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山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430205)
?
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介入資源對比分析
程建山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武漢430205)
介入系統(tǒng)分為單聲與多聲,多聲又分為對話擴展和對話收縮。從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介入資源的使用情況來看,中國大學生議論文中的介入資源使用頻率高于美國大學生,所使用的擴展資源大于收縮資源,而美國學生使用的否認資源大于中國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恰當?shù)厥褂媒槿胭Y源能夠協(xié)商命題的對話空間,構(gòu)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際互動,提高議論文的說服力。
評價理論;介入資源;議論文
評價是指話語語義學層面的人際系統(tǒng),它與協(xié)商(negotiation)系統(tǒng)和參與(involvement)系統(tǒng)一起構(gòu)成人際意義的話語語義資源。[1]介入(engagement)、態(tài)度( attitude)和級差(graduation)三個次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態(tài)度指的是人類的感情,包括情感反應(yīng),行為判斷和對事物的評價;介入系統(tǒng)分析態(tài)度來源,以及話語中表達各種觀點的聲音。極差系統(tǒng)給現(xiàn)象進行分級,調(diào)節(jié)評價的程度,例如感情的強弱等[2]。文章以評價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分析中美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的介入資源,揭示其介入資源使用的差異以及中國大學生議論文中介入資源的使用特征。
“介入”是指作者/說話者與語篇中多種聲音的協(xié)商。介入系統(tǒng)是關(guān)于作者/說話者對語篇/話語的參與程度,是運用相應(yīng)的詞匯語法資源,參照語篇/話語中各種各樣的命題或提議,為作者/說話者的聲音定位,即作者/說話者采取何種態(tài)勢[3]。介入系統(tǒng)分為單聲(monogloss)和多聲(heterogloss)兩個子系統(tǒng)。單聲也稱為單純性斷言(bare assertions),即作者/說話者只提供了一種立場,沒有公開承認其他立場的存在。多聲是明確表示可能存在另一種意見的語言。多聲又分為話語擴展(dialogic expansion)和話語收縮(dialogic contraction)。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話語擴展允許對話人表達不同的立場和聲音,而對話收縮則是挑戰(zhàn)、阻止對話人的立場和聲音或限制其范圍。
對話擴展主要通過接納(entertain)和歸屬(attribute)來實現(xiàn)。接納是一種擴展性多聲,它表明有關(guān)立場是一種可能的立場。 接納主要由情態(tài)資源來表達,可分為認知型情態(tài)(epistemic modality)、證據(jù)型情態(tài)(evidential modality)和義務(wù)性情態(tài)(deontic modality)。歸屬主要是通過間接引語實現(xiàn)的,主要動詞是say, believe等。歸屬還可以細分為承認(acknowledge)和疏遠(distance)。
對話收縮分為否認(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否認是指對話人的意見被直接拒絕,取代或提出異議,認為不適合。公告是指通過一些權(quán)威的篡改、強調(diào)、或干預來面對、挑戰(zhàn)、壓倒或排除對話人的觀點。否認又分為否定(deny)和反對(counter),公告分為同意(concur)、宣告(pronounce)和背書(endorse)。同意是指說話人公開宣布同意對話人的言語或者與對話人具有相同的觀點,例如of course, naturally, not surprisingly, admittedly等。宣告是指作者強調(diào)、直接干預或插補對話人的言語的行為,例如I contend, the facts of matter are…,we can only conclude that…, you must agree that…,或者表示程度的副詞,如really, indeed等。背書是指作者認為某種外部意見是正確的、有效的、不可否認的或完全正當?shù)男袨?,背書是通過言語過程(或名詞化的言語過程)來間接實現(xiàn),言語過程所描述的意指過程給言者/作者假設(shè)的正確性提供基礎(chǔ)。表示背書的動詞包括show, prove, demonstrate, find, point out等。
介入資源的使用就是作者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排斥其他立場的存在或承認其他的立場,協(xié)商各種不同的立場,最終跟有不同意見的讀者之間建立一種一致關(guān)系,與讀者達成一致,結(jié)成聯(lián)盟。介入資源使用的頻率和恰當性對議論文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得體性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文章從《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4](Spoken and Written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的書面語語料庫中隨機選擇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30篇議論文(共約7100字)。然后再從本族語語料庫LOCNESS ( 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中隨機選取10篇美國大學生議論文(共約7500字)進行對比分析。其議論文中的介入資源使用情況(見表1)以及每千字中各種介入資源使用的頻率(見表2)如下:
