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音樂欣賞課程是高校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大學生通過多元化、開放式形式欣賞音樂,可以有效提高審美感知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在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品質。
關鍵詞:高校 音樂欣賞 素質教育
一、音樂欣賞課程與素質教育
為了貫徹大學生素質教育方針,推動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工作步入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軌道,教育部印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通知,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藝術課程與高等學校其他公共課程同樣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目前,音樂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開展藝術教育的主要載體,公共藝術課程已成為高校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課程則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課程,是高校大學生提高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時,音樂欣賞課更是被納入到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其中包含《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音樂欣賞課程正逐漸成為許多大學生學習的必修課,他們通過學習音樂欣賞課程提高道德水準、審美水平、智力層次,形成青年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
二、音樂欣賞課程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當代社會,大學生的生活或多或少與音樂存在著聯系。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是專業(yè)音樂藝術工作者。通過提升大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形成由低及高的感知、體驗、理解、聯想的價值品評階段。音樂欣賞課程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課程,是高校開展美育和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在普及了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音樂教育通過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提高了大學生內在的審美修養(yǎng)境界和藝術鑒賞能力。
1.音樂欣賞課程是培育大學生良好道德情操的載體
音樂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聲音符號,用以表達人的所思所想。音樂是有目的、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懷,對于社會也具有一定教化功能和娛樂功能?!稑酚洝氛f:“先王之為樂也,以治也,善則行象德矣?!惫糯南韧踔茦罚淠康木驮谟谥卫韲?,是治國的一種方法。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說:“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边@些都說明音樂作為感性的藝術形式傳播著理性的社會道德,在培養(yǎng)人的內在道德修養(yǎng)、精神品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大學生要通過學習樂理知識,了解樂譜的淵源,在品鑒樂曲的同時,理解音樂背后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格和品質。如廣為流傳的古箏曲《蘇武思鄉(xiāng)》,樂曲取材于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19載,但始終堅定不屈、忠漢不移的典故。樂曲一開始采取了深沉、抑郁的旋律和緩慢的節(jié)奏,使人仿佛看到在冰天雪地的北國,兩鬢斑白、額頭布滿皺紋的暮年蘇武手執(zhí)羊鞭艱難地放牧在北海邊的情景,同時也表現了蘇武遠離中原,困居他鄉(xiāng)的苦悶心情;接著曲調漸趨明朗、激昂,表達出蘇武對漢朝壯麗山河的懷念,以及決心排除萬難返回中原的堅強意愿;樂曲結束時,多次出現用蒼勁有力的扣指奏出的低沉憤懣的音調,表現出蘇武對匈奴統(tǒng)治者的憤怒反抗和忠于漢朝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整個音樂對激發(fā)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示范意義。
2.音樂欣賞課程是健全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路徑
柏拉圖說過:“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過這種良好的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棄……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它們,很快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音樂欣賞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活動。音樂家在自然、社會、人的心靈與情感世界中發(fā)現美,便進行創(chuàng)造和表現。欣賞者則對音樂家的審美創(chuàng)造進行欣賞、理解、感悟,欣賞其中的絕響,理解其中的樂動,感悟其中的韻律。
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審美能力的途徑之一。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透過對美妙的音色、優(yōu)雅的旋律、律動的節(jié)奏、豐富的和聲、清晰的結構,獲得美好的審美感受,從而感受到美的內容、美的情緒。情緒是音樂欣賞中最為靈動的心理因素,所以大學生聆聽《好日子》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生活是那么美好,一定好好珍惜;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時候,內心會激昂,熱血會澎湃,振奮整個精氣神;吟唱《雨花石》的時候,會感到時間的恒遠、歲月的滄桑和事物的堅貞;演奏《二泉映月》的時候,仿佛又穿越時空隧道去體驗往事的悲傷,感受人生之無常。這種通過聲音感受的藝術審美過程可以大大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從而形成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自覺生成正確的審美認知能力和審美價值取向。
