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曲終人散的青春之歌

2016-09-08 10:44:40韓晗
中國圖書評論 2016年8期
關鍵詞:韓寒作家創(chuàng)作

韓晗

曾幾何時,“80后”曾是中國出版界的金字招牌,以韓寒、郭敬明、張悅?cè)?、春樹為代表的?0后”作家們把中國文壇弄得風生水起。一本本超級暢銷書在他們筆下橫空出世,而且在各類暢銷、借閱排行榜上,這些名字常常壟斷前三甲席位,雜志封面、名人推薦、影視劇改編……各種風頭,無限風光,真可謂“英雄出少年”。

但少年英雄總有難以抹滅的仲永之殤。最近幾年里,“80后”作家們似乎已經(jīng)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不再是書商們青睞的對象,取而代之的是穿越、奇幻、宮斗小說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式的網(wǎng)絡段子,“80后”作家們似乎也不被傳統(tǒng)文壇所重視,當下齊唰唰上位的“70后”作家徐則臣、梁鴻與馮唐等人,可謂是未來中國文壇的中堅力量。毋庸諱言,他們曾在銷量、影響上是“80后”作家們的“手下敗將”;可如今,卻成為各類文學獎、文學刊物乃至暢銷書排行榜的寵兒。

當年風生水起的“80后”作家的出版盛況,現(xiàn)在只落得花自飄零水自流。任何人都看出了個中的尷尬所在,卻難說出個所以然。更令人扼腕的是,曾經(jīng)的“80后”作家,現(xiàn)在能堅持純文學寫作的竟不足十五人,當中不乏移民出國、改弦更張甚至棄文從商。猶如班師回朝的梁山好漢們,曾經(jīng)的豪情早已凋零,花開花落,隨任由之。

常言說得好,文壇就是一個江湖,這話說得準,也說得妙。既然是江湖,那就有輸贏,還有恩怨;有代際,也有門派;有俠客,更有義士,你方唱罷我登場,彼此一笑抿恩仇,那才是江湖。“80后”作家之熱雖然已經(jīng)退潮,但他們在當代中國文壇上留下的印記,以及他們橫空出世的傳奇,顯然是不能被抹殺的,而且應當被寫入文學史并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來客觀對待。但就當下文學的出版研究而言,對于“80后”作家出版狀況所做的梳理,仍顯得有所不足。

十年前,筆者曾給“80后”作家下了定義,即“出生在1980年代,以網(wǎng)絡為主要創(chuàng)作媒介,以商業(yè)利益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與內(nèi)涵以城市為背景、青春為主題的青年作者群”。[1]這是國內(nèi)學術界最早對于“80后”的定義之一;2010年,筆者將“80后”文學活動寫進了《新文學檔案:1978—2008》[2]。作為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第一批“80后”作家,筆者理應對此問題有些許的發(fā)言權,也有一定的口述史意義,因此愿不揣淺陋,來做一篇文章。目的很簡單: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只為評述,而非緬懷。

“80后”作家出版狀況,竊以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0年至2003年,此階段是為萌芽期。之所以這樣劃分,很大程度是因為兩本暢銷書的出版,一本是韓寒的《三重門》,一本是郭敬明的《幻城》,前者出版于2000年,后者出版于2003年。

談“80后”作家,勢必要談上海市作協(xié)《萌芽》雜志主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這場作文選拔活動可謂是全國矚目,因為優(yōu)勝者可以直接被名牌大學錄取,這使得全國許多偏(文)科的考生趨之若鶩。在20世紀后幾年,每年舉辦時,則必受到媒體、民眾所關注。該比賽舉辦之初,上海中學生韓寒憑借《求醫(yī)》與《杯中窺人》兩篇短文,脫穎而出,而他又未因此選擇去大學就讀,這使其成為一個非常獨特的另類范本。2000年,從高中退學的韓寒出版了自己第一本長篇小說《三重門》,這本描述中學生日常生活的文學作品,因為其幽默的表達方式,冷峻的觀察視角,批判的創(chuàng)作眼光與低齡化寫作使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市場效益。因此這一年,被看作是“80后”出版的元年。

