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朋 張紅強
郟縣中醫(yī)院針灸科,河南郟縣467100
?
中醫(y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研究
張利朋張紅強
郟縣中醫(yī)院針灸科,河南郟縣467100
面癱西醫(yī)稱之為面神經(jīng)麻痹、亨特綜合征等,而在中醫(yī)理論中屬“喁噼”、“口僻”等范疇[1]。本病多急性發(fā)作,患者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面部癱瘓和肌肉麻木等臨床癥狀,導致患者額紋消失、口角歪斜、鼻唇溝變淺以及露睛流淚等,甚至味覺、聽覺也受到影響,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2]。本院對32例面癱患者采用中藥結合針灸推拿治療,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搜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面癱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29~66歲,平均年齡(43.23±8.34)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3.11±0.52) d。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0~67歲,平均年齡(43.67±8.64)歲;病程1~8 d,平均病程(4.21±0.68) d。2組患者均為急性發(fā)病,患側面部均表現(xiàn)為額紋消失、口眼歪斜、肌肉麻木、鼻唇溝變淺、眼瞼無法閉合以及口角下垂等。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推拿治療。針灸具體操作:取患者四白、陽白、下關、合谷、攢竹、頰車、地倉以及翳風等穴位。寒癥者,加刺風池穴;頜唇溝歪斜者,加刺承漿穴;鼻唇溝變淺者,加刺迎香穴;熱證者,加刺曲池穴。對翳風穴采用艾灸;對風池穴、合谷穴采用瀉法;對迎香穴、下關穴采用平補平瀉法;對其他穴位,則采用補法。所有穴位均留針30 min,每日1次。推拿具體操作:采用一指禪推法對患者四白、太陽、攢竹、陽白、睛明、印堂等穴位往返推拿5 min,再對承漿、水溝、迎香、地倉、頰車、翳風、下關以及太陽等穴位往返推拿5 min,最后以大魚際對患者面部、頰部、前額等部位揉按5 min,并對患側面部肌肉拿捏5 min,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0 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藥治療,針灸推拿法同對照組。中藥組方為甘草6 g,鉤藤10 g,皂角10 g,全蝎3 g,蜈蚣2條,蟬蛻10 g,僵蠶6 g,白芷10 g,桂枝10 g,羌活10 g,川芎6 g,防風10 g,白附子10 g,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連續(xù)治療30 d。
1.3療效判定標準
對2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痊愈:患者面部恢復正常,面癱癥狀完全消失,表情自如;顯效:患者面部部分恢復正常,面癱癥狀明顯改善,但表情仍不自然;有效:患者面癱癥狀有所改善,但鼻唇溝仍未恢復對稱,表情僵硬;無效:患者面部未恢復正常狀態(tài),面癱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n=32,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臨床上導致面癱的原因較多,如病毒感染、勞累、受涼等,其中以面神經(jīng)管內(nèi)或莖乳突孔內(nèi)神經(jīng)發(fā)生炎癥,造成周圍面神經(jīng)麻痹為主要因素。本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夏、冬兩季,其臨床癥狀為口眼歪斜、肌肉麻木、鼻唇溝變淺、眼瞼無法閉合以及口角下垂等,患側無法完成鼓腮、閉眼、抬眉等基本動作[3]。中醫(yī)學認為面癱是因素體正氣缺損、脈絡空虛,致使寒邪侵襲素體少陽、陽明等脈絡,導致氣血阻滯、經(jīng)筋縱緩難收,最終引發(fā)口眼歪斜等癥。中醫(yī)臨床對于面癱的治療,主要遵循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疏經(jīng)調(diào)筋等治則。在中醫(yī)治療方法中,針刺穴位能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理氣血、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散熱等,還可使面部肌肉在針刺的作用下,增強收縮能力。對于不同的經(jīng)絡采用推拿,則可疏通經(jīng)絡,使氣血運行,促進微循環(huán),還可促使神經(jīng)炎癥因子稀釋和分解,加快炎癥好轉,使面部神經(jīng)和受損肌肉得到快速修復。另外,本文所用中藥湯劑中川芎、白芷、當歸等可起到活血補血、祛風止痛的功效;蜈蚣、僵蠶、全蝎等具有祛風、通經(jīng)的作用;白附子可起到化痰、通經(jīng)活絡、祛風寒的效果;羌活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諸藥聯(lián)合使用,可起到祛經(jīng)絡風邪、促氣血運行的作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藥的聯(lián)合運用,可有效改善面癱癥狀,緩解患者病情[4]。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針灸推拿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藥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31/3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13%(25/32),與相關研究[5]結果接近。本研究結果表明,對面癱患者采用中藥結合針灸推拿治療,能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效果較佳,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沈欽彥.中醫(y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5):90-91.
[2]李年珍.針灸推拿中藥外敷治療26例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青春期健康,2014,12(6):51.
[3]張風華.推拿配合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3,28(9):12-15.
[4]馬紅葉.推拿配合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12):38.
[5]王婷,王麗娟,徐鵬斐.穴位按摩配合艾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5,27(10):1437-1438.
10.3969/j.issn.1674-4616.2016.02.019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