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默
【摘 要】現(xiàn)階段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實時點播的優(yōu)勢給傳統(tǒng)的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影響也是利弊共存。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電視民生新聞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民生新聞應該怎樣調整自己,以更適應當前形勢,是一個亟待探究的問題。筆者闡述了新媒體時代新聞的特點,同時就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電視新聞帶來的影響做了分析,并據(jù)此提出了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應該怎么做,為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 電視新聞 編輯
人們接受新聞的選擇開始多樣化,對新聞的審視與判斷也越來越獨立和個性化,新聞產品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伴隨著這樣一場革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也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如何看清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特點,找到理想的應對思路,是擺在新聞編輯眼前的重要問題。
想要做好新媒體時代的編輯,首先要了解新媒體時代新聞的特點,其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海量化、快捷化、互動化以及良莠不齊化。
1.海量化。互聯(lián)網的鏈接使得各種信息相織成網,百度中輸入一個新聞事件相關訊息可以達到上百條,多種新聞定制以及各種付費手機短信資訊,使觀眾身處一個比以往更加信息爆炸的時代。
2.快捷化。新媒體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快捷化,一個簡單的照片配上說明,幾分鐘就能上傳至網絡共享。微博微信的出現(xiàn),更加擊垮了傳統(tǒng)媒體的時效底線,幾乎每一件新聞大事發(fā)生的同時,都有微博在記錄,被轉發(fā)。
3.互動化。新聞的影響力除去媒介品牌的影響外,也正在更多地取決于受眾的參與度。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聞傳播方式帶有強烈的互動性。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受眾,每個人也可以成為新聞發(fā)布者、新聞評論者,受眾的聲音與意志正在更多地影響著新聞事件的延伸。
4.良莠不齊化。在享受著微博帶來的快捷與平等的同時,謠言和陰謀也開始進駐微博。在網絡傳播中,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布源,然而由于謠言的特點一般都會結合社會熱點,受眾具有獵奇和圍觀心理,更容易被轉發(fā)和散布,導致造謠、欺詐、網絡犯罪等屢見不鮮,所以,多數(shù)人一邊上網,一邊警惕,使得網絡這種自由的媒體可信度大大降低。
編輯作為受傳者,與普通讀者接受傳播是有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在于,編輯所接受的信息未經選擇和加工,真?zhèn)蝺?yōu)劣并存,而且數(shù)量更多,涉及面更廣,編輯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更加多樣、復雜。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編輯理念、角色與功能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成為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單一型編輯”向“復合型編輯”轉變,以滿足社會和觀眾的需求,切實擔負起時代所賦于的使命與責任。
一、提高編輯的專業(yè)水平 要善于大海撈“真”
新媒體時代,新知識大量涌現(xiàn),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時代越來越迫切需要傳媒為受眾提供更多更新更美的精神食糧,這就需要編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不斷增強自己的道德責任感的同時,還要努力更新專業(yè)知識、基礎知識和編輯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此同時還要善于大海撈“真”。新媒體時代,編輯工作不再是以前的“搬運工”,而是非常重要的把關人。編輯要敢于迎接“公民記者”時代和新媒體不斷崛起的挑戰(zhàn),不要一味地奉行“拿來主義”,要善于“去偽存真”,嚴格把好政治關、事實關、文字關和技術關,提高選稿質量。新聞最講究的就是要尊重事實,編輯要遵循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三部曲”——“速報事實、慎報原因、再報跟進”,真正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媒體與民意的互動,讓真相跑在謠言的前面。這不僅是新聞的責任和使命,也是編輯的責任與使命?!兜谝粋髅健饭?jié)目中的《搜天下》板塊主要是博覽天下趣聞, 內容主要源于網絡,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在普通民眾的新聞和言論在新聞傳播中占據(jù)越來越大的比重的情況下,用傳統(tǒng)的把關方式,編輯很難主導新聞傳播,作為新聞作品的篩選者、加工者和把關者,選擇稿件是把好新聞方向、體現(xiàn)新聞特色、保證新聞質量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二、開展多樣化編輯 編輯思路要放寬
不同時段的新聞節(jié)目其風格亦有所差別,電視新聞編輯應針對不同特色的新聞節(jié)目尋找合適的編輯形式。具體來說,就是編輯要積極做好新聞策劃,要把自己的新聞“觸角”前伸后移,要善于和前線現(xiàn)場記者聯(lián)動、互動,把一般新聞挖掘出“規(guī)?!眻蟮溃圆邉澨嵘侣劦闹鲗芰?,爭取在新聞的采編方式、協(xié)作方式上求變創(chuàng)新,呈現(xiàn)給讀者一種嶄新的權威的媒體形象。
