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謐
摘 要: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本質差異,正確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因其同屬于社會核心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范疇,因而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同質性,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又各自屬于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范疇,因而必然具有相關的異質性特征。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顯示其優(yōu)越性。加強對二者關系的認知,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超越
中圖分類號: D033.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3.019
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醞釀、分析、綜合后,我們凝練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方針,從此,它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取向,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凝聚力量,指引著全國人民奔向幸福的明天。但不少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十分模糊,甚至不能在本質上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從理論上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關系,實為一項重要課題,無疑將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認識,進而推進其現實踐履。
一、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質性
所謂核心價值觀,乃是一個社會中居統(tǒng)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國家和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從一般與個別或共相與殊相的關系看,核心價值觀屬于一般、共相,而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觀屬于個別、殊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屬于社會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觀范疇,因而從一般性上講,它們在性質、特征以及其所要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同質性。
(一)同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均對國家建設事業(yè)發(fā)揮引領作用
歷史上的社會形態(tài)各異,但作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卻始終肩負著一項共同的職能,指引著一個社會向前發(fā)展。當前世界上占主流的兩種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為共同的要求: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目標與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經濟社會發(fā)展政策及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各項生產性經營活動的開展,都要遵循該國核心價值觀,無論何種形態(tài)的社會,其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和總的命令是必備的。在這種核心價值觀要求之下,國家建設性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追求相應的價值。這樣,社會核心價值觀便決定著一國的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huán)境,因而承擔著重大的職能。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與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都要在這個價值觀指導下進行,形成一國經濟效益與價值導向的有機統(tǒng)一,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道德建設與市場經濟良性互動效應。如此,一國的政策評估與糾偏機制,便圍繞著社會核心價值觀有效運轉。
在當今的兩種社會形態(tài)即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中,法制成為治國的主要手段,而這個手段又要在國家核心價值觀指導下進行。法制國家都要求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無論是立法、執(zhí)法、司法還是普法,都要求用法律的權威來增進人們踐履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相同的成分,如自由、民主、正義,這就表明只有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真正將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將社會核心價值觀上升到法律的具體規(guī)定,使法律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其規(guī)范、引導、保障、促進的職能,進而為一國核心價值觀的貫徹執(zhí)行提供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如此一來,國家的制度建設與社會治理中,均融入了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核心價值觀能夠使一國形成有效的表達機制、利益協(xié)調機制、矛盾解決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獎勵懲處機制,能夠實現社會的良性治理,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動社會良序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諧的生活氛圍。
(二)均將培育和踐行活動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
無論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不能僅停留在政治家心中,也不能僅停留在知識分子的意識里,而是要深入到人民群眾的頭腦中,正所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唯如此,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效能。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所指出的:“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旦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1] 也只有理論掌握了群眾,才會變成物質力量。核心價值觀只有被群眾所掌握,才能轉化為根本動力。在這一點上,無論何種社會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觀,都是一項不可攻破的鐵律。因此,宣傳、教育便成為培育與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和主要手段。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文化產品,抑或網絡傳播,都以社會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以增強人們對核心價值理念的認肯度。社會核心價值觀以文化的形式,貫穿于整個社會行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于人們的意識和實踐活動之中。也正是在此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宣傳、教育、網絡等方面形成了理念的對峙。由于內部與外部干擾性因素的影響,每一種社會核心價值觀要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都是一國文化軟實力的源動力和精髓
關于文化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最尖銳也最明智的說法,就是亨廷頓在《文化的作用》一文所引用的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漢的兩句話:“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淪?!盵2]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并以文化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核心價值觀,通過影響政治與經濟的發(fā)展,進而影響人類進步。如果說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是一國硬實力的話,文化則是一國的軟實力。一個強盛的國家,不僅應當具有經濟上和軍事上的硬實力,更應當具有文化上的軟實力。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其說表現在硬實力上,倒不如說更多地表現于軟實力上。這也正是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搞文化外交,進行文化滲透和文化殖民的意圖所在,這種文化滲透與文化外交,旨在改變文化輸入國的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構成競爭與對立態(tài)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將重視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建設,以充分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與國際競爭力,以捍衛(wèi)本國本民族的文化,以促進本國政治與經濟的發(fā)展,為本國人民增進福祉。在此意義上,無論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們都是一國軟實力提升的根基。要改變一個國家,首先要改變一國公民的思想,而這個思想的改變就是價值觀的改變。一旦一個國家的公民的思想受他國的核心價值觀所左右,那么,這個國家將毫無疑問地在靈魂上淪為他國的奴隸,這是該國的災難和恥辱。也正因如此,各國才強調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的地位。
