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花生是一種貪睡的植物。每當夕陽西下,葉子就會無精打采,慢慢合攏,表示它要“睡覺”了。
合歡樹也是,它的葉子由許許多多長長的小葉片組成,像把芭蕉扇,白天的時候,葉子舒展開來,迎風而舞。一旦夜色降臨,小葉片就會一對一對地合在一起,好像在對你說:“我也要睡覺了,你別來打擾我。”
還有睡蓮。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它會慢慢舒展開它嬌艷的花蕾,顯得十分精神,但隨著太陽西移,暮色降臨,它又會慢慢合上花瓣,顯示出一種疲倦勞累的狀態(tài)。
許多植物存在“睡眠”現象,它們秉承著亙古不變的生存規(guī)律,一張一弛。
醫(yī)治失眠癥的醫(yī)生,也會把這些故事講給病患聽:“植物都會睡眠,我們還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
其實,人肯定活不過植物,植物沒有情感,人有七情六欲;植物可以春風吹又生,人呢,黃粱一夢后可能人非物是。紛雜世事,讓人合不上眼,人心憂愁,睡不好覺。一個人,很難舍棄得了七情六欲,也害怕短短人生光陰如沙在指縫里流逝。
人要與植物比睡眠,哪比得過呢?
藥物只能緩解癥狀,真正醫(yī)治失眠的藥方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你能放棄多少,看破多少,你就能獲得多少有質量的睡眠。
我們羨慕嬰兒的睡眠,并且把世界上最美好的睡眠稱之為“嬰兒睡”。其實,你也能做到的,但前提是,你要像嬰兒一樣活得簡單。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痛苦的失眠者來到寺院,向禪師請教解脫之法。失眠者向禪師傾訴著自己的苦惱,禪師一直不插話,那人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禪師說:“你餓了吧,該吃飯了。”
用罷中餐,失眠者繼續(xù)請教解脫之法,禪師說:“你渴了吧,該喝點水了。”到了晚上,失眠者仍然沒有得到禪師的解答,而他已經疲倦了,禪師說:“天晚了,你該睡了。”禪師說完,起身而去。
那人大惑不解,去問禪師,何以薄待自己?禪師意味深長地說:“該吃當吃,該喝當喝,該睡當睡,無欲無求,乃是人生之大境啊。”
那人頓悟。
就在那天晚上,或是傾吐出了自己的苦惱,或是真正放下了,他擁有了一份久違的好覺。
利誘紛擾的紅塵一直在挑戰(zhàn)人們的利欲心,也一直在挑戰(zhàn)人們的睡眠,而想擁有一份好睡眠,無非是讓自己放下一些東西,活得像一株植物。
(摘自《濱海時報》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