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江
[摘 要]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是將管理科學的“目標管理”理論運用于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對教學目標和實施過程的管理,使得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目標清晰,教學的過程有效,教學的效果可測,較好地提高了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8-0083-03
一 目標導向式教改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目標管理”屬于管理學的理論范疇,該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他原本是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方法,是指在企業(yè)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xiàn)的一種管理辦法。將其運用于基礎課的教學,是一種開放而謹慎的嘗試。
所謂“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受教主體為中心,以施教協(xié)商為途徑,以目標實現(xiàn)為檢核標準,是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班組和個人取得最佳業(yè)績的教學管理方法。教學目標管理又稱為教學“成果管理”,或稱為“教學責任制”。目標管理是一種民主的管理體制,是被管理者積極參與的、可以自我控制和調整的管理制度,是把個人需求與組織目標結合起來的管理制度。在這一制度下,管理與被管理者是一種相互平等、相互依賴、相互尊重和支持的關系,因而受管理者在實現(xiàn)承諾目標時是自覺和自治的。目標管理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成員參與管理,目標由雙方共同商定;二是以自我管理為主,目標的實施,由目標責任者自我進行,通過自身和外在的監(jiān)督與衡量,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目標的實現(xiàn)。三是強調自我評價,自我對工作中的成績、不足、錯誤進行對比總結,經(jīng)常自檢自查,而提高效益。四是重視成果,將評價重點放在工作成效上,使評價更具有建設性。
當前國內大多數(shù)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主要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學理念上偏重于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授為主;考核方式上采用期中期末閉卷考試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被動接受者、受監(jiān)管者和被檢驗者。學生在此外在壓力下學習,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也能培養(yǎng)出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人才,但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未能充分調動起來,積極性未能更有效的提高起來。相對于學生學習潛能的充分發(fā)揮,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顯得效率低下,越來越顯得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高標準要求。
目標管理的基礎理論叫Y理論,其立足點是一般人本性不厭惡工作或學習,只要給他適當機會,他會喜歡工作和學習,并渴望發(fā)揮其才能。而與之相對相反的X理論則立足于以下假設。人是天生不喜歡工作和學習,總是想逃避工作和學習,貪圖安逸,無雄心壯志,因此就必須要強制和懲罰來迫使其達到目標。這兩種理論假設都有其真理的相對性,而事實證明,前一理論更加符合當今的實際,所以目標管理更受時代的青睞。將這一方法引入大學基礎課程之一——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發(fā)展,知識無處不在,而知識的獲取也變得唾手可得。這與上個世紀知識匱乏,學生主要靠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的狀況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且大學文科課程的學習與大學理工科課程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理工科的課程一些知識難點需要老師講解和輔導,否則獨學無師,雖終日而思亦難得其解;而人文學科的課程這種狀況并不突出,只要是學生有求知欲望,有學習目標,能自我鉆研,幾乎沒有學不了的知識。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崔永元改行做了高校教師,他說他后悔當教師,認為老師這份工作比做主持人難,他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備課,結果到網(wǎng)絡百度上一搜,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的資料比他準備的還要充足和完備。因此他才有當今高校教師不好做的感慨。退一步說,即便學養(yǎng)和經(jīng)驗充足的教師,也不見得都能受到每一個學生的喜愛,因為眾口實在難調呀。
在當下做一個好老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運用目標管理的理論來指導和組織教學,也許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果的新途徑。本教學改革正是鑒于古代文學課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現(xiàn)代社會網(wǎng)絡信息提供的有利條件,引進目標管理理論來進行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而探索出一套古代文學課程的新模式和新體系,其中包括教學目標體系和教學操控體系,比如學習數(shù)量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素質目標,以及教學成果現(xiàn)實操作體系、教學目標檢測體系等。具體說來,古代文學課程目標管理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其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改革,使學生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增強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的規(guī)劃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改變教與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
第二,通過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改革,使教師從一個知識的主要傳授者的角色,變成一個學習目標的管理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學習疑惑的解答者和學習效果的檢驗者。
第三,通過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改革,打破知識傳授與能力素質培養(yǎng)割裂開來的現(xiàn)象,有利于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提高學生古代文學素養(yǎng)和專業(yè)綜合能力,從而從完整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
此前,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學科組邵瑞珍、皮連生和吳慶麟等專家學者長期從事這一領域的理論與運用研究,在國內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近幾十年來發(fā)表的相關論文如《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的實證研究》(王映學《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03期,文章為其碩士論文的核心部分,指導教師為皮連生)、《超越布盧姆—試論“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 教學中的學習結果測量與評價》(皮連生《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目標導向課程評價模式探析》(肖遠軍《教育科學》2002年第3期)、《淺談目標導向教學方法》(趙輝《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碩士學位論文有《標導向教學理論指導的閱讀教學探究與實踐》(廣西師范大學2007碩士學位論文)。目前有關研究成果的實踐運用已由中小學教學向高等本科院校擴展,學科教學運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如《目標導向教學單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楊帆,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王曉鴻,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淺談目標導向教學方法》(趙輝,《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等??