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競爭中,尋求多樣化是編輯必然的選擇,但多樣化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突破常規(guī),更重要的是多樣化的編輯形式能夠有機融合,自然過渡和轉換。海量化的信息使得新聞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新聞編輯應該更加增強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把握新媒體時代的讀者心理變遷,將此融入自己的新聞傳播中去,實現(xiàn)新聞的更有效傳播。
三、電視新聞編輯要做好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電視新聞保持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更是電視新聞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編輯,只有在工作中求新求變,用新的思維、新的策劃、新的編排、新的科技去突破常規(guī),才能提高電視新聞的競爭力和收視率。
1.善于思維創(chuàng)新。新媒體時代,用好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擺脫傳統(tǒng)觀念和傳統(tǒng)報道模式的束縛,開辟出全新的編輯思路。2014年以來,丹東廣播電視臺陸續(xù)推出的《過年去哪》、《丹東好人》、《丹東方言》等一系列接地氣的海采式報道,都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結晶。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海采式報道還借助微信、網站等多媒體平臺,實現(xiàn)了話題與影響力的最大化。
2.勤于策劃創(chuàng)新。新聞要出彩,策劃是前提。尤其是在重大活動、重要節(jié)日、重大題材、重大突發(fā)事件的報道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擔當起參與新聞的創(chuàng)新策劃、組織協(xié)調等任務。要站在電視媒體發(fā)展和競爭的高度來創(chuàng)新策劃選題,提升新聞價值。要通過策劃創(chuàng)新使新聞創(chuàng)作變被動為主動,變隨機為定向,變松散為有序,形成一種傳播強勢,以滿足人們對新聞事件欲知的期待感。endprint
3.精于編排創(chuàng)新。編輯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編排新聞,所以編排創(chuàng)新對電視新聞的創(chuàng)新也很重要。力求編輯思路和播出方式的多樣化,使電視新聞的報道更立體,信息種類更多樣,信息含量更豐富。央視《新聞聯(lián)播》從2012年下半年起就開始“變臉”,以往占較大比重的時政新聞日趨“少短實”。而民生新聞被編排在新聞聯(lián)播頭條,還出現(xiàn)了網絡潮語“正能量”。時政新聞報道“瘦身”的同時,更加凸顯出《新聞聯(lián)播》報道“短、實、新”的風格。
四、增加互動 讓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互相借力中共贏
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是互動化。新聞網絡互動已經成為編輯和受眾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和紐帶,靈活的多媒體互動力,不僅可以實現(xiàn)新聞的有效傳播與反饋,更加可以促進受眾與媒體的聯(lián)系,使得編輯可以對新聞傳播進行更好的控制與溝通。去年,丹東廣播電視臺《第一傳媒》微信平臺正式開放,通過網絡與微友們溝通交流,發(fā)布話題讓他們參與討論,微友們還可以將自己的難心事、高興事在平臺上發(fā)布,我們的記者、編輯、主持人會幫忙分擔憂愁,分享喜悅。微信平臺開通四個多月的時間,點擊量已超過幾十萬次?!兜谝粋髅健窂膭?chuàng)辦初期就開設了“馬上就辦”專欄,而在我們的微信平臺上,只要是老百姓反映和咨詢的問題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大到重大民生政策的解讀,小到為老百姓如何辦證,哪里的路燈不亮,哪里的下水道堵塞……凡是老百姓需要的,并通過熱線電話和微信平臺反映過來的,我們的記者都會不遺余力地向相關專家、相關部門請教,通過多種方式做好服務和回復,讓公眾更好地知曉、理解,提高政策解讀和反映問題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除此之外,每逢特殊節(jié)日,《第一傳媒》還會發(fā)出倡議,組織活動,微友們也都積極參加。比如2015年元旦第一天的新年登高活動,春節(jié)前的送春聯(lián)進社區(qū)活動,以及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里,把愛心送給特殊困難群體等活動都吸引了眾多網友,也提高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總之,新媒體時代下,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對電視新聞編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編輯,只有立足現(xiàn)實,著眼未來,敢于探索,敢于實踐,在失敗中搜尋成功,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使自己編輯的電視新聞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更好地面向觀眾、引導觀眾、服務觀眾。
【參考文獻 】
[1]劉婷婷,《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J].《新聞窗》,2012(2):49-50;[2]傅金君、徐紅,《電視民生新聞借助新媒體增強影響力的實踐和思考》[J].《視聽縱橫》,2012(4):74-76;[3]陳銳維,《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 [J].《新聞世界》, 2013年(1)17-18;[4]李廣濤,《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策略》[J].《新聞窗》,2014年(6)80-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