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岳,唐年亞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外科實踐教學課程改革的探索
張岳,唐年亞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外科實踐教學是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能力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實施外科實踐教學改革,打破傳統(tǒng)外科實踐教學的禁錮,采取單獨設課、階段式教學、縱向實驗設計的方法,運用信息技術、參與式教學與分組教學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機制和相關配套改革,推進外科實踐教學課程更好發(fā)展。
外科學;實踐教學;課程改革
外科學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外科實踐教學是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基礎性工作,外科實踐教學在外科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替代,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外科實踐教學課程現(xiàn)存問題眾多,進行外科實踐教學改革就是為了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外科技能,在完成專業(yè)教育的同時,融入綜合素質教育,打破傳統(tǒng)實踐教學的禁錮,加快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改進實踐教學的方法,注重臨床思維的培養(yǎng),改變“實驗輔助理論”的狀況,形成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
1.1理念缺陷,設置不合理
實踐課程設計理念“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理論功底薄弱,實踐技能訓練不足,社會競爭力差,相對于高職高專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尚顯滯后;“從屬”理念造成實踐教師地位低,思想波動大,轉崗情況時有發(fā)生,實踐教師隊伍面臨“斷檔”;“從屬”理念導致在崗實踐教師能力不足,科研工作開展較少;“硬件高于軟件”理念造成實驗室建設重設備輕教學,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比例低,年輕教師自身實踐能力迫切需要提升;“展覽”理念導致實驗室巨資購入的高端智能設備僅用于參觀而使用率較低。
1.2地位尷尬,缺乏獨立性
首先,外科實踐課程地位尷尬,長期以來依附或從屬于理論課,缺乏相對獨立性,制約了實踐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實踐課時隨機性較大,多由授課教師決定,經常出現(xiàn)壓縮實踐課時的現(xiàn)象;課程內容隨機性較強,受實驗室軟硬件條件制約,無法保證實驗課開出率。其次,實踐教學部門地位尷尬,或屬于教學部門,或屬于行政部門,或僅是輔助部門,未實現(xiàn)統(tǒng)籌管理,常造成設備的反復購置和資源的浪費。
1.3內容陳舊,與臨床脫節(jié)
長期以來外科實踐教學統(tǒng)籌規(guī)劃不足,許多院校的實踐教學課程只是輔助理論教學,課時較少,內容單一,涉及現(xiàn)代醫(yī)學思維理念的實驗設計缺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學習。
1.4教法單一,學習興趣低
傳統(tǒng)實踐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由于醫(yī)學名詞多、記憶內容多,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5考核落后,缺乏客觀性
大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的外科實踐考試成績主要由20%的平時成績、80%的期末成績組成。由于學生數(shù)量多,平時成績通過書面實驗報告給分,期末考試以抽簽單項技能考試判分。在這種評價模式的背景下,平時學生僅強調書面實驗報告的抄寫而不注重技能的操作,期末考試時考試內容不統(tǒng)一,不同教師把握考核標準不統(tǒng)一,試題難度系數(shù)不統(tǒng)一,缺乏客觀性。
2.1思路與目標
以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指導,建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為重點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構建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兩大課程體系,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及常用操作技術,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2體現(xiàn)學科特色
(1)重視學生的實習,實習內容包括醫(yī)院接診、醫(yī)患溝通、體格檢查、書寫病歷、常規(guī)的治療與處理等,而且不能少于9個月。(2)改進模擬病房教學,模擬病房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活動,但是由于學生人數(shù)和學生醫(yī)學基礎等條件限制,模擬病房教學開展較少;模擬病房和真正病房差距太遠,選擇的案件較為單一,難度系數(shù)低,不能真正起到鍛煉學生的作用,因此,應改進模擬病房教學。(3)增加義診頻率,在帶教教師指導下,為患者提供醫(yī)學咨詢,診斷疾病,制訂診療計劃。(4)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分析,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知識。
2.3與科研連接
要充分利用實驗室,將科研融入實驗,以科研帶學習、以科研促交流,實現(xiàn)研學互動。
3.1單獨設課
重新定位外科實踐教學,將外科實踐設為一門課程,稱為“外科學技能”課程。制訂新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考核評價體系,使其成為獨立課程。編寫并使用方法新穎、內容先進、高質量的符合新形勢要求的新教材。建立外科學技能課程新體系,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提高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課時宜設為66節(jié),內容安排分前、中、后3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
3.2教學內容改革