3.音樂欣賞課程是打造大學生健康身心的有效手段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音樂可以鍛煉提高人體機能、人的體質。經常練習聲樂,如同在做口腔體操,使面部肌肉經常運動,鍛煉呼吸功能,增強肺活量。練習管弦樂器時,可以鍛煉身體的平衡性、敏銳性。視唱練耳的訓練,可以使學生視聽覺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更加敏銳、協調。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音樂和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差別,無論聲樂、器樂,都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勞動,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練,同時由于要求的精準度比較高,要想較好地完成演奏,必須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機敏輕巧的細心。從管理學的角度看,音樂還可培養(yǎng)人的團結協作精神。因為音樂是一種需要精誠合作來完成的藝術,合唱重唱齊唱,合奏重奏齊奏,只有協調一致,才能成就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即使是獨唱、獨奏這樣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諧的伴奏或伴唱來完成。音樂作為交流的一種特殊方式,聲波頻率會引起體腔反應,聲壓可刺激大腦皮層,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實現心靈上的和諧。大學生在高校期間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壓力大,情緒不穩(wěn)定,易產生急躁、沖動等心理健康問題。為此,音樂欣賞課程應因勢利導,引導在校大學生傾聽經典劇目。
三、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的思考建議
音樂欣賞課程正逐步成為高校公共課程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方面,音樂欣賞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結合時代氣息,高校將特色的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之中,開設音樂欣賞課程已成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方法。但是,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設置與內容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例如,高校開設的音樂欣賞課程設置單一,上課形式單一,內容模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大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缺乏持續(xù)學習的興趣,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掌握的音樂知識和具有的音樂素養(yǎng)依然較少。針對音樂欣賞課程在高校中的發(fā)展現狀,筆者認為,高校在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時可以在形式和內容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實現音樂素質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首先,設置不同的音樂場景,讓大學生放下“聽不懂”的包袱,引領大學生走進音樂殿堂。由于音樂藝術的基本材料——音響沒有造型性和語義性,所以許多大學生感覺音樂難以欣賞,尤其是嚴肅音樂。比如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在課堂教學上要求大學生閉上眼睛,打開耳朵,去感受不同的曲風,或舒展的、或安神的、或愉悅的、或激動的、或澎湃的,讓大學生沉浸在曼妙的音樂氛圍中。與此同時,在播放的過程中解釋不同音色、節(jié)奏、旋律的特點,使大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到不同的音樂形式及各種樂器的器質。這樣的音樂欣賞課程不僅使欣賞音樂過程生動鮮活,潛移默化,更讓大學生的身心得到無限放松,享受超乎聽覺和情緒之外的東西,讓音樂去激活青年的生活閱歷與人生感悟。
其次,可以結合地域特色,將當地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音樂融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增強大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比如贛南采茶樂,屬于閩粵贛客家民系地方音樂,唱腔屬于曲牌體,以茶腔和燈腔為主,兼有路腔和雜調,俗稱“三腔一調”,伴奏均為民間樂器,主要有勾筒(二胡類)、嗩吶、鑼、鼓、鈸和笛子等。像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將當地的音樂文化融入進高校音樂欣賞課堂中,既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開設了音樂校本課程,又結合健身陽光體育活動,讓采茶樂的內涵、曲目、表演形式充滿趣味性,編排了獨具一格的采茶韻律操,達到健與美的完美結合,使大學生通過對客家人的音樂文化的演習,自覺地增強對地方音樂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從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音樂修養(yǎng)水平。
最后,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既是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更是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切入點。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校風校貌的直接體現,是高校集體意識和歷史積淀的集中表現;是高校精神的紐帶,是吸引和團結師生的精神磁場。要善于將音樂欣賞課程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fā)展。因為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一定約束力和規(guī)范作用,通過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活動,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建立起團結、友善、互助的集體氛圍。同時也可借助校園文化來豐富音樂欣賞的課堂,通過組織大學生參與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將課堂直接對接舞臺,讓大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在音樂表演中欣賞音樂魅力,在音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愉悅。
總之,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欣賞課程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重要調節(jié)作用。音樂欣賞課程要從培養(yǎng)大學生興趣著手,挖掘創(chuàng)意原動力、鍛煉表達能力,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fā)展。高??梢越Y合體操、舞蹈、武術等運動項目開展音樂欣賞教育,也是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塑造學校形象的必要手段。音樂可以讓當代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心靈愉悅和精神慰藉,還可以引起大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反應,對穩(wěn)定情緒有特殊的醫(yī)療功效。
參考文獻:
[1]程春云.藝術教育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于威.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宋謹.音樂美學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