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jì)60年代,以批判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為開端,中國政壇掀起了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海瑞是明朝人,性格忠直、為官清廉,備受世人推崇。也許,他根本不會想到在死后300多年,因他的事跡引發(fā)的爭論竟成為了文革的導(dǎo)火索。不過,這次我們不講海瑞其人和那場政治浩劫,單說說他的姓氏。
姬姓
出自黃帝后裔的封位,屬于以神話傳說封神之職為氏。相傳,黃帝之子禺陽,任職海司,被封為東海之神。禺陽之子禺強(qiáng),被封為北海之神。在禺陽、禺強(qiáng)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號為姓氏者,省稱海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漢族
出自春秋時(shí)期衛(wèi)國大臣春,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萬姓統(tǒng)譜》記載:“衛(wèi)靈公臣海春之后,蓋指海為氏焉。”在海春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海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薛郡海氏。海氏族人大多尊奉海春為得姓始祖。
回族
據(jù)《回教民族說》記載,回族海氏大族當(dāng)數(shù)海南海家族。海南海氏回族,其先祖名叫海答兒,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從軍海南,落籍于瓊山左所(今海南??冢?。海答爾在落籍瓊山之后,全族棄武從文,杰出的文人學(xué)士輩出,且多為著名的政治家。海瑞便是該支海氏的第五世后裔。在明朝,僅瓊山海氏一支就有舉人、進(jìn)士八人。至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海氏“一門之內(nèi),才德彬彬,為海內(nèi)鼎族”。后來,由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歧視與迫害,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大多已分散流失。
蒙古族
據(jù)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海佳氏,世居科爾沁草原,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海佳氏多冠漢姓為海氏;蒙古族沙查海氏,世居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沙查海氏多冠漢姓為海氏、沙氏等;蒙古族克勒德氏,漢義“烏鴉”,世居巴顏烏喇,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克勒德氏多冠漢姓為海氏;蒙古族海勒圖錫氏,世居科爾沁草原,后多冠漢姓為海氏。
滿族
據(jù)《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海拉蘇氏,世居海拉蘇臺,后多冠漢姓為海氏;滿族薩克達(dá)氏,原本為巴雅拉氏,后改以地為氏,部族人數(shù)眾多,世居薩克達(dá)、寧古塔、阿扈河、葉赫、赫圖阿拉、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德里倭赫、黑龍江兩岸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海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等;滿族舒爾哈赤氏,先祖即為佟·努爾哈赤的同胞弟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以先祖之名為姓氏,漢義“大?!保宄跗诩炊嘤泄跐h姓為海氏者。
金色年代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