韓寒成名之后,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先后出版了周嘉寧的《流浪歌手的情人》、甘世佳的《十七歲開始蒼老》等“新概念80后作家”的作品,書商沈浩波也在2002年策劃出版了春樹的《北京娃娃》,但究其反響而言,顯然無法與《三重門》一比軒輊。但“80后”出版的熱浪顯然已經(jīng)成為不可逆轉(zhuǎn)的潮流。2002年年底,春風文藝出版社策劃編輯時祥選獨具慧眼,相中了當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新概念80后作家”郭敬明,并在2003年為之推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幻城》。

這部以絢麗的奇幻色彩、奇崛的想象力而使人眼前一亮的小說,在封底上選擇了十位“新概念80后作家”為之推薦,體現(xiàn)出了當時鮮明的時代特色。但后來的事實證明,日后郭敬明的名氣遠遠大于《幻城》中任何一位推薦者。這本書的正版、盜版與電子版全部加起來,銷量超過了300萬冊,它在中國出版史上當有一席之地。從2000年至2003年,以前后兩本暢銷書為界,是為“80后”出版的萌芽期。

2003年至2007年,是“80后”出版的爆發(fā)期?!痘贸恰烦霭嬷蟮臅充N,確實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2003年,郭敬明緊接著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夢里花落知多少》,這本小說的暢銷遠遠超過了《幻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各種版本超過了1000萬冊,在當時的中國青年人手上,幾乎人手一冊,因此這本書成為中國出版史上的奇跡。但在2003年年底,這本書即因陷抄襲案并敗訴而成為當時中國出版界的焦點。

在《夢里花落知多少》出版之后,“80后”作家如雨后春筍一般冒頭。張悅?cè)坏摹犊ㄗ呤г?890》《櫻桃之遠》、張佳瑋的《傾城》、甘世佳的《道明寺》、孫睿的《草樣年華》等著述可謂是應接不暇,此外還有以水格、胡堅、顏歌、蔣峰、李傻傻、小飯、霍艷等“80后”后起之秀開始推出自己的作品,盡管他們當中有些人之前曾出版過小說或是散文集,但這次出場明顯影響力更大,銷量也更為不俗。

從2003年至2007年,可謂是“80后”出版風頭正健的四年,但毋庸置疑的是,當中已經(jīng)有一些“80后”作家希望可以獲得主流文壇的認可,而不僅僅只滿足于商業(yè)化的宣傳與炒作。因此,在2007年之前,已經(jīng)有一些“80后”作家向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聯(lián)部遞交了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材料。2007年9月,中國作家協(xié)會向全社會發(fā)布消息:吸收張悅?cè)?、郭敬明、韓寒等10位“80后”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筆者認為,這是“80后”作家出版集體告別巔峰的分水嶺。除了”80后”作家本身開始投身主流文壇之外,就在這一年,以《盜墓筆記》為代表的“新網(wǎng)絡文學”橫空出世,這對于擅長抒寫小資情懷與都市生活的“80后”作家出版來說,無疑是一個巨人般的對手,而且前者顯然更有市場。2007年開始,“80后”作家出版可謂是明日黃花,甚至之前想都沒想的“出書難”成為之后許多“80后”作家所面臨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則是2007年至今,筆者稱之“80后”作家出版的為分化期。在這一階段,“80后”作家們因為逐漸成長,而在創(chuàng)作的路向中開始走向分化。極少數(shù)“80后”作家還在堅持純文學創(chuàng)作,并在《收獲》《十月》等刊物上發(fā)表中長篇小說,并獲得國內(nèi)主流的文學獎;另一部分“80后”作家索性賣文以求生,開始出版心理咨詢、家庭教育甚至理財致富等“陡然而富”的暢銷書;還有一部分“80后”作家,已經(jīng)不再對寫作有任何興趣,而是從事周邊的文化產(chǎn)業(yè),如出版策劃、影視劇改編等;當中還有少數(shù)“80后”作家開始從事文學、藝術研究,兼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在這樣的前提下,“80后”作家也少有代表作出版,當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如張佳瑋的《無非求碗熱湯喝》、韓寒的《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小飯的《婚前教育》與顏歌的《五月女王》等,與此同時,張悅?cè)?、郭敬明、韓寒等曾經(jīng)大紅大紫的“80后”作家也開始再版自己的舊作,但歸根結底,這些出版物的影響力顯然已經(jīng)無法與當年的《三重門》《幻城》與《夢里花落知多少》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80后”作家出版,已經(jīng)漸行漸遠漸無聲了。