表1: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介入資源使用對比
表2:每千字中各種介入資源的頻率統(tǒng)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均使用了豐富的介入資源,除了表達作者個人立場的單聲之外,還使用了大量多聲資源來表達外部聲音的話語或觀點。這些多聲資源要么質(zhì)疑他人的觀點,關(guān)閉對話空間,要么歡迎或接受他人的觀點,開啟對話空間,從而使語篇更具有對話性,提高議論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的介入資源使用頻率高于美國大學生,前者為每千字中大約71個,而后者為64個。而且,中國大學生使用的擴展資源明顯大于收縮資源,兩者比例分別為62.15%和37.85%。美國大學生使用的擴展資源比例小于收縮資源,兩者分別為47.51%和52.49%。這種情況說明,中國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較少引用或參考、接納他人的觀點,語篇對話性比較弱,而美國學生的議論文則更多地引用他人的觀點和立場,對話性較強,可信度更高,說服力更強[5]。另外,美國學生所使用的否認資源(否定和反對)大于中國學生,兩者分別為每千字31和24個。這種現(xiàn)象表明,中國學生多贊同他人的觀點,較少駁斥他人的觀點;相反,美國學生經(jīng)常駁斥、反對他人的觀點。
1、擴展資源使用對比
表1顯示,在擴展資源中,中國大學生所使用的接納資源明顯大于美國大學生。例如:
I think that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pay for their privileges they obtain.
Maybe you’ll feel more and more lonely.
Not only should children learn to compete with others, but also should be taught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n my opinion,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在評判可能性時,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都使用了情態(tài)動詞(may, might, could, must),情態(tài)狀語(perhaps, probably, definitely),情態(tài)屬性語(it’s possible that…, it’s likely that…),心理動詞投射(I suspect that…, I think, I believe, I’m convinced that, I doubt)等等。這些表示情態(tài)的話語為其他的聲音或價值立場留下了對話空間,暗示了作者的觀點可能與他人的觀點矛盾或沖突,并承認了這個命題只是交際情景中的可能性之一,從而構(gòu)成了語篇的多聲背景。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首先中國大學生傾向于使用可能性高的情態(tài)動詞,如can, should和must,而可能性低的情態(tài)動詞could, would和might的使用頻率明顯低于美國大學生。寫作者過多使用must, should等情態(tài)動詞會使議論文的語氣顯得過于生硬和主觀,不利于人際功能的實現(xiàn)。
其次,中國大學生議論文中表達接納的其他資源,例如情態(tài)屬性詞和證據(jù)型情態(tài)(it seems, it appears, apparently)的使用頻率低于美國學生,其結(jié)果是話語只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壓縮了對話空間。在表達內(nèi)在聲音的時候中國學生多使用I think, I believe, in my opinion, in my view等,從而抑制了其他的聲音,使語篇顯得比較主觀。相反,美國學生大量使用表達外部聲音的歸屬資源,例如心理過程動詞(believe, suspect)或者這些過程的名詞化形式(assertion, belief)以及一些狀語成分(according to, in one’s view)。歸屬資源的使用把作者的觀點與外部的聲音或立場聯(lián)系起來,加強了作者的聲音與這些外部聲音的互動交流。歸屬資源表明作者的觀點只是其他可能的對話選擇中的一種個人觀點,因此為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留下了對話空間,也使得作者的觀點顯得更加客觀公正,從而讓讀者接受這種價值立場,與讀者結(jié)盟[6]。
另外,美國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歸屬資源的轉(zhuǎn)述動詞(reporting words),例如:argue, know, say, tell, explain, wrote, note, recognize, believe, consider, find, feel, reflect, doubt, confirm等。而中國學生所使用的此類資源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say,think,believe等幾個轉(zhuǎn)述動詞。這些轉(zhuǎn)述動詞的使用引發(fā)或接納了不同的對話觀點,降低了提出不同意見的人的交際成本,為持有不同立場的人開啟了對話空間。
2、收縮資源使用對比
如前所述,美國大學生議論文中所使用的否認資源大于中國學生,而公告資源使用頻率相當。在否認資源中,中國學生使用最多的是否定(negation)。例如:
Therefore, while a traditional dictionary can never be out of date, the e-dictionary is beneficial, only if we use it properly and make the best of it.
