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剛 張永林 侯傳亮 柳 軍
(武漢輕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
薏仁米砂盤式脫殼機設計及其有限元分析
胡志剛 張永林 侯傳亮 柳軍
(武漢輕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23)
提出了一種薏仁脫殼技術的新方法,研制了一款新型的薏仁米脫殼機。提出了尼龍定盤和砂輪磨盤水平放置,進行了電機、帶輪與進料機構、尼龍定盤及砂輪、主軸及其附屬部件的結構設計,繪制了脫殼機的三維結構圖,對脫殼機體和機架進行了ANSYS模態(tài)分析。并對試制的樣機進行薏仁米脫殼試驗,原料處理量0.3 t/h,一次脫殼率≥95%,整仁率≥98%,設備功耗3 kW。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薏仁米脫殼機能滿足大多數中小型薏仁米加工企業(yè)的需求。
薏仁米;脫殼機;砂盤礱谷機;模態(tài)分析
薏仁別名薏苡、六谷子、薏珠子、苡米。薏仁米是經薏仁谷脫殼加工而成的產品。目前的薏仁米脫殼加工設備也大多根據大米、小麥等谷物脫殼機改造而成[1-2]。薏仁米脫殼加工設備的核心部件是脫殼機,目前針對各種五谷雜糧的脫殼技術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技術方案:
(1) 滾筒揉搓式脫殼[3]:利用一個表面套著橡膠的運動滾筒,和一個表面黏有橡膠的靜止凹板之間的揉搓作用來達到脫殼的目的。此方式脫殼效果較好,但是兩塊揉搓板之間的間距不均勻且間隙大小不好掌握,脫殼后的谷物皮層完整率較高,但是產量很低,一般每小時的處理量只有幾十公斤,不適用于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
(2) 平面揉搓式脫殼[4-5]:此方法脫殼的原理和滾筒揉搓式脫殼原理相近,它是利用一個表面有橡膠的運動盤作為運動部件,另一個表面橡膠的靜止平盤作靜止件,兩者之間相互揉搓,以此來達到脫殼的目的。這種方法脫殼效果較好,兩塊揉搓板之間的間距也好掌握,脫殼后的薏仁粒完整率高(整仁率可達99%以上),但是同樣存在產量較低(與滾筒揉搓式脫殼處理量相近),不太適用于大規(guī)模、成批量生產的問題。
(3) 撞擊脫殼[6-7]:使谷物原料和設備內撞擊盤相互之間的撞擊作用,達到谷物皮殼相互分離的目的。該方法首先將原料輸送至水平狀的葉輪上,當葉輪轉動時,輸入的物料隨之被加速,并沿著葉輪上的渦旋狀凹槽滾動,這時谷物將會沿水平方向并呈束狀撞向周圍的環(huán)狀撞擊盤,從而使谷物殼受到撞擊而破開,實現谷物仁殼分離目的。該設備產量較大,谷物皮完整率較高,谷物仁完整率也較好(可達98%以上)。但會使谷物仁棱角損傷率變高,造成谷物仁有效成分浪費。
(4) 膠輥礱谷脫殼[8]:通過具有速度差的兩個橡膠棍筒之間的相向轉動,對谷物進行搓撕,從而達到礱谷脫殼的目的。這要求兩輥筒的間距調整得非常好,否則,會造成谷仁的破碎率增高,或者脫殼效率降低。通過使用多臺膠輥礱谷機進行連續(xù)脫殼,并且將每臺機器的軋距調整到適當位置時,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能明顯降低谷物的破碎率(可比單臺降低破碎率2%以上)。目前大產量的大米加工設備大多采用這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工藝比較復雜,使用的設備也尺寸較大,對于產量不大的薏米脫殼加工來說不太經濟。
(5) 砂盤礱谷脫殼[9-10]:此方法有兩個圓形砂盤,一個為固定盤,另一個為可調整盤,谷物原料以穩(wěn)定的流量從進料斗進入到第一個砂盤間,根據谷物粒度的不同,可以調整固定盤和可調整盤之間的間距,從而達到脫殼的目的。該方法的生產效率較高,使用的設備比較簡單,所需空間較小,操作性和安全性也較好,比較適合薏米等小產量雜糧脫殼加工。但目前中國市場上這類設備技術不夠成熟且可靠性差、處理量小(大多每小時處理量在 100 kg以下),也較少用于薏仁米礱谷脫殼。所以本試驗的薏米脫殼機將在此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和優(yōu)化。
為便于進料操作,本設計的薏仁米脫殼機采用立式布置。其主要結構由電動機、機架、進料斗、砂輪磨盤、主軸、帶輪及機殼組成。為了提高產量,節(jié)約設備安裝空間及成本,采用如圖1所示的兩臺脫殼機用一臺電機驅動的結構布置,脫殼機的內部主體結構見圖2。
圖1 脫殼機外形圖
1. 進料斗2. 調節(jié)手輪3. 立料盤4. 固定盤5. 上機殼6. 砂輪磨盤7. 軸承座 8. 皮帶輪9. 出料口10. 主軸11. 尼龍定盤12. 定位螺釘