前文略述了“80后”作家出版的三個分期,“80后”作家眾多,曾經(jīng)有好事者以“水泊梁山108將”一一對應“80后”作家,粗略一算,居然出版過著述的“80后”作家有108人之多。但筆者深知,實際總?cè)藬?shù)比這個還要多很多,在300人左右。這個龐大的群體,放在中國文學史領域,顯然不能小覷。因此,光看成就,難以說明問題,總結“80后”作家出版的不足之處,顯然很有必要。借此筆者認為,從不足之處來看,“80后”作家有如下三個特征。

一是形態(tài)的商業(yè)化。2003年是中國出版體制改革元年,也是“80后”作家出版開始“熱”的第一年,從某種意義上講,“80后”作家出版是撞擊中國傳統(tǒng)出版體制,為新的出版體制清弊開源的敲門磚。因此,“商業(yè)化”是“80后”作家出版最鮮明的特征。幾乎每一個“80后”作家背后都有一個書商的身影,共和聯(lián)動、磨鐵、果麥等當下民營出版業(yè)大鱷,基本上都是在“80后”作家們手上完成的原始資本積累。因此“80后”作家在當時既享受明星一般的待遇,走紅毯、鬧緋聞、成立粉絲團,也享受明星一樣的運作、營銷與薪酬分配方式。

過度的“商業(yè)化”確實戕害了“80后”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使得一批突然因?qū)懽鞫└坏哪贻p作家走向了年少輕狂、逐利忘本的一面。一位大型純文學期刊的編輯曾在郵件中告訴筆者:“XX(某“80后”作家)說過了,一個字決不能低于一塊五的稿酬,我說我們純文學刊物的情況你也是了解的,沒想到人家眼睛一翻,說:‘我管你純文學不純文學,到手的人民幣才是純的,我還沒工夫在你這兒浪費時間,我把這話說給我們社的老主編聽,人家說,當年巴金、曹禺也不這么說話的,‘80后作家走不遠。”而另一位“80后”作家韓寒更是在“豪言”中爆粗:“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X”。

現(xiàn)代文化工業(yè)生產(chǎn)催生出的這種心態(tài),使得“80后”寫作確實難以出現(xiàn)經(jīng)典作品,甚至連反思人性、回望歷史的作品都難以出現(xiàn),相當多的“80后”作家淪為了書商們的棋子。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一旦書商們找到了新的利益點,“80后”作家們立刻從棋子淪為棄子,這也是為何當下“80后”作家們難以再有高水平作品問世的根本原因。

二是內(nèi)容的膚淺化。媒體常用“自古英雄出少年”來形容“80后”作家,筆者認為,此說大謬。自古作家多半都是少年,“80后”作家當時處于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有創(chuàng)作激情當然是再正常不過。曹禺創(chuàng)作《雷雨》、巴金完成《家》《春》《秋》,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作家少有大器晚成。但縱觀“80后”作家出版的作品,幾乎沒有大時代、大背景、大文化之筆,更遑論驚世之作。

郭敬明為自己的作品命名為《小時代》,則可見其拋卻宏大敘事的潛意識。而大多數(shù)“80后”作家均關注都市光怪陸離、無病呻吟的小資生活,在作品中極盡所能,描述被物化的生存狀態(tài)。這種“淺吟低唱”的麻醉劑式創(chuàng)作如炫彩的時尚期刊、都市畫報一般,可能有較大的市場,但難以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筆者曾在《新文學檔案:1978-2008》中指出,當“80后”作家們正在“為賦新詞強說愁”時,以閻連科、劉慶邦、陳應松為代表的底層敘事作家們,正在以“80后”父輩們的豐富閱歷、人文關懷與厚積薄發(fā),創(chuàng)作出了代表時代、具有民族風格與啟蒙精神的作品。因此,從內(nèi)容的深度來看,“80后”作家顯然遜色得多。

