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格娟
古代詩歌鑒賞是我國普通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考查初中學生對古代詩歌鑒賞的能力和水平,也就必然成為中考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詩歌鑒賞,既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們研究中考詩歌鑒賞的題型,掌握鑒賞步驟與方法,對于提高廣大初中學生古代詩歌鑒賞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語文教育質(zhì)量乃至中考質(zhì)量,無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詩歌鑒賞的題型
①體裁以詩歌為主,絕句占多數(shù)。
②題材豐富多彩,涉及寫景、敘事、送別、詠懷等多個方面。
③考查以詩歌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表達情感和表達技巧為主。
二、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詩,力求讀通讀懂。
①看題目。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它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也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
②看作者。對于歷代文學大家,我們應該了解掌握其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創(chuàng)作風格。
③看全詩。詩歌全文是鑒賞的主體,我們應花大氣力認真默讀,力求讀通讀懂。
④看注釋。中考詩歌鑒賞題有些附有詩歌注釋。
⑤看名句。中心詩眼常常在此。
第二步:審視題干,反復推敲,規(guī)范答題。
三、靈活運用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第一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一般說來,詩歌形象鑒賞的答題要點: (1) 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 (2) 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描寫畫面
【例】2012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過山農(nóng)家
【唐】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加以描述。(2分)
命題者為了降低答題難度,在命制試題時,力避詩歌形象這一概念,只是問:“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而實際上該題是在考查考生對詩歌形象的理解和把握。通過認真研讀詩歌,再審視題干,我們不難答出如下答案:伴著淙淙的泉水,走過板橋;雞鳴聲聲,太陽高高地照在山農(nóng)家的茅檐上。
2.語言煉字。任何一個單純的漢字都無所謂好壞優(yōu)劣之分,只有當漢字進入具體的語境中,才顯示出高下來。所以,賞析詩歌語言的妙處,一定要遵循“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
【例】2010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農(nóng)家望睛
[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fā)老農(nóng)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第三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2分)
解析: 該題要求找出比喻的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如果我們答題時僅僅著眼于第三句本身,“白發(fā)老農(nóng)如鶴立”,就只能答出白發(fā)老農(nóng)站立的姿勢,這樣答題沒有真正理解整首詩歌的含義,我們?nèi)绻軓臉祟}以及整首詩歌來理解,就明白了了這首詩寫的是就不下雨,天旱,老農(nóng)盼望天降大雨。尤其從最后一句“麥場高處望云開”更能看出老農(nóng)盼雨的急切心情。因此,我們從以下兩點來答題,就很完整了。“如鶴立”比喻白發(fā)老農(nóng)持久、執(zhí)著的站立姿態(tài)。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例】2009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湖 上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20.說說詩中使用“亂”字的好處。(2分)
解析:賞析“亂”的妙處,不僅要遵循“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還要聯(lián)系以前課本中學過的詩歌?!皝y”的本意是雜亂的,不和諧的、不美好的。如果只就字論字,好像是一群黃鶯在嘰嘰喳喳的亂叫。但我們結(jié)合詩歌前兩句中“花”開“紅樹”“草長”“平湖”“白鷺”這些意象都是十分美好的,后兩句“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也能推測出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愉悅的、美好的。另外,我們在七年級上冊也學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期中有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里的“亂花”不是亂七八糟的花,而是各種各樣的花。這樣,我們很快就能理解詩歌中“亂鶯啼”,“亂”字不僅形象地描繪出紅林深處傳出的此起彼伏的鳥鳴聲,還表現(xiàn)出黃鶯上互飛舞,穿梭于林間枝頭的動感。
第二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對詩詞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態(tài)度的考查,是中考古詩賞析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悟,對全詩名句的感悟。通常會將詩景、事、情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
【例】2014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山行
姚范
百道飛泉噴雨珠,春風窈窕綠蘼蕪。
山田水滿秧針出,一路斜陽聽鷓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歌,全詩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處處在寫景,不過我們仔細品味,無一處不再抒情?!帮w泉”“春風”“噴”“窈窕”“綠”“滿”“出”“一路”“聽”字字傳遞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旅途中愉快的心情以及對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
【例】2016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 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2.說說你對詩歌尾聯(lián)的理解。(2分)
這是課本中所學的詩歌,見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盡管是學過的詩歌,但第二題“說說你對詩歌尾聯(lián)的理解”學生想要答全并不容易,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上課老師的分析,而是應該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進行分析。聯(lián)系全詩“國破”“草木深”“感時”“花濺淚”“鳥驚心”“烽 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要細讀本詩,了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明確時局背景,做到知人論世,然后進行綜合思考,得出答案。
綜上所述,關于中考詩歌鑒賞,我們只有幫助學生了解中考命題題型和方向,掌握答題步驟與方法,才能使廣大學生在中考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