圖2脫殼機結構圖
Figure 2Sheller structure diagram
脫殼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兩磨盤之間的相對速度,對薏仁谷進行搓撕,薏仁谷與磨盤砂粒之間相互搓撕摩擦,使薏仁谷皮層受力不同,而被撕裂,從而達到脫殼的目的。
其主要工作過程為:當啟動電動機時,電動機帶動皮帶輪8轉動,皮帶輪的從動輪帶動脫殼機的主軸10轉動,而主軸10的轉動進而會帶動磨盤6的轉動。當薏仁谷從進料斗1經導倉進入尼龍定盤11和砂輪磨盤6間,磨盤6和薏仁谷粒間的相互摩擦導致薏仁谷的脫殼,脫殼后的薏仁米從磨盤邊經出料口9流出,經過仁殼分離機構即完成薏仁谷的脫殼過程。此脫殼機采用垂直式布置,進料料斗的機座和脫殼室之間安裝有料閘板,可以調節(jié)進料速度,在主軸頂端通過軸肩座和軸端蓋固定砂輪磨盤,在脫殼室底部裝可安裝仁殼分離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加工效率比較高。通過調整磨盤間距,也可以對其他五谷雜糧進行脫殼加工。
牧草種子發(fā)芽對環(huán)境溫度要求≥5℃,在牧草生長過程中,同樣受到生長溫度臨界線(點)限制,在相應范圍內,出苗率和生長速度均隨溫度提高而提高。牧草在生長中,需要儲存足夠營養(yǎng)物質而完成越冬和抵御外界不良干擾。因此,人工草地建植需要正確選擇時節(jié),應滿足其生物和生產需要,富有足夠的生長時間。那棱格勒村平均地溫4月份為4℃,5月份為8℃,上升直至7月份;氣溫≥5℃起始期為5月4日,同樣上升至7月份,9月份即逐漸下降[1]。年變化如下圖所示。無霜凍期起始時間為5月21日。進入5月份,預計牧草下種后7~10d即出苗。因此,為防止霜凍而安全起見,出苗必須在5月21日后,7月10日以前完成草地建植。
本次設計的薏仁米脫殼機處理量為300~400 kg/h,設計額定功率為3 kW,額定電壓380 V。
2.1電機與進料機構
根據輸出功率及轉速要求,選用型號為Y100L2-4電動機,輸出功率3 kW,轉速1 420 r/min。進料機構是調節(jié)薏仁粒進機流量的機構,它由進料斗、流量調節(jié)機構和螺旋輸送器三部分組成。螺旋輸送器可在碾米機工作時對其進機的流量進行微調,通過調節(jié)流量可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脫殼室內的壓力。
2.2尼龍定盤與砂輪磨盤
尼龍定盤及砂輪的設計是整個薏仁米脫殼機設計中的重點。其兩者之間造型的設計,材料的選擇,距離的控制是整個脫殼效果理想與否的關鍵。
尼龍定盤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薏仁米的進料及擴散,保證薏仁米能均勻地分布于砂輪磨盤上,且流動流暢。故在定盤材料的選擇上選用尼龍塑料,既經濟又耐用。定盤的外形選用內凹傾斜型,這樣便于薏仁粒的均勻擴散,且留有一定的平行余邊,可以保證薏仁與磨盤的充分接觸摩擦。根據薏仁粒的大小,尼龍定盤與砂輪磨盤之間的距離宜控制在10 mm左右,這樣可以保證薏仁與磨盤的充分接觸。尼龍定盤的外形見圖3。
圖3 尼龍定盤外形圖
砂輪磨盤是進行脫殼的主要部件。它是薏仁米脫殼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砂輪磨盤的主要設計參數有:粒度、硬度、盤形。砂輪磨盤的主要成分是磨料和結合劑,目前制作砂輪磨盤的主要磨料采用的結合劑都是樹化脂結合劑。這種砂輪磨盤具有較好的彈性和耐沖擊性,能在較高速的情況下長期負荷工作,且自身強度高、脫殼性能好、脫殼效率高、能耗較低[11]。
在物理定義中,粒度表示磨料類物質顆粒的大小。因為剛進入脫殼機的薏仁皮層厚且表面較為光滑,抗剪切、擠壓能力較大,因此為了提高脫殼的效率,磨盤采用粒度號為60,基本尺寸為710~600 μm的砂輪磨盤。砂輪磨盤的硬度表示磨料類物質的顆粒之間相互黏合的緊密程度。它是指砂輪磨盤在受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磨料顆粒脫落的難易水平。如果磨料顆粒易于脫落,則表明砂輪磨盤的硬度不夠強。如果砂輪磨盤表面的硬度過高,會導致磨料顆粒脫落困難,那么薏仁谷粒就會因表面打滑而不易脫殼,脫殼效率將會變低、電量損耗提高、薏仁米表面溫度上升加快,導致薏仁米粒物理強度降低而形成碎米;相反,如果砂輪磨盤的硬度太低,砂輪磨盤的損耗加快,這將不僅嚴重影響砂輪磨盤的工作壽命,并且脫落的砂?;煸诔善分杏绊戅踩拭椎馁|量。故砂輪磨盤的表面硬度影響出米率、薏仁米質量及電量損耗等方面。為保證本薏仁脫殼機的出米率,降低碎米率,提高薏仁米質量,選定砂輪磨盤為中2等級??紤]到砂輪磨盤的尺寸要與尼龍定盤的尺寸相對應,故將其尺寸設為:Φ300 mm×Φ55 mm×40 mm。砂輪磨盤的外形見圖4。