梢姀氖逻@一領域教學研究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研究的熱點,其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發(fā)展。這些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探索和實踐都是將目標管理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由于目標的設置,使師生教與學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習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現(xiàn)實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 目標導向式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有教學改革的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具體內容有:一是目標導向式教學的目標設定研究;二是目標導向式教學的教學過程與手段研究;三是目標導向式教學的課堂教學類型研究;四是目標導向式教學的課處活動研究;五是目標導向式教學的目標驗測研究。研究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改革古代文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目標導向式教學。對古代文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手段以及考評體系等加以改革,實現(xiàn)知識、能力、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提高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2 改革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實現(xiàn)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下。
如何使學生結合自身狀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要求,合理設置學習發(fā)展的目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不是沒有教學目標,而是目標的設定是由教學大綱定的,是由任課老給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乏參與性和自主性。而目標的向度和量度不一定適合每個學生自己發(fā)展的需要,有時目標又定得過于籠統(tǒng),在教學中往往容易被架空,結果導致“教與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不少學生反映自己真正學到的知識,并不是來自于課堂,而更多的來自于自主的學習。作為一門傳統(tǒng)基礎課程,古代文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學生有自我發(fā)展的需求,目標自定,能有效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將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以老師講授為主,滿堂灌的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始終處于“耳食”的狀態(tài),不要說用腦,連“目耕”的機會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習,學生往往漫不經(jīng)心,到教室來聽課只是迫于考勤的壓力,既使喜歡聽的課也只是因為老師講的有趣和自己聽的輕松。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說過,學生到學校里是來“讀書”的,而不是來“聽書”的。我國古代書院式教育學生也是以自己“讀”與“思”鉆研為主,聽講為輔,因而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的人才。目標導向式教學將解決學生這一被動的局面,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消極的因素,使課堂不僅是聽講的地方,也是自我學習與鉆研的場所。
如何科學有效合理地改進古代文學課程考核機制。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老師和學校的期中、期末兩次大考,這一考試制度的結果只能使少數(shù)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受到表彰的激勵,大多數(shù)學生感受到的只有壓力和滿足于過關,少數(shù)學生受到的甚至是打擊以及自尊和自信心的喪失。目標導向式教學將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考評和測試也是我自身的需要,并以此確定下一步學習目標和方法的調整和改進,從而實現(xiàn)了“我的學習我做主”。
三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的主要實施過程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研究與實踐將根據(jù)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制定以下實施思路。
(一)目標導向式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改革
目標制定。按照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要求,每位同學按照各自的情況,采取師生協(xié)商方式制定各自學習達到的章節(jié)目標和學期總目標,并提交紙質目標承諾書,以備考查。
目標實施。學生根據(jù)協(xié)商目標確定自己的閱讀背誦和訓練內容(包括閱讀書籍、背誦的篇目、訓練的技能等),并確定完成任務的方式和過程。
目標考查。學生自查、同學互查與老師檢查相結合,對學生的目標實現(xiàn)情況進行檢驗,并評定階段學習成績。
交流和匯報。分兩種形式進行,一是小組內匯報交流,一是從小組推舉優(yōu)秀選手到班級里匯報交流。按照交流情況分別給予獎分。
(二)目標導向式教學對傳統(tǒng)課堂類型與結構的改革
1 導學課:介紹學習內容、提出學習要求、給予方法指導、概述前沿成果、推薦閱讀書目。
2 自學課:根據(jù)階段目標,學習教材或參考書籍。要求在教室學習,以課堂自學為主,教師要管理學生和掌控課堂。同時給學生答疑解惑。
3 討論課:學生自選對象交流學習心得,討論相關問題,或者交換修改小論文,推薦閱讀學術論文,等等。
4 測評課:分自我測試,同學互相測試,和老師組織的專項測評等。
5 匯報課:學生可以自薦,也可以同學推薦或老師選拔階段學習成績優(yōu)秀者展示學習成果,或是背誦、鑒賞古詩文,也可以是宣讀小論文。分階段匯報和期末匯報。
(三)目標導向式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測評方式的改革
傳統(tǒng)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測試,目標導向式教學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測試,自己給自己評定等級或成績,加再上老師專項測試的成績和期末考試(考查)的成績,共同構成學生學習的總成績,加大平時成績的占比,平時與期考各占50%。
階段自評和期末自評相結合,自評與師評結合,自評成績可占到總成績的50%,師評占50%,其中專項測試占20%,期末考試(考查)占總成績的30%。
在學習匯報、古詩文背誦等課外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秀可特別獎分,而平時學習表現(xiàn),如出勤情況、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等方面可酌情加分或扣分,但最后總成績仍按傳統(tǒng)的百分制體現(xiàn)。
四 開展目標導向式教學改革取得的初步成績
古代文學課程目標導向式教學改變了古代文學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目標導向式教學,對古代文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手段以及考評體系嘗試改革,將知識、能力、素養(yǎng)分解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從而較明顯地提高了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我們改變了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實現(xiàn)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管理的實踐[M].齊若蘭,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丁朝蓬.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雁冰.課程評價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鐘啟泉.現(xiàn)代課程論[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楊帆.目標導向教學單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9]王曉鴻.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10]趙輝.淺談目標導向教學方法[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