當然,作為一國發(fā)展的根本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具有其他一些同質方面,比如均具有確定的指導思想,均為一國或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信念,均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起指引作用,等等。掌握了二者的同質性特點,才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其異質性的認知。對二者異質性的認識,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所在。
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異質性
由于意識形態(tài)不同,國家利益與民族文化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必然存在深刻的異質性。為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厘清了二者的差異所在,在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才不會誤入歧途。
(一)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資本增殖”為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以“人”為本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為資本主義精神,這在資產階級作家那里,早已得到了概括。本杰明·富蘭克林把資本主義精神總結得十分透徹,其核心思想為“時間就是金錢”、“信用就是金錢”、“金錢具有孳生繁衍性”,主張守信、誠實的德性,都是為了履行增加資本的責任。這樣的精神從自由資本主義開始,一直延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從工業(yè)化時期一直展續(xù)到后工業(yè)化時期。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深刻地洞見到這樣的真理:資本增殖是資本主義的生命線,換言之,資本增殖便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盵3]275 韋伯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從倫理視角去剖析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為這種價值觀所宣揚的至善本質上就是資產階級的價值理想,絲毫也不會考慮到勞苦大眾。他指出:“這種倫理所宣揚的‘至高的善,也就是指盡量地多掙錢,加之那些與一切本能的生活享受相抵制的規(guī)范,是毫無幸??裳缘?,更談不上享樂了……,賺錢、獲利總是左右著人們的思維,并將其視為一生的最終目的?!盵4]
與之相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思想體現為以“人”為本?!芭嘤哇`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5] 國家富強、社會和諧,都是為了能夠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建設一個公正、法治、自由與平等的社會,其目的正在于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權利和尊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就在于實現人民幸福的夢想。人民幸福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和核心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異質性所在。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是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為了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的根本利益。
進一步來講,我們的社會主義不同于前蘇聯的傳統(tǒng)社會主義,也不同于民主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更不同于資本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立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的承接基礎之上,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的共識而做出的價值論斷,因而它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強大的正能量作用。
(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在地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表現為人民大眾的文化
馬克思哲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法,就是階級分析方法。盡管在國內,階級對立作為主要矛盾消滅了,但在國際范圍內,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依然存在各種對立格局。因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體現為資產階級的文化,它不可能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也絕不會體現工人階級的文化,這是由資產階級的本性所決定的。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真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成為人民的、大眾的文化體現?!皩σ粋€社會、一個群體或一個個人來說,文化是借助內聚力來維持身份認同的連續(xù)過程?!盵6]35-36 資本主義文化是資產階級借助內聚力來維持身份認同的連續(xù)過程,通過這個運動過程,資產階級內部便可構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將這個階級團結起來,一致探索更加巧妙的方式對勞動人民進行隱形的剝削與壓迫,以便維護其在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不動搖?!拔幕蹏髁x”是最好的見證。只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后,人民大眾自己的文化才會真正得以映現。正如黨的十八大指出的那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乃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方向。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以便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就是要解放與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舞臺,讓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讓人民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得以充分提升,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不僅如此,文化與經濟和政治具有緊密的關聯度,作為文化之核心的價值理念必然與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狀況呈相關態(tài)勢。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的集中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盵7] 體現資本主義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著資產階級的經濟和政治,并為之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集中反映,并為之服務。
(三)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表現為雜多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彰顯為國家、社會與個體的統(tǒng)一
