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飯君
媽媽去世后,我每個月都會回家,陪爸爸散心聊天。
昨天端午,回家,晚飯的餐桌上只有小小一盤粽子,很小一盤。大抵是在外面買的一個小粽子分成的小片,讓我不禁想起以前。
我媽是個勤勞而“無所不能”的女人。說無所不能有點夸張,只是她走后,她會的東西,感覺沒人會了似的,比如包粽子。
端午之前媽媽就要開始包粽子。鄉(xiāng)下老家的廚房里,媽媽早就招呼我去村子前面的芭蕉樹上割幾片完整的新鮮芭蕉葉。葉片太老的,不好,而且也容易順著葉脈的位置破裂。
割了芭蕉葉,我一般都是小跑著回家。繞過大院子,從右邊的小路,穿過小片竹林就是我的家?;厝r,媽媽已經(jīng)燒上一大鍋熱水,把從草垛上拔下的去年剛收割的水稻谷草洗凈,然后丟鍋里煮了起來。
還有一些洗凈的谷草結成長繩。用芭蕉葉開始裝塞前一晚已經(jīng)泡好的糯米。芭蕉葉長,一端折疊,用谷草拴起來,然后塞滿米之后,谷草繩跟著纏繞。裝滿之后,另外一端會用一小片芭蕉葉扣住,最后封死,就完成了一根長條狀的粽子。
大抵是經(jīng)過了饑餓的年代,媽媽做的飯菜常常都特別“壯實”。比如她切的肉,都會比較大塊,她做的粽子當然也會比較大根。因為太粗,三兩下煮不熟,包好粽子的那天晚上,廚房的火是不會斷的,一直要煮到深夜。
現(xiàn)在想想,媽媽揭開鍋蓋的剎那是美好的。水汽繚繞,瞬間鋪滿了整個廚房。白茫茫的一片,像是山間的晨霧一樣。
粽子好了,媽媽就把包粽子的谷草拆下,分割長條狀的粽子。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熬煮,鍋里的水已經(jīng)是谷草和芭蕉葉混合的香味。那是一種原始的自然的清香。剝開芭蕉葉,里面的糯米表皮也被芭蕉葉染了淡淡的綠色。
家里是不流行包元寶粽的,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三角狀的粽子。后來老家這邊開始流行種吃竹筍的那種竹子,才開始有那種巴掌大小的竹葉,偶爾媽媽也會露一手,給我包個元寶粽。元寶粽對我的吸引力,是它造型的特別。第一次見到元寶粽的時候,我滿是歡喜,之后也便失去了興致。
媽媽包的粽子一家人根本吃不過來,常常還會給親鄰朋友送去。她是個熱心的女人,喜歡把自己做的東西送給親朋。比如五姨媽來家里玩,會給五姨媽粽子,或者舅舅,或者其他人。
爸爸特別愛吃長長的粽子兩端的那兩片。他說特別軟糯。我和他還會搶著夾那兩片。吃粽子兩端的那兩片,是跟著爸爸學會的,吃花生吃最小顆的,也是跟他學的。爸爸說,小顆的花生比較香。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已經(jīng)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媽媽也去世五年了。
到后來,我也不太愛吃粽子了?,F(xiàn)在人都覺得粽子不容易消化,也就端午節(jié)當天吃吃粽子,僅僅當作儀式化的習俗在遵守。
于我,吃粽子似乎不像習俗,更是年少時的參與感。最懷念的,還是媽媽揭開鍋蓋,拿出第一個粽子時的歡呼雀躍感。
【素材運用】端午節(jié),吃著母親親手包的特別的粽子,對于自己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更是一份親情的回味。青青的粽葉,淡淡的清香,伴隨著親情的暖意,久久飄蕩。這種溫馨,就像一米春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我們記憶的心房,歷久彌珍——這就是鄉(xiāng)愁啊。
【適用話題】鄉(xiāng)愁;懷念;母愛;傳統(tǒng)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