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閱讀教學本質(zhì)上是一個多方互動的過程,教師、學生、編者、文本四者將基于語文課堂展開對話,通過交流和探究,梳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最終獲得情感升華,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如何展開引導和對話,帶領(lǐng)學生打開閱讀之門,這是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筆者現(xiàn)以《夾竹桃》的課堂教學為例,依照三重對話三重引導,讓學生感悟文本神韻,體驗文本內(nèi)容。
一、深入文本,把握情感基調(diào)
《夾竹桃》出自“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之手,文章以樸實但極富哲理的言語表達,描述了夾竹桃獨有的“韌性”及別具一格的精神魅力。讓學生從文本中探尋作者的情感脈絡,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這是教學中展開對話的關(guān)鍵。為此筆者著眼文本的表達順序,讓學生體會季老的優(yōu)雅情趣。文章開篇即點出“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然后圍繞夾竹桃的花色、韌性以及引人遐思的情致,最后總結(jié)“我愛上了夾竹桃?!蓖ㄟ^引導,帶領(lǐng)學生對話文本,既能夠使其感知到文本的表達之妙,又能夠體會季老字里行間流溢出來的豐富情感,為閱讀教學的個性品讀奠定基礎(chǔ)。
二、解讀編者意圖,梳理學習內(nèi)容
《夾竹桃》被安排在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從編者的角度考慮,基于以下兩點:其一,豐富學生閱讀,增加知識積累。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已經(jīng)有過五年小學狀物類散文閱讀的儲備,閱讀能力有所提高。此時需要將閱讀的視野逐漸拓寬,擴大閱讀面,學生通過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了解,在理解和體驗的基礎(chǔ)上將會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培養(yǎng)高尚的人文情操。其二,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信息搜集、個性閱讀的能力?!秺A竹桃》一文是經(jīng)過改編而來,原作與改編有何不同,為何這樣改編,此文的寫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相關(guān)的寫作資料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尋獲得的。
筆者進行教學時注重兩方面:其一,著眼文本平實、親切的語言風格,讓學生體會季老的樸實,真摯。在對夾竹桃紅與白的顏色描述中,季老并沒有進行刻意的鋪陳與修飾,而只是用了一句很實在的表達“紅色的讓我想到火,白色的讓我想到雪”,另外文中對夾竹桃的感情表述,并沒有使用一個感嘆句,而是采用平實簡單的敘述,告訴讀者“這樣的韌性,讓我愛上了夾竹桃”。其二,著眼文本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體會季老對夾竹桃的欣賞和贊美。文中采用對比、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通過院中花與夾竹桃的比對,連用兩個“看不出…也看不出”的排比句式,“無…不…無不”的情感蓄勢,直到最后一句反問“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使整篇文章的情感表達自然流暢,真實誠懇,富有感染力。
三、組織有效活動,架設溝通橋梁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有效的引導者,通過架構(gòu)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溝通和交流。《夾竹桃》一文,涵義深刻,不是一篇單純描寫夾竹桃的說明文章,而是寄寓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對人生感悟的哲理文章,教師一方面要從學生的角度審視課文,另一方面則要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其自主探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實現(xiàn)個性閱讀。
我讓學生總覽全文,分別從學段目標、單元目標、教材目標入手,引導學生步步落實:其一,根據(jù)學段要求,學生將原文與課文進行比對,并搜集季羨林先生的有關(guān)資料及寫作背景,與夾竹桃的一些資料進行整合,思考課文第四自然段中體現(xiàn)夾竹桃韌性的詞語,從文本內(nèi)容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有效完成學段目標。
其二,在單元編排設計中,編者將《夾竹桃》一文與《廣玉蘭》《墨梅》《石灰吟》放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學生體會狀物類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風格,由此體會季老是借《夾竹桃》表明自己的堅韌個性,領(lǐng)悟季老的高尚情操。
其三,教材課后習題設計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編者提出:“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根據(jù)這一問題,學生再度回到文本內(nèi)容,并從文本整體開始,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并將閱讀重點放在第4、5自然段,針對“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這一句話,引導學生體會否定句的作用,并由此領(lǐng)悟其深刻的涵義。
從編者的角度,解讀編者意圖,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為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平臺。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對話,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與文本,學生與編者,學生與教師展開有效的對話,才能使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獲得深刻的體驗,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邗江區(qū)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