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濤
蟬鳴時節(jié),龍蝦進入了餐館,蚌埠人立刻便被它那鮮美麻辣的香味所吸引。在蚌埠螞蝦街路口,幾十家大排檔一字排開,大炒鍋就威武地支在門口。夜幕降臨,龍蝦倒入炒鍋的爆裂聲,跑堂大聲的吆喝聲,吃龍蝦人暢快的碰杯聲……一時間匯聚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現(xiàn)代都市里特有的生活交響樂。這時候,無論是堂堂須眉,白發(fā)老叟,還是粉面裙釵,黃口小兒,一旦吃起龍蝦來,全然拋卻了平日里的斯文,一個個捋袖、手抓、剝殼、抽肉、蘸醬、點醋,左嘴角急急輸送,右嘴角從容吐殼,吃得滿嘴油膩,面色紅潤,卻又唏唏溜溜,不忍罷手。有時還抽空咚咚地倒上一杯涼啤,咕咕灌入腹中,真是大快朵頤,酣暢淋漓!
古代文人吃蟹講究一個“雅”字,而且還須備齊各種器具,吃得十分精致。而現(xiàn)代人吃龍蝦卻全在于一個爽快。那盛蝦的家什是盆,吃蝦的工具是手,全沒有文人吃蟹的儒雅含蓄,任性情肆意放縱,任味覺自由泛濫。一通風卷殘云式的狂嚼吮吸之后,才體會到什么是人間煙火?什么是凡夫俗子?什么是瀟灑豪爽?什么是幸福快活?仿佛自己的肉體和心靈也被龍蝦痛痛快快地麻辣了一番,食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泄和釋放。也許是因為龍蝦形狀的威猛之故吧,即便是把它變成了菜肴,也絲毫改變不了它縱橫江湖的霸氣。好端端的寧國路,自從有了它的介入,也不知不覺地更名為“龍蝦街”了。
蚌埠龍蝦,不光要在油中爆炒,而且還要在鹵湯中浸泡,最后再拌上精心熬制的醬料,這才擺上桌面。倘若只是油爆,蝦味過于直白,沒有回味之韻,而浸泡過鹵湯、拌過醬料的龍蝦呢,不僅保持住了龍蝦的鮮味,而且麻辣異常,味道更加厚重。
蚌埠龍蝦中,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木桶蝦。它是將十三香油爆啤酒蝦放在木制小桶里,用濃厚的湯汁浸泡而成的。顧客伸手從桶中拎出龍蝦,更富情趣。那吊過湯的木桶蝦,顏色紅得像火,十分耀眼,而且蝦身已完全被鹵料潤透。放一只在嘴里,猛地吮吸一口,鹵湯頃刻間便從蝦身中溢出來,火一樣的滋味立刻竄滿口腔。這種蝦油爆烹制過程較短,蝦黃并不板結,那艷橙色的膏黃,比起蟹黃也毫不遜色,鮮美得讓人直想咬舌頭。又因在湯中浸潤的時間長,木桶蝦味道比起其他蝦更是多出很多層次,讓人越品越有味兒。麻味、辣味、蒜香、茴香、姜香……這眾多的味道裹著鮮嫩無比的肉質在唇齒間翻騰、彌漫,久久不散,令人叫絕。
我曾到過北京的簋街,品嘗過那里的麻辣小龍蝦,但湯汁太淡了,吃過以后,嘴里還留有龍蝦淡淡的腥味;也曾到過南京的新街口,那里的小龍蝦味道有些甜,鹵湯也吊得太薄,而且當?shù)厝擞质且恢恢荒弥毱仿?,缺少了蚌埠人吃龍蝦的酣暢勁兒。只有家鄉(xiāng)蚌埠的麻辣龍蝦,才能充分活躍起我的味蕾,給人以痛快淋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