2.3主軸及其附屬部件的結構設計
主軸的結構主要取決于軸上載荷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及載荷的性質和軸的加工及裝配工藝等綜合因素。主軸上需要安裝小帶輪、砂輪磨盤、軸承等部件,主軸及安裝在其上的部件爆炸圖見圖5。
圖4 砂輪磨盤外形圖
圖5 主軸及其部件爆炸圖
模態(tài)分析可用來計算機械結構的固有頻率、阻尼比和模態(tài)振型等特征。為了避免薏仁米脫殼機工作時因機器結構設計的不合理而導致機殼與機架發(fā)生共振破壞或噪聲污染,可以使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軟件分別對薏仁米脫殼機的機殼與機架的運動參數進行分析求解,以排除設備運行時發(fā)生共振的可能[12],并可根據分析結果改進設計,以減低設備運行時的噪聲。根據機殼和機架的前四階約束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和對應振型,計算出工作時的危險轉速范圍,這樣就可以驗證設計的合理性,或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
3.1機殼的模態(tài)分析
脫殼機的殼體由上殼體、軸承座、下殼體組成。上下殼體的材料均為45號鋼,彈性模量為200 GPa,密度為7.852×10-6kg/mm3,泊松比為0.32,軸承座材料為鑄鐵,彈性模量和泊松比設為系統(tǒng)默認。進行網格劃分法,生成殼體網格,
如圖6所示,劃分共產生15 774個節(jié)點,7 888個單元。然后設置相應模態(tài)來求解參數,求解結果見圖7?,F取其前四階模態(tài)進行分析,相應的振型見圖8。
3.2機架的模態(tài)分析
機架由10 mm厚的45號鋼板焊接而成,彈性模量為200 GPa,密度為7.82×10-6kg/mm3,泊松比為0.32。對它進行網格劃分法,生成殼體網格,如圖9所示,劃分共產生8 017個節(jié)點,3 832個單元。然后給其施加約束,設置相應模態(tài)來求解參數,求解結果見圖10。取其前四階模態(tài)進行分析,相應的振型見圖11。
3.3結果分析
由上述數據分析可知,一階頻率是機殼與機架振動過程中的能量密集度最高處,根據轉速與頻率的關系可知,模態(tài)頻率越高,極限轉速越高。由圖7可知,殼體的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2.572×10-3Hz;再由圖10可知,機架的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94.218 Hz。取殼體的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參考量,其對應的極限轉速為4 235.2 r/min,而電動機的額定轉速為1 420 r/min,故其遠低于其危險轉速范圍,可知脫殼機工作時是正常狀態(tài),不會與機架發(fā)生共振。
圖6 殼體模型的網格劃分
圖7 殼體的求解結果
圖8 機殼模態(tài)振型圖
圖9 機架模型的網格劃分
圖10 機架的求解結果
本試驗設計了一種結構簡單、脫殼效率高、碎米率低、能耗低的薏仁米脫殼機,根據設計圖紙和參數數據在湖北的一家糧機制造企業(yè)進行了試制生產,并對試制的樣機進行薏仁米脫殼試驗。由試驗得到:原料處理量0.3 t/h,一次脫殼率≥95%,整仁率≥98%,設備功耗3 kW。根據試驗結果,本薏仁米脫殼機能滿足大多數中小型薏仁米加工企業(yè)的需求。在后續(xù)的設計工作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本設計團隊將對部分關鍵零件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設計該設備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以提高設備的操作性和進一步節(jié)能降耗。
圖11 機架模態(tài)振型圖
[1] 楊正志, 湯進. 一種薏仁米加工方法: 中國, CN103621874A[P]. 2014-03-12.
[2] 謝孝紅. 薏仁米加工技術的優(yōu)化與應用[J]. 糧食與食品工業(yè), 2013, 20(5): 27-29.
[3] 倪衛(wèi)英, 鈕向民. 豆類去皮機: 中國, CN103005622A[P]. 2013-04-03.
[4] 張日紅, 朱立學. 水平碾搓式銀杏脫殼機脫殼過程仿真研究[J]. 食品與機械, 2011, 27(3): 101-103.
