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
初一剛入學的學生很多表現(xiàn)還停留在小學時段,如果老師和家長不重視學生習慣培養(yǎng),那么學生上了初中自然就沒有良好習慣,因此我每次帶初一班時,都會花大量時間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習慣培養(yǎng)。
剛接手七班的時候,學生各方面的習慣真的不是很好,再加上大家還不夠熟悉,沒能進入很好的班級模式當中。因此,我花了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真正形成本班特有的良好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我對這次養(yǎng)成教育深感滿意。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班級垃圾桶突然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垃圾桶內(nèi)總是滿滿的垃圾,每天都有很多掉落再地上;
(2)垃圾桶周圍總是狼藉一片,垃圾招來了蒼蠅和螞蟻;
(3)垃圾桶里里外外總是臟兮兮的,污垢很厚,甚至還有惡臭味;
(4)垃圾桶經(jīng)常被損壞,沒過多久就需要更換。
關于垃圾桶的問題處理,各班主任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策略,簡單方法就是強制要求,嚴禁亂扔垃圾,如有損壞照價賠償。而我則希望處理問題的同時既不霸道,又能培養(yǎng)孩子們愛心、細心、自覺性等,甚至能培養(yǎng)孩子們勤于思考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思考,精心準備,我有針對性地組織召開了一節(jié)班會。
“同學們,今天我要召開一節(jié)非常有意義的班會課,需要大家全員參與,積極配合!”
學生都很好奇,期待班會的到來。在班會之前,我做了以下準備:
(1)抓拍了班級兩位同學練習“投籃”扔垃圾的不文明照片;
(2)拍攝了幾張垃圾桶臟亂不堪、琳瑯滿目,甚至嚴重損壞的照片;
(3)準備了一個滿是油膩的杯子。
班會開始了,首先播放兩張練習“投籃”扔垃圾的照片。學生看到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哈哈大笑,唯有那兩位同學很不好意思。我提的問題是:“你們對這兩張照片有何感想呢?”
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最多的結論是——這種行為沒素質(zhì),不文明。于是我先安排其中一位當事人談了談感受,然后請了一位學生談了想法,沒想到大家談得都很深刻。
其實,我安排這兩張照片的目的有兩個:(1)間接提醒和教育當事人學會文明處事;(2)提醒和教育其他每一位同學避免同樣不文明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做文明的青少年。似乎大家都能感受到我的用意。
接著,我播放了另一組關于垃圾桶周圍慘不忍睹的照片供學生思考,面對這些照片,學生沒有像之前那樣哈哈大笑,而是略有感慨,但又不知如何表達。播放這幾張照片的目的主要是讓大家感受身邊不和諧、不文明現(xiàn)象,為下面整改做鋪墊。
接著,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杯子問大家:“誰愿意將這個杯子裝進書包帶回家呢?”
大家聽到這個問題不約而同地表示不愿意,理由很簡單:“都臟死了,還是壞的,誰愿意要?。 ?/p>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切身體驗今天班會要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通過前面觀看照片,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再加上體驗和感受,我總結和分析了本次班會的主要意圖:“同學們,首先我們要樹立形象,養(yǎng)成文明,杜絕不和諧現(xiàn)象發(fā)生,那樣才能保證班級衛(wèi)生并維護班級榮譽。因此我們要先管理好班級垃圾桶,打掃好教室,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只有垃圾才進垃圾桶,而垃圾桶本身是裝垃圾的,它是有用了,自己并不是垃圾,怎能將它變得和垃圾一樣呢?如何那樣的話,何不將垃圾桶也一起扔掉呢?因此我們要好好保護它、管理它,不能讓它像剛剛的杯子一樣被人丟棄?!?/p>
“同學們,垃圾桶為我們班默默地奉獻,但是它卻時常被班級同學欺負,它在哭泣,在傷心,它也很委屈,它說它現(xiàn)在很臟、很亂、很累,它的心聲,大家能聽到嗎?能感受到嗎?它在呼喚我們,它渴望得到大家的關心和愛護,它還想為大家、為班級貢獻一份力,它更想開開心心地陪伴大家一起度過初中三年生活,你們能實現(xiàn)它的愿望嗎?”
說到這,我立即布置了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要求大家利用20分鐘討論出拯救垃圾桶的方案。
……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非常認真和重視,一起交流和討論,最后通過主動發(fā)言、統(tǒng)一記錄的方式,得到了以下方案:
班級有3位志愿者專門交替呵護它:
(1)每天放學倒垃圾后特意清洗垃圾桶的里里外外,并擦干凈,讓它每天洗個澡;
(2)每天清掃垃圾桶的周圍,讓它有個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
(3)每天貼兩張笑臉在它的身上,讓它也笑一笑。
(4)特別提醒班級所有同學,特別油膩、特別臟的東西不要直接扔進垃圾桶,影響對它的清潔工作。
學生討論出來切實可行的方案成了班級管理垃圾桶的統(tǒng)一標準。班主任應該將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記錄下來,然后做好明確的分工和要求,這樣就可以形成班級特有的習慣模式。
讓垃圾桶也笑一笑,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細心和愛心,看出學生對班集體建設的重視,班主任應該以此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好的習慣。
班主任教育不僅是教學工作管理、學校班級常規(guī)工作管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管理。我們要學會抓住契機,科學有效地對學生各方面發(fā)展進行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黃河.《弟子規(guī)》在現(xiàn)代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意義[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2]張燕.潤物無聲 用愛心播種希望——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課程(教研),2011,(06).
[3]紀文曉,高中建.借助社會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高校德育方法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