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于茹
摘 要: 文學作品、實用類文本和理論類文本共同構成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選文系統(tǒng),但文學作品類文本比例遙居文首。本文主要對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文學作品類文本進行文體及能力目標指向分析,從文體角度把握教材中文學作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人教版 文學作品 文體分析 高中語文 必修教材
從選文系統(tǒng)來說,2004年初審通過的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選文主要通過閱讀與鑒賞模塊呈現(xiàn)出來??傆[該部分,文學作品類文本、實用類文本、理論類文本構成閱讀與鑒賞的三大支柱。
一、文學作品類文本的選文布局
從單元構成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冊教材每一冊四個單元,合計20個單元,文學作品類文本的詩歌(詞)、散文(古代散文和現(xiàn)代散文)、小說、戲劇文體共分布于必修五冊教材的13個單元中,占65%;從篇目構成看,必修一共選文14篇,必修二共選文16篇,必修三共選文17篇,必修四共選文19篇,必修五共選文13篇,共計選文79篇,文學作品類文本的詩歌(詞)、散文(古代散文和現(xiàn)代散文)、小說、戲劇文體共選取了55篇名家經(jīng)典,占據(jù)比例高達69%。其中,文學作品分布于13個單元44課中。這13個單元的文學作品中,詩歌(詞)分布于四個單元15課中,散文占據(jù)六個單元20課,小說分布在兩個單元6課中,戲劇僅分布在必修四第一單元3課中。
文學作品類文本出現(xiàn)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比例居三大文類之首,對比實用類和理論類文本,文學作品的閱讀和鑒賞因其往往帶有更多主觀性和個人情結,且所選作品皆來源于我國古代或近現(xiàn)代的名家名篇,故大量文學作品類文本的閱讀與鑒賞體現(xiàn)出編者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既關注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和個性化解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十分重視通過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深厚文化底蘊的積淀。
二、文學作品類文本文體及能力目標指向
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程要堅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該教材中的文學作品類文本在秉承課程目標中“三維目標”要求的同時,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理解與感悟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培養(yǎng)尤為關注。
文學作品,指以詩歌或散文或小說或戲劇為形式載體的文本,尤指形式獨特或表達優(yōu)美并具有深層意蘊或獨特審美情趣的作品。學生在閱讀與鑒賞文學作品的活動中,可以不斷升華生活志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詩歌文體及其能力目標指向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在第一單元編排了四首出自毛澤東、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的我國現(xiàn)代新詩的代表,學生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借助詩歌意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情感。
必修二第二單元編排了先秦到魏晉時期在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如四言詩、五言詩的代表《詩經(jīng)》兩首,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及楚辭《離騷》和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學習這個單元,學生要能通過反復含英咀華,體會由此帶來的不同情趣。
我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及詞的典范代表——唐詩、宋詞分別編排于必修三第二單元和必修四第二單元。通過對李白的古體詩《蜀道難》,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及李商隱的七言律詩《錦瑟》,白居易的歌行體《琵琶行(并序)》的學習和鑒賞,學生進入詩歌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知人論世,從而引發(fā)情感共鳴;通過婉約派柳永及李清照詞兩首,豪放派蘇軾及辛棄疾代表詞兩首的吟詠和鑒賞,學生能領悟其中情與景交融的意境。
(二)散文文體及其能力目標指向
散文是一種意蘊豐富、益智陶情又有彈性力度的文體[1]。古代文學中,散文包括古文、駢文和辭賦?,F(xiàn)代文學中,指非詩歌、小說、戲劇的文體。
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必修一第二單元編排了三篇敘事散文。該單元要求學生運用提要勾選的閱讀方法,抓關鍵詞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品評外交家燭之武的嘉言懿行,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的政治風云,從而提高學生概括和表達能力。必修二第三單元以序、文賦和游記,必修五第二單元以辭賦體《歸去來兮辭(并序)》,駢體文《滕王閣序》,表(陳情表)構成古代抒情散文的載體。通過這兩單元古代抒情散文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美景,而且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的情趣和志趣,還可以學習文本情境交融的寫作手法,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通過蘭亭聚會時景美人樂的意境抒發(fā)作者坦然面對生死之情,《赤壁賦》以景引文,依托風、月展開描寫與議論,表現(xiàn)作者心境轉(zhuǎn)化的復雜情感變化。必修三第三單元編排了古代議論散文:議論體散文《寡人之于國也》、《勸學》,政論體散文《過秦論》,以及論說體散文《師說》,閱讀與鑒賞這些充滿古人智慧的篇章,學生既要學習古人議論的藝術,又要琢磨文章的立論方法,勇于嘗試質(zhì)疑解難,學會清晰有力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現(xiàn)代散文作品里,必修一第三單元編排了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和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學生通過鑒賞文本中真實的人物及其事跡,學習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滲透對人物品行的主客觀評價,培養(yǎng)“品人與品文”的能力。必修二第一單元編排了朱自清等作家的寫景抒情散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雙翼,試圖身臨其境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欣賞作者描繪的美景,由此進入文本所構造的審美境界,從而探析作者寄予在文本之中的情趣與理趣。
(三)小說文體及其能力目標指向
必修三第一單元及必修五第一單元均編排了小說這一文體。必修三節(jié)選了《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必修五則選取了《水滸傳》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程目標中要求高中課程從優(yōu)秀的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yǎng),豐富、深化對歷史的認識,學會尊重和理解作品中體現(xiàn)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因此,這兩單元還選取了我國近代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及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節(jié)選)》,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芳岸韲骷移踉X夫的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通過閱讀和鑒賞這六篇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的中外小說,學生能夠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個性化解讀小說主題的能力,正確把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人物的關系。
(四)戲劇及其能力目標指向
戲劇是一種舞臺藝術,劇本是舞臺表演的藍圖,閱讀和欣賞優(yōu)秀的劇本是一種美好的文學享受。戲曲是我國戲劇的代表,話劇是西方戲劇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必修四第一單元選取了我國古代元曲中的元雜劇代表《竇娥冤》,現(xiàn)代著名劇作家曹禺的代表話劇《雷雨》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中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通過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戲劇劇本,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要求學生透過曲、臺詞之美體會人物性格、抓住戲劇中的主要矛盾和沖突。
豐富的文學作品體裁,多維度的能力目標指向,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冊教材中大量文學作品類文本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在閱讀與鑒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活動中,學生了解并學習了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手法及鑒賞方法,既可以指導學生課外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文學、文化熏陶提高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及形成較為成熟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曹明海,魏艷.散文文體特征及教學審識[J].語文建設,2016.02:4.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林艷.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材分析[J].岱宗學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