三是傳播的快餐化。因為“80后”作家出版本身是一種“造星運動”的產(chǎn)物,“新概念作文大賽”在本質(zhì)上與“超級女聲”“星光大道”如出一轍,是一種文化類的選秀活動。“星光大道”上走不來貝多芬、德沃夏克,“新概念作文大賽”同樣難出李白、杜甫。因此從這場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作者既難以創(chuàng)作出《戰(zhàn)爭與和平》《飄》這樣的作品,更難以具備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遠見,使自己的作品有“藏于名山,留諸后世”卡夫卡式的意義。

在這個前提下,再從傳播的渠道來看,“80后”作家出版又是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緊密相連的。許多“80后”作家曾是黑藍論壇、萌芽論壇、榕樹下、屋脊之上與紅袖添香等網(wǎng)站的知名網(wǎng)絡寫手,爾后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或被書商“收編”,使得自己作品從網(wǎng)上走到網(wǎng)下,從網(wǎng)絡作家變?yōu)樯虡I(yè)化的作家。

但是21世紀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紀,互聯(lián)網(wǎng)早已不只是一種傳播渠道,而變成了一種快餐化的意識形態(tài)。即使“80后”作家們從網(wǎng)絡走到網(wǎng)下,但整個營銷方式、創(chuàng)作觀念仍然是快餐式的。一位知名書商曾對筆者說,“我們要求他(某‘80后作家)不要寫太長的東西,長篇小說八九萬字就夠了,里面要‘有料,博爾赫斯那一套你就別拿來了,我們要的是銷量、定價,這些都是測算的很精確的,爾后再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寫文?!?/p>

這種嚴重違背文學創(chuàng)作原理的寫作方式,當然是快餐化傳播的需求所致。作家要做的是提升公眾的審美品位,只有商人才會遷就大眾的需求,提供市場需要的商品。在不健全的商業(yè)化出版語境下,大部分“80后”作家受到利益的驅(qū)使,而罔顧作為作家的社會教化職責。有些作品為了迅速完稿出版,當中硬傷不斷、漏洞百出,一經(jīng)出版之后便成為笑料;還有極少數(shù)“80后”作家竟意圖靠“寫禁書”暴得大名,屢屢以筆為工具,碰撞法律底線,所創(chuàng)作之內(nèi)容齷齪不堪,誨淫誨盜,毫無審美性可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可以說,這種傳播的快餐化使得大多數(shù)“80后”作家出版的著作難以找到好作品,更遑論有脫穎而出,寫進歷史的經(jīng)典之筆。

但我們也應看到和肯定少數(shù)堅持獨立創(chuàng)作的“80后”作家的“非典型”存在。如堅持純文學創(chuàng)作且取得一定成績的甫躍輝、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頗有建樹、在海外出版多部著作的李珊與在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成就頗豐的阿娜爾古麗等人,他們的出版活動是遠離市場,固守底線的。因此,我們對于“80”后作家出版活動的研究與批評,理應要分別對待,不可將“80后”作家們籠而統(tǒng)之地進行研究。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當事人站在一段歷史的一頭,回望這歷史的另一頭,會發(fā)現(xiàn)許多之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弊鳛樵?jīng)的“80后”作家之一,筆者對于“80后”作家出版活動的情感相對復雜。當然,我們要肯定一代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勤勉與努力,但同時筆者作為研究者,理應要對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理性的批判,須知缺失理性的贊美是沒有意義的。

作為當事人與研究者的雙重身份,筆者在此擬對“80后”作家出版狀況做一個預言性的展望,今后的“80后”作家出版向何處去?

首先,從大趨勢看,歷史證明了,“80后”作家出版的熱潮是曇花一現(xiàn),今后的“80后”作家出版,不但回歸理性,而且也在創(chuàng)作風貌上難以僭越父輩。一朝有一朝之文學,這是指的文學內(nèi)涵,但文學形態(tài)則大同而小異。近年來,“80后”的創(chuàng)作逐漸分化為純文學創(chuàng)作、商業(yè)化寫作以及影視劇創(chuàng)作等,這與當年崛起于“80年代”先鋒作家、寫實主義作家們的分化,幾乎是一致的。

