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斌
摘 要: 初中歷史學習對初中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許多學生認為初中歷史只是一門副科,無法與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相提并論,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情況,作者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見。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現(xiàn)狀 改善措施
歷史是人類發(fā)展歷程的過往,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是為了從歷史中學到經(jīng)驗和教訓,為現(xiàn)代發(fā)展做出借鑒,同時學習歷史是為傳承珍貴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歷史學習對人類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國家教育體系注意到了這一點,因而在教育課程中滲透歷史方面知識,從初中開始開設歷史這一課程,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歷史,掌握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同時為學生今后深度探究歷史打下基礎。更深入地說,歷史課程不止是為了讓學生懂得皮毛歷史常識,還為了讓初中生在價值觀念尚未完全成型之前,了解歷史的厚重感,樹立歷史道德,培養(yǎng)歷史素質(zhì),掌握歷史思維,擁有透過歷史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而這些是初中歷史教育的核心目的。
一、初中歷史教育現(xiàn)狀
盡管初中歷史教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卻未能引起老師和學生的充分重視,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由于初中階段學生開始將歷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學習,按照教材的本意,希望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歷史有一個大概框架性掌握,可以了解基本歷史常識。但是人類歷史發(fā)展悠久,各國歷史各有不同,一旦將不同國家、不同時間段歷史濃縮在一起進行講解分析,那么對學生來說一課時內(nèi)將要掌握的信息量是十分龐大的,可能大到超出學生學習范圍。歷史本身是具有深度的,由于冗雜的內(nèi)容,學生無法深入探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還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歷史是一件相對吃力的事。
第二,初中生的年齡并不大,心智發(fā)育不完全,對很多事情缺乏認知和思考。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初中階段是他們價值觀建立的基礎階段,基于這種情況下,老師本身不愿意將教學內(nèi)容擴展得更深入,一方面擔心太過深入后,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而且歷史是一門可以做到非常深入探究的學科,深度講解后,可能還會牽扯許多教材內(nèi)沒有的知識點,這又需要額外時間,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制,老師不愿意多做闡述。另一方面初中生此時還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價值觀,缺乏精準的判斷力,通常歷史老師多多少少對歷史都有一些自身看法,老師不愿在潛意識中將自己的價值判斷觀加注到學生身上,讓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固化?;谶@些,許多老師在歷史課堂上只是將教材中涉及的內(nèi)容講述一遍,而不是進一步深入要求學生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獨立思考[1]。
第三,現(xiàn)在歷史學習中,都有主流觀點在依據(jù)歷史實際情況下對歷史做出相對正確合理的解釋。但與此同時,還流傳著許多野史,甚至有些人為符合大眾的口味,可以歪曲歷史、編造野史。通常來說,野史比正確的歷史更容易被人津津樂道,這是建立在他們不了解歷史情況的基礎上的。而在這個通信發(fā)達、信息公開的時代,學生更容易獲得這些有關于野史的內(nèi)容,使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偏離原本正確的行道,不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如現(xiàn)在的影視劇當中,許多導演偏愛采用歷史題材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但是商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會篡改歷史內(nèi)容,加入部分庸俗、淺顯的內(nèi)容,博取大眾的關注度,吸引人們的眼球,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劇《楊貴妃》中就有部分情節(jié)沒有完全按照歷史發(fā)展角度展現(xiàn),而是添油加醋了部分情節(jié)。學生觀賞這樣的影視劇后,難免獲取到不符合史實的內(nèi)容,從而歪曲對歷史的理解。這樣的作品間接削減了歷史在人們心中的深度。
第四,初中歷史教材教學內(nèi)容囊括度十分廣泛,從大體上可分為地理、歷史及文化三個部分。光從歷史角度來看,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及世界現(xiàn)代史。假如給初中生教授歷史學科的老師本身是從事地理方面學習的,很難給學生講解專業(yè)的、有深度的知識。歷史是一門學習難度、掌握難度較高的課程。需要同時從歷史三方面出發(fā),分別是經(jīng)濟、政治、文化,探討和研究歷史問題[2]。由于老師知識面有限,對歷史研究程度不夠,很難對歷史現(xiàn)象及問題做出深入分析和講解,不利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積累歷史知識。甚至還有的老師在不完全掌握史實的情況下,根據(jù)自身膚淺的認知隨意評價歷史,歪曲歷史本來的面目,給學生灌輸錯誤的觀點,給學生學習歷史造成負面影響。這些都是初中歷史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欠缺造成的。
二、改善初中歷史教學的措施
正是由于初中歷史教育存在種種問題,改善初中歷史教育成了當務之急,筆者提出了以下一些針對性措施。
1.老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由于初中歷史學習跨度大,使歷史學習內(nèi)容冗雜,學習起來較困難。老師針對這類問題,可以事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熟悉課本內(nèi)容,在課堂上將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基本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接著,老師可以選擇教材中涉及的一部分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針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老師可以另外上網(wǎng)搜索內(nèi)容,查閱書籍,準備額外的學習資料,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有詳有略地指導學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給學生示范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3]。
2.構建融洽的師生教學關系
課堂不僅是老師授課的地方,還是學生與老師交流互動的場所,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自由的關系,學生才更樂意與老師親近,更有興趣參與老師的課堂。學生成績有好壞之分,老師對成績好的學生理所應當給予尊重,多表揚他們,讓他們愿意將更多精力投入學習。對于學習成績相對差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重拾學習信心,多與他們開展交流。老師只有做到這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3.老師要更新教學理念
學習歷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富有批判精神,不盲目崇拜,敢于挑戰(zhàn)權威未達成這種目的,老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表達疑問的學習習慣,只有對所學知識持有疑問,說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有深入思考,并產(chǎn)生疑問。學生會帶著這種疑問進一步深入探索。學習歷史就是要善于思考,敢于提出疑問,并愿意深入了解。摒棄傳統(tǒng)師生觀念,老師教的都是對的,而學生的想法只是輔助性的,有時候或許學生的觀念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探究,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主動性
一直以來在課堂上老師都處于中心地位,老師習慣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只是聽取老師講解的知識。老師和學生都沒有意識到,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本應該是平等交流的兩個主體。長此以往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喪失思考能力,讓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努力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詢資料或借閱歷史書籍,讓學生擴充歷史相關知識。課堂上,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jù)上課所講內(nèi)容,與自己小組成員進行詳細探討。經(jīng)過思考討論后,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老師和同學分享。老師結合學生探討的結果,運用具有權威性的、說服力的史實材料,對歷史問題進行總結。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承歷史優(yōu)秀文化,還要學習歷史留下的經(jīng)驗教訓,作為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借鑒。老師在傳授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從歷史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
歷史是過去文明的長期積累成果,具有深度和廣度,是民族發(fā)展的歷程。歷史具有厚重感,學好歷史同樣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改善初中歷史教育狀況,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堅持、不懈努力,改變固有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相信經(jīng)過努力之后,初中歷史教育情況會得到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張春娥.培養(yǎng)與體驗——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實現(xiàn)[J].科技信息,2011(34).
[2]神芳東.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解析[J].考試周刊,2016(26).
[3]董夢夢.淺析初中歷史教材——以七年級人教版教材為例[J].山西青年,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