工模糊而粗略,專作者少,協(xié)作者多。而與之相關的儲物陶器的使用,也往往反映出了這種協(xié)作性和綜合性。這些儲存谷物的器具,是我們研究和認識先秦農(nóng)耕經(jīng)濟最重要的實物資料,是甚為珍貴的農(nóng)耕文化遺產(chǎn),應予以積極收藏,著力保護。

包括陶缸、陶盆、陶罐、陶瓿、陶壺、陶豆在內(nèi)的先秦陶器以及其它的古代陶器的保護活動,相對要簡便一些,與書畫、青銅器、木器、漆器等文物的保護相比,在溫度、濕度、光照度、酸堿度方面的環(huán)境要求比較低——不太敏感,護理工作相對要好做一些。又因為陶質器物的市場價值,一般比不上那些金銀器、玉器、青銅器等,違法之徒為之鋌而走險的情況不多見,收藏管理工作容易收效,保護工作的壓力也相對較小一些(矛盾性問題稍少一些)。當然,問題不大,并不等于沒有問題,社會上的古陶器走私行為還是有的,我們要認真對待。只要我們認真,高度重視,古陶器特別是先秦儲糧陶器的保護工作,還是很有希望,一定能夠做好的。

[注釋]

①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西周灰陶瓿,該物肩部有四個耳.

②首都博物館“早期中國—中華文明起源”展(四).

[1]宋應星.天工開物[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9:68.

[2]陳賢一.江陵張家山遺址的試掘與探索[J].江漢考古,1980(2):35.

[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二里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32.

[4]井中偉.蛋形甕研究[J].考古學報,2006(4):45.

[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晉東南工作站.長治小常鄉(xiāng)小神遺址[J].考古學報,1996(1):36.

[6]張松林.花地嘴遺址所出“新砦期”朱砂繪陶甕研究[J].中國歷史文物,2006(1):38.

[7]朝格巴圖.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發(fā)現(xiàn)繩紋陶罐[J].北方文物,2006(2):46.

[8]戴春陽.舞蹈圖案彩陶盆辨析[J].考古與文物,1994(4):29.

[9]原建軍.5000年前陶罐陶盆現(xiàn)涇河[N].西安日報,2007-01-30(8)

[10] 李常松.土缶羵羊漫談[J].蒙山文化研究,2008(4):31.

[11] 公羊高.春秋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237.

[12] 卜工.遼寧東部地區(qū)商周時期的陶壺譜主相關問題[J].北方文物,1999(4):29.

[13] 呂樹芝.裴李崗雙耳紅陶壺[J].歷史教學,1985(9):21.

[14] 王俊秀.青海民和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被私藏販賣[N].中國青年報,2009-09-08(7).

[15]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豆[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106.

[16] 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文管會.太原金勝村251號春秋大墓及車馬坑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9 (9):42.

[17] 高明.中原地區(qū)東周時代禮器研究[J].考古與文物,1981(3):56-63.

[18] 左丘明.春秋左傳·昭公三年[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4:71.

[19] 陳軻.孟子·萬章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2.

[責任編輯朱毅然]

Explanation and Conservation on Pottery for Grain Storage in the Pre-Qin Period

FAN Rong-jing, ZHANG Meng, SU Tian-wang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 Beijing 100026, China)

Generated in the Early Neolithic thousands of years ago, pottery w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practical utensils in China.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heritage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pottery had been updated continually and became comprehensive mature before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is field, there were many different kilns and abundant products including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utensils about grain storage, drawing water, storing water and cooking food, etc. Speaking of grain storage, pottery had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as a link chain in the run of ancient planting economy. Being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Pre-Qi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China agricultural heritage, pottery has important conservation value.

Pre-Qin period; grain; pottery

2016-03-24;

2016-04-20

范榮靜,女,北京人,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文明研究;張萌,女,北京人,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文明研究;蘇天旺,男,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歷史研究。

■歷史·民族研究

S-09

A

2095-770X(2016)09-0046-07

猜你喜歡
陶盆新石器陶罐
陶罐會呀會跳舞
鷹形陶鼎
河南三門峽西周墓出土器物
松景
大連地區(qū)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積石冢研究
鷓鴣天·蘭
新石器時代割體葬研究
草原文物(2020年1期)2020-04-13 00:48:44
故鄉(xiāng)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時代郵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陶盆記
新石器時代的俄羅斯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沂南县| 镇原县| 礼泉县| 安西县| 陇西县| 长葛市| 手游| 灵宝市| 蒲城县| 桦川县| 塔河县| 湘潭县| 昭苏县| 奈曼旗| 邳州市| 肇源县| 大丰市| 齐河县| 哈尔滨市| 佛坪县| 边坝县| 民县| 达拉特旗| 吴旗县| 怀化市| 章丘市| 黎城县| 隆昌县| 吉林省| 沙洋县| 游戏| 肥西县| 囊谦县| 阜宁县| 泾源县| 胶南市| 石屏县| 工布江达县| 特克斯县| 贵德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