[5] 劉平, 肖詩明, 鞏發(fā)永, 等. 新型碾搓式葵花籽脫殼機[J]. 食品與機械, 2010, 26(3): 100-101.
[6] NKAKINI S O, AYOTAMUNO M J, MAEBA G P D, et al. Manually-powered continuous-flow maize-sheller[J]. Applied Energy, 2007, 84(12): 1 175-1 186.
[7] 朱德泉, 曹成茂, 方家文, 等. 6HS-6 型山核桃破殼機的實驗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 31(11): 304-306.
[8] 阮競蘭, 向光波, 程相法. 膠輥礱谷機性能參數試驗與優(yōu)化[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1, 27(5): 353-357.
[9] 陸華忠, 李君, 呂恩利, 等. 一種盤式劍豆脫殼機: 中國, 201210005901.0[P]. 2012-07-04.
[10] 楊正志, 楊延宏. 一種薏仁米生產加工工藝及裝置: 中國, CN103894257A[P]. 2014-07-02.
[11] 邱健, 詹友基, 賈敏忠. 陶瓷結合劑金剛石砂輪磨削超細晶粒硬質合金的表面粗糙度研究[J]. 工具技術, 2014, 48(9): 20-24.[12] 周怒潮, 賀小華, 李映峰. 攪拌釜凸緣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及改進設計[J]. 食品與機械, 2013, 29(2): 133-136.
The desig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Adlay grindingplate sheller
HU Zhi-gangZHANGYong-linHOUChuan-liangLIUJun
(DepartmentofMechanicalEngineering,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Hubei430023,China)
A new method of adlay shelling was presented to design a sheller. The adlay shelling technology that a mutual friction between grinding wheel and nylon wheels horizontally placed shell adlay was used. Moreover,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heller was designed, and the main parts of machine were also checked.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sonance, ANSYS modal analysis of the body and the frame were carried out. The prototype of Adlay shel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capacity was 0.3 t/h, the shelling rate was greater than 95%, the whole kernel rate was more than 98%, and the power of the test equipment was 3 kW,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adlay shelling machine designed in this study might meet the needs of mos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dlay; sheller; grindingplate hull; modal analysis
湖北省教育廳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編號:T201310)
胡志剛(1974—),男,武漢輕工大學副教授,博士。
E-mail:whhzg@qq.com
2016-01-05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