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Editor
文學“菜籃子”的精髓
俞曉群先生在總結其編輯經驗的著作《精細集》中談道:“編書不要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劃一,要搞‘菜籃子工程’,各種菜都要有,在無序和雜亂中體現(xiàn)出某種精神;也不要過于追求主流,正像主食和副食一樣,桌面上主食管溫飽,副食管‘繁榮’?!蔽蚁耄词故菍﹄s志的編輯,此言真諦,庶幾近之。
具體到本期而言,“菜籃子工程”可謂踐行得很到位:從文體方面而言,有對以山西為代表的紀實文學的討論,也有對梁衡散文創(chuàng)作個案的分析,進而對近幾年來散文界之亂象的宏觀論述;就學科范疇來說,有對魯迅的《風箏》、張愛玲的《同學少年都不賤》、陳忠實的《白鹿原》等文本文學層面的解讀,也有像李潔非和林鵬二位學者從史學層面對一些歷史問題的厘清和闡述。總而言之,“菜品”不可謂不駁雜和豐富。然而,在駁雜和豐富之下是一種編刊精神的一以貫之,即在呈現(xiàn)文學多樣態(tài)的同時亦體現(xiàn)出讀書和做學問的精髓來。在我看來,這精髓正是開放的眼光、廣博的視野和懷疑批判的精神,這樣的讀書,這樣的寫作,才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和應擔負的責任。
主筆寓真先生之文,是他在讀書過程中的一些零星思考,它給我們的啟發(fā)便是讀書而不“盡信書”的懷疑精神。作者從小問題甚至書中的一句話入手,便勾連出了文壇中的幾個重要話題,并進行了洋洋灑灑的長篇論述,真可謂小漣漪之下的大波瀾、小問題之后的大乾坤。這樣的讀書態(tài)度和學者風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除主筆外,沈善增先生對《論語》章句的甄讀,朱崇科先生對魯迅《風箏》的重讀,王曉平女士對丁玲20世紀30年代“女性主義小說”的再解讀,以及李建軍先生對莎士比亞在俄國接受中的兩歧反應的闡釋與探究、廖述務對陳忠實《白鹿原》創(chuàng)作局限的深入分析,都是在讀書過程中不沿襲舊說,不輕易拿來接受,而是在思考中彰顯獨立、標示自我的“懷疑”之作。讀者可自行索來一閱,相信會有所體會,甚或在懷疑精神的審視下,“否定之否定”推演而去,離問題的真相也就不遠矣。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