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 “熊孩子”用膠帶將房子纏起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一對父母外出度假,把兒子留在屋里看家。他們度假回來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房子已經(jīng)被兒子喬納森·哈爾齊克用上千卷膠帶纏起來,膠帶總長度超過96千米。哈爾齊克在YouTube上有自己的頻道,在他錄制上傳的視頻中,他和朋友們共用了1000多卷膠帶。他解釋稱:“我的父母外出度假幾天,讓我在屋里看家,于是我就把房子密封了起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0/24/kasj201619kasj20161911-1-l.jpg" style="">
給百年老屋穿上“粉色針織衫”
波蘭雕塑家、街頭藝術(shù)家Agata Oleksiak Olek創(chuàng)作的街頭鉤針藝術(shù)和針織火車頭非常有名。針織藝術(shù)看起來可能有點過時,Olek卻用它來表現(xiàn)日常生活、靈感和希望,同時也揭露了一些政治和文化問題。在一些敘利亞和烏克蘭人(大多數(shù)是難民)的幫助下,Olek將一所兩層樓的老屋蓋上了充滿活力的粉色“針織衫”。這所百年老屋坐落在芬蘭凱拉瓦,1939-1940年間曾遭到轟炸,如今已成為希望的象征。
“倒立”咖啡館 家具吊在天花板上
位于德國韋爾特海姆的路邊咖啡廳Toppels今年年初才開業(yè),生意卻異?;鸨?。從外面看,它似乎被整個反轉(zhuǎn)過來,好像建在車庫頂上。進去之后,更是讓人驚掉下巴,家具等物品都吊在天花板上,看起來就像個顛倒的世界。游客們紛至沓來,紛紛拍照傳到社交網(wǎng)絡(luò)上。這里的布局意味著,游客實際上雙腳站在地上拍照,但照片上卻顯示他們似乎站在天花板上。
為拯救牡蠣敲碎了5000個馬桶
在整個17世紀,每兩只牡蠣中就有一只曾生活在紐約海灣。然而這樣的盛況并沒有維持下去。9月6日,紐約市長辦公室宣布牡蠣已經(jīng)“功能性滅絕”。9月13日,紐約市環(huán)保局和市長白思豪聯(lián)合宣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牡蠣安置計劃。該計劃將使用5000個廢舊馬桶的碎片、50000只鮮活貝類和100萬美元經(jīng)費。輔以老蛤和老牡蠣的殼,這些拆卸自公立學(xué)校衛(wèi)生間的馬桶碎片將被投入到牙買加灣的海底,作為軟體動物的新定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