出生于50、60年代的作家目前早已出現(xiàn)了分化,一部分人在堅守純文學創(chuàng)作,并獲得了相當?shù)某删?,如王安憶、莫言、余華、閻連科等;另一部分人投身于文化產(chǎn)業(yè)或影視劇創(chuàng)作,如海巖、劉震云、王朔等。這些都證明了:按照年齡階段來定義、劃分作家的文學活動與出版狀況,本身是不準確、欠科學的?!?0后”作家出版中的商業(yè)化、膚淺化與快餐化特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轉(zhuǎn)型期中國出版業(yè)(或者更宏觀地說是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所決定的,而不能將責任推卸到“80后”作家們的頭上。

因此,當中國出版業(yè)逐漸規(guī)范之后,走向成熟的“80后”作家與書商們之間的“合謀”也自然不再,廣大讀者對于“80后”的審美疲勞亦可想而知。在這重語境下,回歸理性與常態(tài)是“80后”作家出版的唯一選擇,沒有其他。

“年少時你會想闖蕩江湖、云游四海,但人到中年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過在重復和你父親一樣的生活瑣事,因此你并不比你的父輩高明?!盝.W格蘭特在《沖出黑暗或惡行與命運》中的這句話對于“80后”作家們來說,顯然有著非常鮮明的隱喻。

其次,因為時代、歷史與環(huán)境的不同,使得“80后”作家們的出版確實體現(xiàn)出了比其父輩更加開放、多元的特征,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開放性會一直伴隨他們始終。成為未來中國出版業(yè)的一抹亮色。三十年來,中國社會變革可謂翻天覆地、一日千里,無論是經(jīng)濟、政治還是文化,都有了亙古未有之長足發(fā)展,作為這個大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日漸成熟的“80后”作家們在視野上要更加開闊,對于新生事物更加敏感,因此也更具包容性、開放性與國際性。

上述這些特征在近年來“80后”作家的出版中表現(xiàn)的較為明顯。一批“80后”作家因為出國留學、海外訪學或跨國工作等特殊經(jīng)歷,使得他們在作品中所呈現(xiàn)出的風景可謂是“前人未辟之境”。這種“旅行中的文本”(textin travelling)確實是“80后”作家出版作品中一個重要的特征,也是他們在作品中與父輩不同的自身特色。

“洋為中用”是“80后”作家在今后的作品出版中勢必要更加集中表現(xiàn)的一個特性,與其父輩相比,他們更容易將自己的作品融入國際化語境當中。從語言、學識來說,他們擁有良好的外語、西學基礎,尤其對于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認可程度與戲仿水平上,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其父輩的。我們也應注意到,“80后”作家們較少從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吸收營養(yǎng),這使得其作品在整體上缺乏民族風格?!皠e求新聲于異邦”固然重要,但“拿來主義”是終究無法孕育大師的,這個問題尤其值得文學創(chuàng)作者與研究者格外注意。

世上沒有不散之筵席,繁華過后,便是另一片風景。昔日熱鬧的“80后”作家出版已然成為曲終人散的青春之歌,這是歷史大勢,誰也無法逆轉(zhuǎn)。既然已經(jīng)成為歷史,那就只好贊也由他、謗也由他。好在“80后”作家的作品出版與文學活動,還在延續(xù),說不定在不遠的今后,仍會成就一段新的傳奇。

注釋

[1]韓寒:《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8期。

[2]臺灣版稱之為《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三十年》)一書,這是國內(nèi)最早將“80后”寫進文學史的著述(2014年,美國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執(zhí)筆《哈佛中國文學史(現(xiàn)代文學部分)》也對“80后”作家的文學活動進行了研究。

猜你喜歡
韓寒作家創(chuàng)作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我是賽車手”:韓寒的飛馳人生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4:08
韓寒 笑一笑,已蒼老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6
張本煜,韓寒說他值得比現(xiàn)在更紅十倍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30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The Fall of Han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井陉县| 枝江市| 十堰市| 南漳县| 曲周县| 梁河县| 铜陵市| 元阳县| 辽宁省| 桐梓县| 广西| 凤凰县| 阿拉尔市| 东方市| 静宁县| 厦门市| 丹江口市| 望谟县| 西盟| 若羌县| 彩票| 灵台县| 蓬安县| 合山市| 罗山县| 芜湖市| 任丘市| 曲松县| 河源市| 满洲里市| 石家庄市| 安岳县| 酉阳| 吉安县| 凤庆县| 和顺县| 舒城县| 巴东县| 东莞市| 永福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