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核心價值觀因國家不同而有所差異,甚至同一國家內部也會存在不同的具有嚴重爭議的價值理念。在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占主流的核心價值觀主要表現為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新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這些價值觀一直處于爭議狀態(tài),至今未能達到基本共識。正是這種爭議,使得不少人開始懷疑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他們開始反思資本主義制度的各類問題。2014年,西方自由主義最有影響的雜志《經濟學人》刊載了長文《民主出了什么問題?》,尖銳地指出了西方民主在全球發(fā)展的停滯狀態(tài),并指出其發(fā)展的挫折越來越多。這無疑表明了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逆時代潮流的危機,這種危機在本質上,無法將國家、社會與個人權益統(tǒng)一起來,而是將一部分人的利益凌駕于另一部分人之上,使廣大勞動人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與之相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表達了國家、社會、個體的統(tǒng)一。作為興國之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在國家層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在社會層面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宗旨,在個人層面塑造“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高尚品格,國家、社會、公民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換言之,我們不僅要使國家繁榮富強,使社會自由與公正,更要使公民品德高尚,其最終目標不僅要富國強國,更要振興民族,最終使人民群眾過上幸福安樂的生活。如此,國家、社會、公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才能得到高度的內在一致的統(tǒng)一。
當然,由于社會形態(tài)的不同,而導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異質性,并非僅上述所論,諸如二者之間具有不同的指導思想,代表著不同階級的利益,其信念所指向的價值目標各異,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背景等,都需要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深究細察,才能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表述上的相同或相似性,但其內涵與外延均存在本質的差異,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需要我們嚴加區(qū)分。同時,只有深化了對二者的認識,才能真正體悟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超越于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馬克思主義真諦。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資本主義自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宣揚人性反對神性,宣揚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理念,它相對于封建專制主義價值觀而言,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曾起到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本主義浩大的物質生產力量,推動著精神生產變革,資本主義價值理念超越并取代了封建主義價值理念。但從封建主義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資本主義,并沒有消滅階級的對立,它只是用新的壓迫條件與壓迫形式代替了舊的。“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3]275 因而資本主義價值理念的實質,就在于其所謂的人性、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僅對資產階級而言是適用的,對廣大勞苦大眾即工人階級而言,并沒有真正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更不可能體現出人性的一面,因而對勞動人民而言,資產階級所宣揚的那種核心價值理念是虛偽的東西,是一種偽善。
誠然,資本主義發(fā)展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進步,它空前地滿足了人權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它又在個人權利的全面發(fā)展向度制造了災害性的后果,那便是異化。異化不僅是對自我實現的匱乏,而且是對這種匱乏的意識的缺乏,它是一種主體體驗的受挫狀態(tài),這種受挫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實現的需要的受挫。即其不可能滿足全體人民的合理要求,與人的本質相異。因而無論資本主義表面看上去多么繁華富裕,其標榜得多么令人陶醉,都只能為資產階級服務,勞動人民什么都沒有。為了緩和階級矛盾,資產階級許下種種動聽的諾言,諸如自由、平等、博愛等,但對勞動人民卻永遠無法實現;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他們擴大了工人的休息時間,增進了勞動人民的福利待遇,制定所謂的“福利國家政策”,但卻從根本上無法與工人所付出的勞動平等對待,否則,資產階級便不可能留下任何剩余價值。由此觀之,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歷史進程中,表現出了其落后性的一面,也就是將要被否定,走向滅亡的一面。工業(yè)文明以來的現代性發(fā)展所面臨的危機,至今還深深影響著全球人民生活的金融危機,現代性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受到普遍詬病,等等,都無不表明了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后性。正如貝爾所指出:“在當今社會,社會結構(技術經濟秩序)和文化之間存在著驚人的根本分裂?!盵6]37 也正因為如此,各種政治派別都希望能夠拋棄資本主義價值觀:“即便激進政治理想只是暫時破碎,基本的文化態(tài)勢還是一樣:拒斥資產階級價值觀?!盵6]42 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步伐,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正因為如此,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或發(fā)生變化。在此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的必然,而不是資本主義一廂情愿就可以否定這樣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叭藗兊挠^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3]291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向驅動,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偽善面目必將暴露無遺,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體現出的優(yōu)越性、至善性、歷史進步性將進一步顯現出來,被人類所接納。新事物必將戰(zhàn)勝舊事物,否定舊事物,揚棄舊事物。因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只表明了一個事實:“在舊社會內部已經形成了新社會的因素,舊思想的瓦解是同舊生活條件的瓦解步調一致的。還存在著一切社會狀態(tài)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義等等。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3]291-29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對歷史上的核心價值觀“既否定又保留”,即對舊有的核心價值觀進行揚棄,充分吸納了前者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因而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生成的,對人類歷史發(fā)展具有重要貢獻的價值理念。面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一方面要與其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而另一方面需要大膽吸收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那些有益于社會主義發(fā)展與進步、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前進的文明成分,使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糾偏,進而達到自我完善。因而,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進旗幟,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標志,它必將為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增添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2]〔美〕亨廷頓.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德〕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龍婧,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37.
[5]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新華社,2013-12-23.
[6]〔美〕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嚴蓓雯,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7]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責任編輯、校對: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