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強(qiáng)
改革派要的是行動
□紅強(qiáng)
旅行可以任性。
旅行的任性,在于走出困局的沖動。原地待下來不是辦法,往哪里走又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想到要去的郊區(qū)至少有綠色,至少還明媚,于是乎就開車前行。這一路未必就讓你感到滿意,甚至有爆胎的可能,悲催的還有目的地并非美麗……但一天下來,汗出了,疲憊有所緩解,至少困坐愁城的陰霾被拋在了腦后。
曾幾何時(shí),摸著石頭的改革,與這說走就走的旅行,似乎異曲同工。
那時(shí)的改革動力十足。從上到下,都感到了困坐愁城;一句“把生活搞上去”,大家有了目的,說實(shí)話并沒有完美的路徑。30多年奮斗史,我們做到的超過了當(dāng)初想象;我們對最終目地有了更為清晰的描繪,最關(guān)鍵的是,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如何去修繕乘坐的馬車,如何修正前行的路徑。
假如仍然困坐愁城30年呢?
面對二次改革,我們患上了肥胖癥。30年前的動力,更顯得珍稀,但也更加陌生。坐而論道或倉皇逃避,竟然成了我們最常見的選擇。
無數(shù)的智者說,要抓住規(guī)律,要抓住本質(zhì)!
寫過《道德經(jīng)》的老子說,道孕于無。《圣經(jīng)》向西方人宣講,道乃上帝!無數(shù)的智者,錯將自己當(dāng)成了上帝。別忘了,人不能第二次踏進(jìn)同一條河流。改革派只是帶著美好的想象,從殘缺的地方立即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