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邦Carl
素質(zhì)是一場博弈
□ 李建邦Carl
認識問題的層次越高、看得越全面,我們對于美德的認同就越多。反之,越是無知的人,越是缺少美德,有時甚至很殘忍。
我們公司在一棟普通的寫字樓里,擠電梯成為每天的必修課。不知是誰起的頭,下樓時有的人會按向上的箭頭而不是向下的箭頭。這樣一來,按向上箭頭的人就有機會提前擠進電梯。正常按下電梯的人常常就只能眼看著電梯從自己的樓層經(jīng)過卻因為滿員而不停留。于是,長此以往,反著按電梯成了慣例。
如果大家都遵守規(guī)則,電梯的調(diào)度程序其實是可以把所有人等待的平均時間降到最低的。但是如果有人打破規(guī)則,盡管大家都會吃虧,破壞規(guī)則的人卻是吃虧最少的,而遵守規(guī)則的人則會加倍受到“懲罰”。
這樣的情況跟博弈論里常提到的“囚徒困境”幾乎一模一樣: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jù)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并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若一人認罪并作證檢控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jiān)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檢舉,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5年。一個簡單的選擇最終變成了兩個人相互猜忌的博弈。
很多情況下,素質(zhì)也是一場博弈。讓我們假設(shè)在某處同樣有一棟寫字樓,同樣電梯非常擁擠,但是這里的人們還比較天真,大家都遵守規(guī)則,群體利益得到了最大化。我把這樣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一層。
突然有一天,某個比較機靈的人想出了反按電梯的辦法,于是他每天都可以第一時間下樓,效仿他的人越來越多。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無非是做了他們所認知的環(huán)境內(nèi)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我把這樣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二層。
之后出于某種原因,所有人突然意識到前面提到的“反按電梯”的各種危害,以及遵守規(guī)矩的各種好處。于是,所有人都發(fā)現(xiàn)如果大家一起遵守規(guī)則,反而相比之前的做法,每個人可以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于是大家又回到最開始的狀態(tài)。我把這樣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三層。
第一層境界不可能維持長久的狀態(tài)。然而,第二層境界也并沒有聰明到哪里去,盡管每個人都做了他們的視野里最有利的選擇,但最終的結(jié)果卻讓大家都吃到了虧。第三層境界則是最高明的選擇。雖然和第一層境界的做法相同,但是原因卻完全不同。它是在對問題有了最全面的認識后,做出的長遠來看對所有人都最有利的選擇。
這讓我想起了蘇格拉底在《理想國》里的一句話:“德性即智慧,罪惡即無知”。當我們遇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解決一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時,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們還站得不夠高,看得不夠遠。認識問題的層次越高、看得越全面,我們對于美德的認同就越多。反之,越是無知的人,越是缺少美德,有時甚至很殘忍。小到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大到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無一例外的都是對自己的行為的后果沒有足夠充分的認識,缺乏足夠的同理心。
現(xiàn)在的社會太浮躁,誰都不愿意當那個吃虧的人。只有當我們跳出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更充分全面地看待事物,才能有大智若愚的勇氣。
(摘自《格言》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