3.2.1階段式教學 參考助理醫(yī)師資格考試外科考試內容,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內容設計上選取有代表性的實踐項目,強調學生自己動手,訓練后獲取的經驗教訓要及時消化、吸收、總結和反思。采取階段性教學模式,將實踐課程分為基礎類、綜合類和提高類,內容豐富全面,詳見表1。
表1 外科實踐課程的分類及內容
基礎類項目要求學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等;綜合類項目要求學生分析運用基本技能;提高類項目要求學生將所學外科技能系統(tǒng)掌握,靈活運用于動物實驗中。教學模式上:在基礎類階段以教師演示為主,在綜合類階段以教師引導為主,在提高類階段以教師點撥為主。摒棄填鴨式、表演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3.2.2縱向實驗設計 外科學技能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實驗教材內容陳舊。單一的實驗設計將疾病固定為某個階段,不能體現(xiàn)疾病的發(fā)展變化和相互的關聯(lián)??v向實驗設計體現(xiàn)疾病的發(fā)展轉歸,教學中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探究中將疾病的病因、機制、臨床表現(xiàn)、變化等融合,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
3.3教學方法改革
3.3.1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已不滿足于用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來獲取并驗證知識,實踐教學手段單一,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原有設備與現(xiàn)代儀器結合,增設多媒體展示臺、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示教同步傳輸系統(tǒng)[1]、虛擬手術系統(tǒng)[2]等,進行虛擬實踐教學?,F(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先進設備的利用率并節(jié)約大量實驗經費。
3.3.2參與式教學與分組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重點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以思維和行為訓練為主線,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分組教學結合各類學生的特點與要求,充分考慮組間與組內協(xié)調與協(xié)作,通過特定方式或隨機劃分小組,進行教學并開展組間競賽,將教學目標和要求內化為學生需要。
3.3.3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 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探究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團隊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引導文教學法[3]、自學預構-釋疑-訓練教學法[4]等。
3.4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成績組成為平時成績50分(實驗報告20分、技能操作30分),期末成績50分(理論口試20分、技能操作30分)。推廣實踐操作考試、團隊實驗探究、實踐小組答辯、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考核形式,加大平時技能操作考核的力度,力求對學生的實驗態(tài)度、基本理論、操作技能和思維能力等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例如實踐小組答辯,小組學生圍繞實踐內容集體討論,教師進行提問和最終總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1增強師資力量
通過教研室活動、進修學習、科研交流、精品課程和團隊建設等方式,提高實踐教師的設計能力、指導能力和反思能力。加強專業(yè)課程教師之間的合作,使其共同協(xié)作。構建實踐教師考評激勵機制,逐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4.2完善相關教材建設
以助理醫(yī)師考試大綱為基準,參考兄弟院校相關教材,編制適合本校特色的實驗教材、教學大綱、實驗案例和實驗指導,提高助理醫(yī)師考試通過率,實現(xiàn)課證融合。
4.3配置和投入硬、軟件設施和實驗經費
保障外科實驗室硬件設施配備完整,實現(xiàn)模型及時更新,故障解決及時;實踐考評標準等客觀公正;實踐流程示意圖和操作示意圖清晰準確;實驗經費以及相關費用投入合理,使用到位。
在醫(yī)學教育中,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思維、工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外科實踐課程的改革過程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展示自身才能的機會,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求知。通過教學與科研、教學與臨床、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xiàn)知識、能力、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5]。
[1]張岳.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tǒng)在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23):95-96.
[2]宋兵,王水,沈歷宗,等.虛擬手術教學系統(tǒng)在外科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12):72-74.
[3]彭海波.引導文教學法在外科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導報,2013(12):173-174.
[4]邱烺,楊建新,王華,等.自學預構-釋疑-訓練教學法在外科實踐教學中的體會[J].科教文匯,2011(30):144-145.
[5]孫寧寧,李楊,安威,等.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內涵建設[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12):88-90.
G632.3
B
1671-1246(2016)18-0140-02
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項目“依托istan智能模型人探究臨床實踐教學虛擬病例的設計與應用”(GZS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