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軍
摘 要: 世界各國的詩歌是文學藝術的精髓濃縮,是歷史的再現(xiàn),是文明的見證,成為傳承民族靈魂的載體。中國古典詩詞是古代文化的瑰寶,培養(yǎng)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聰明智慧,開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個性。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努力挖掘語文教材中選取的一些文質(zhì)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的古典詩歌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系列審美體驗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審美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學習、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典詩詞 教學情感 教學技巧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然而一些老師在教學古典詩詞時,總是對教材中的每首詩詞按照介紹作家背景、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分析詩歌、背誦默寫詩歌等環(huán)節(jié)按部就班教授學生,到了高考復習才發(fā)現(xiàn),之前所講解的知識除了積累一些詩詞名篇之外幾乎作用不大,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高。這種現(xiàn)象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提高學生對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
一、我國高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一些學生對古典詩歌的鑒賞學習存在興趣不濃厚的現(xiàn)象,此外,學生的閱讀面較狹窄,知識的積累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有學生能夠?qū)㈤喿x古典詩歌作為愛好,很多學生甚至是被迫進行閱讀,內(nèi)心存在抵觸情緒,從而失去了自主閱讀古典詩歌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就使得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時,學生普遍存在惰性,在學習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很少同教師進行交流,使得知識的遷移受到了限制。
(二)教師的教學目標功利。
近幾年來,對于學生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幾乎成了必考題,就使得高中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目標變得比較功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切都以教材和考試的重點為基礎展開教學,只是將自己認為的重點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需要做的僅僅是將這些知識記下來并且加以背誦,應付考試。通常都是考試考什么學生背什么,沒有正確引導學生怎么欣賞古典詩歌中的美,領略古典詩歌中的美。
二、提高高中學生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幾種方法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詩歌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nèi)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譬如說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李白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yè),在氣勢雄壯的主調(diào)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辛棄疾、陸游等,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做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二)注意詩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題目、背景提示、注釋等信息。這些提示性信息很重要,有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例如:朱慶余的《近試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只看這首詩的內(nèi)容,似乎只是寫一個新媳婦準備第一次見公婆時梳洗打扮的心理狀態(tài)的,只有看了題目中的“近試”,我們就知道是作者朱慶余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好友張水部比作新郎,從而含蓄地表現(xiàn)自己應試時內(nèi)心的不安與期待,希望張水部幫助自己考試過關心情。還有典型的例子,如張旭的《山行留客》:“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边@首詩如果不看題目,就可能使人錯誤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是贊揚山中的美景,或勸人留下來欣賞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詩歌的題目,才能明白。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愿望,并蘊含要欣賞最美景致就不能淺嘗輒止的哲理。
(三)借助各種知識和信息,分析詩歌的情與景。
文學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是詩歌。我們鑒賞詩歌就是要品味出詩歌中所抒發(fā)的情。詩歌中的情是隱含在各種描寫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這就要求我們目的性明確地從各個角度剖析詩歌。例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边@首詩看題目就知道是送別詩歌,自古詩人傷離別,作者在表達離別之情時,寓情于景,以景襯情,達到了極好的效果。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慣用的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用典故可達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例如:“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關河”、“三山”、“樓蘭”等。例如,嚴蕊的《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寫的是什么事物?抒發(fā)的是什么感情?回想初中所學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這首宋詞苗描寫的是桃花,表達了作者心地高潔、超越世俗的感情。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抒愁寫恨詩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xiàn)志節(jié)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此外,還要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詞術語幫助理解分析詩歌的內(nèi)在情感。
錢理群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敝袊诺湓娫~,一直洋溢著一種獨具魅力、生生不息的靈性風韻。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詩詞教學就該多一些形聲并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jīng)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一些聯(lián)系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提高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興趣,真正提高學生學習、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