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您認為哪個年齡階段的女性最容易遇到安全問題?”在“2016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中,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受訪者給出的回答是16至21歲,年齡不是女性安全的“保護傘”,那么,女性安全要靠誰來護航?
2016年4月6日,重慶女孩詹美美接到母親打給她的電話,電話中母親叮囑在北京工作的詹美美,一定要注意安全,下班要早點回家,走路要走人多的路。
就在前一天,一則“北京望京798和頤酒店女生遇襲”的視頻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一名叫“彎彎_2016”的網友稱自己被陌生男子跟蹤并強行拖拽,這位網友將整個事件做成長微博發(fā)布到了網上,陳述了事件發(fā)生后酒店方、平臺方的態(tài)度。一時間,事件迅速發(fā)酵,視頻以及當事人發(fā)布的長圖迅速擴散。
詹美美告訴自己的母親讓她放心,自己會十分注意的。但是掛下電話,來自心底的濃厚憂慮還是籠罩著她的日常生活。因為,事件發(fā)生的和頤酒店剛好在她任職公司的馬路對面,她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這個曾經在她眼里非常干凈舒適并且“中高端”的酒店,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危險、恐怖、不安全”的地方。她甚至聯想到自己接下來去外地出差所訂的酒店,是不是也和這個酒店一樣,充滿了不安全。
詹美美的不安全感并非來自憑空想象。“2016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顯示,有63.5%的受訪者認為在當前的社會安全問題中,女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今年26歲的詹美美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這種不安全感從小到大都一直存在著。“女性是弱勢群體”,自從對自己的性別擁有了認知之后,詹美美的腦中就印下了這句話。
在上小學的時候,僅僅是小伙伴之間的打鬧,詹美美就發(fā)現自己的力氣比男生要小很多,在那個時候,需要大力氣的勞動,老師總是叫男同學去做,女同學只需要做一些輕松簡單的勞動。等到上大學,成年以后,詹美美發(fā)現男同學經常不必擔心自己的晚歸,也時常獨自旅游出行,而身為女生的自己,則時常被父母、老師告誡:千萬不要一個人去旅行,也不要在晚上十點之后回家。
最開始,她沒有特別在意,并且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了,不再需要家長、老師的保護。直到有一天在走夜路回學校的時候,獨自一人的詹美美發(fā)現身后有一名男性一直尾隨跟蹤著她,甚至對她露出不懷好意的笑。當時內心感到十分害怕的詹美美冷靜地撥打了舍友的電話,故作輕松,并且很大聲地表示自己馬上就能見到在前方等候的她們了。后來她成功地擺脫了跟蹤她的奇怪男性,卻因此感到深深的后怕。
實際上,并非成年女性就不再需要保護?!澳J為什么年齡階段的女性最容易遇到安全問題?”在“2016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中,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受訪者給出的回答是16至21歲,其次是22至30歲,再次是6至15歲。
而詹美美目從親身經歷了那次被尾隨事件后,也意識到女性的安全程度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提高,于是她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武術聯合會社團,希望學一些基本的功夫,以備不時之需。結果,當她報到的時候,她發(fā)現在武術聯合會八十名學生里僅有十名女生,但女生們來參加這個社團的目的都是學習防身術,保護自己。
隨著網絡的發(fā)達,詹美美經??梢栽诰W絡新聞上看到涉及女性人身安全的事件發(fā)生。中傳女大學生遇害、南昌女孩下火車被拐、女教師夜跑失蹤……女性安全受到威脅事件層出不窮,不安全感充斥著詹美美和其女性同伴的大部分生活時間。
不過令她稍感欣慰的是,社會各界對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的人身安全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國內的許多高校,已經準備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針對女生的安全教育內容。而在國內高校采取應對措施期間,網友們已經推出了民間版的“女性安全手冊”,并且受到追捧。
詹美美認為,“女性安全手冊”中的很多應對策略,確實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比如“回家的時候習慣說一聲‘我回來啦’,避免別人知道你一個人生活”等等,都很值得借鑒。但同時,她也認為“女性安全手冊”中的很多建議都是網友的“個人經驗”或憑空想象出來的,未必經得起現實的檢驗。比如類似曾經發(fā)生在她身上的“被人尾隨以后假裝打電話”,她后來仔細一想:如果她的電話一起被搶了該怎么辦?
和頤酒店事件,給詹美美帶來的更多感觸是旁人對女性不安全的置之不理。她甚至覺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已經成了小說中虛構的情節(jié)。
網友在驚詫自媒體傳播力如此強大之時,也對酒店方第一時間的不作為、不表態(tài)、不回應的“三無”態(tài)度表示寒心。迫于壓力,4月6日上午,和頤酒店母公司如家集團的CEO孫堅給予了回應:“這件事反映了我們個別酒店對顧客的關注,特別是顧客遇到意外事件后的處理效率、關注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值得我們反思,改進提高?!?/p>
但在詹美美意料之內的是,和頤酒店事件持續(xù)發(fā)酵了一段時間之后,就被更多的熱點所埋沒,關乎于女性安全的問題,始終還只停留在“知乎”、“果殼”等答疑社區(qū)和各大門戶網站發(fā)布的“女性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帖子與新聞上。
女性單獨外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什么女性“不安全”感彌漫社會?除了自身的防范意識,社會公共安全空間對女性的保護是不是該反思和加強?
在“2016中國平安小康指數”的調查中顯示,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提升女性安全應該“三管齊下”,即加強法制管理、開展安全教程宣傳推廣、改善公共環(huán)境。
“強調女性的自我保護與安全防范意識很重要?!敝腥A女子學院性別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院長黃河表示,過度強調女性的自我保護,尤其通過媒體的大肆宣傳與散播所造成的放大效應,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既加深了女性群體的外出恐慌與不安全感,也容易在社會中造成“受害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此類典型的“譴責受害者模式”,單純單方面地將問題的根源歸結為女性個人,即女性受害者在適應社會方面出現了障礙,可能使得加害者的犯罪行為更加有恃無恐。
黃河建議在全社會掀起“公共空間與女性人身安全”的熱點討論,將“歸責個人”的思維模式轉換到“反思如何在公共空間中保障女性人身安全”上來,承擔起應有的公共責任,肩負起公共空間安全的制度建設,真正有效地保障女性自由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