相比之下,美國學生使用最多的否認資源是對立(counter)。例如:
Although abortion is a very controversial issue that is debated continuously in society, the choice is really up to the woman who is carrying the child.
However,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people, and that is what makes this country great.
否定資源把他人的正面立場引入對話,并加以拒絕。很多時候,中國學生只是簡單地對他人的觀點加以否定,但是并沒有給出否定的理由,對他人的觀點也沒有加以解釋說明,因而減少了對話空間,對話性不足。對立資源的目的是代替或反對人們所期待的命題,并引出一種相反的觀點,但實際上是讓作者與讀者共享一種價值觀點,從而與讀者結(jié)成聯(lián)盟。美國學生經(jīng)常駁斥或否定他人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否定他人的觀點的同時,也在說服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從而與讀者結(jié)盟。
此外,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所使用的公告資源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美國學生較中國學生更多使用公告中的背書資源,例如:
Recent figures show a ri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of B.S.E or “mad cows disease” as it is commonly termed.
Here we can find the problem becaus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older cattle are more prone to contract the disease.
背書資源把一種個體主觀性與作者聲音的主觀性聯(lián)系起來,因為這種個人主觀性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并且與其他主觀性矛盾,因此背書資源構(gòu)成了命題的多種可能觀點的多聲背景。與美國學生相比,中國學生使用較多的公告資源是宣告。例如: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t is really quite convenient to the students when they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In fact, in our real life, both men and women play important roles.
通過宣告資源在文本中插入作者的聲音,目的是堅持話語的價值或正當性。這些表示堅持或強調(diào)的話語暗示了他人對這個命題有不同意見,但作者抵制、懷疑或挑戰(zhàn)他人的意見。因此,它增加了提出相反立場的人的交際成本,減少了不同意見的對話交流的空間。
結(jié)語
在議論文寫作中,恰當?shù)厥褂媒槿胭Y源能夠增強作者對事件和問題進行解釋和評論的表現(xiàn)力,幫助作者顯示立場,表明態(tài)度,開啟話題,在不同的立場之間進行協(xié)商,從而起到感染和說服讀者的作用[7]。在評價理論的介入次系統(tǒng)理論框架下,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的介入資源使用的介入資源頻率高于美國學生。中國學生使用的擴展資源比例明顯大于收縮資源,而美國學生使用的擴展資源比例小于收縮資源。中國學生多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或者通過支持他人的觀點來間接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而美國學生多通過駁斥、否定他人的觀點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立場。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應(yīng)提高學生對介入資源的認識,有意識地使用介入資源來協(xié)商命題的對話空間,構(gòu)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際互動,提高議論文的說服力。
[1]Martin J.R.& 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3.
[2]Martin J.R.& 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Palgrave Macmillan, 2005.
[3]文秋芳等·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4]劉世鑄·評價理論關(guān)照下的翻譯過程模型[J].山東外語教學, 2012(4): 24-26.
[5]王繼美, 李長忠·中國英語學習者議論文寫作中介入資源的使用[J]. 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 70-73.
[6]向平, 肖德法·中國大學生議論文介入資源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9(4): 22-25.
[7]朱東華·英語專業(yè)學生議論文的評價語言范式特征[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1(2): 67-73.
(責任編輯:李昌禮)
A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Cheng Jian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5)
Eng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mongooses and heterogloss, which includes dialogic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The paper contrasts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us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argumentative writing. It finds that the frequency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used in Chinese students’ writ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merican students’ writing. Chinese students use more expansion resources than American students, while the latter uses more disclaim resources than the former. Proper use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can negotiate the dialogistic room of propositions, and construe the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thus improving the persuasion of argumentative essays.
the appraisal theory, engagement resources, argumentative writing
2015-10-18
武漢工程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英語專業(yè)內(nèi)容依托式教學寫作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實征研究”(項目編號:X2014024)中期成果。
程建山(1979~),男,湖北武漢人,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H319.9
A
1673-9507(2016)01-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