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珊珊
一、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意義
(一)重視幼小銜接、家園合作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賦予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與義務(wù)。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些幼兒園綱要性文件反復提到,由此可見重視幼小銜接、家園合作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賦予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與義務(wù)。
(二)做好幼小銜接,可以幫助幼兒調(diào)整心態(tài),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做好幼小銜接,讓幼兒入小學前接受一定的預備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提高身心發(fā)展水平,減輕學前兒童的入學心理負擔。
(三)切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必須重視家園合作。
1.家園合作是幼兒身心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
2.家園合作可以構(gòu)建家庭與幼兒園合作的橋梁,從而達到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
3.家園合作是世界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怎樣做好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
(一)家園雙方必須確立家園合作意識,進行一定交流溝通。
1.家園雙方首先應確立互相尊重、合作的意識。
2.利用多種途徑進行家園合作。
(1)設(shè)立家長表揚欄對家長正確的教育行為進行鼓勵。
教師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可以了解到正確的教育行為,對其他家長起示范和榜樣作用,家長們參與教學的熱情是可以被激發(fā)的。
(2)通過家長論壇、家長講座宣傳合作意識。
在幼兒園自己的網(wǎng)站上開辟家長論壇,便于那些不愿意當面和老師交流的家長暢所欲言。此外,幼兒園的講座也可以給予家長各方面教育指導。
(3)專設(shè)家長義工體驗日,幫助家長體驗合作價值。
有些家長有著充足的業(yè)余時間,而且非常樂于參與幼兒教育。家長利用自己的特長、愛好、個性和其他各方面優(yōu)勢,真正參與進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之中,使家長和幼兒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4)有計劃地建立家園合作小隊。
三五個家庭組成家園合作組織機制,共同協(xié)商幼兒發(fā)展問題。如幾個住得較近的家庭可以組成一個小隊,有空的晚上輪流負責組織幼兒活動,并及時與教師交流合作。使家長從教師角度體驗教學,更容易發(fā)現(xiàn)一些細微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問題。
(二)家園合作必須落實在具體的實踐指導上。
1.幼兒老師和家長都應充分注意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
(1)辦學性質(zhì)。
學前教育是非義務(wù)教育性質(zhì)的;而小學屬于九年制義務(wù)教育。
(2)教學內(nèi)容。
幼兒園所學知識是五大領(lǐng)域的,是與幼兒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知識,為日后幼兒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小學教育內(nèi)容是概括性較高的抽象知識,這一切需要幼兒掌握一定思維能力才能理解與接收。
(3)教學方法。
幼兒園以幼兒游戲為中心;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與幼兒時期正好完全相反,即教師教學生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接著讓學生證明其正確性。
(4)作息時間。
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較為寬松;小學有規(guī)定好的作息制度,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沒有午睡,僅有課間十分鐘為游戲休息時間,有很強的制度性。
(5)學習壓力。
幼兒在幼兒園學習一些本領(lǐng),養(yǎng)成一些習慣,短期內(nèi)是不容易檢測出來的,因此幼兒沒有太多學習壓力;小學則完全不同,小學生要面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還有巨大的升學壓力。
(6)教師的照顧面。
幼兒園老師不僅是幼兒的老師,有時候更是幼兒的媽媽,照顧到幼兒身體、心理和其他方方面面;小學老師的關(guān)注面就沒有那么詳細了。正是因為這么多差異的存在,家園更應切實共育,盡心合作,以幫助幼兒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2.家園應共同為幼兒升學做好各方面準備。
(1)物質(zhì)上的準備。
家長主要為孩子準備一些必要的文具用品,教師與家長協(xié)商過后,可以利用幼兒對小書包的向往,讓幼兒每周固定時間背書包上幼兒園,幫助他們明白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
(2)生活上的準備。
幼兒園的孩子平時生活都有老師和家長的照顧。到了大班下學期,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讓孩子自己進教室。因為小學里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平時,讓孩子每天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習慣上向小學靠攏,使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不至于升入小學后突然變得消瘦和疲憊不堪。
(3)身體上的準備。
在幼兒園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孩子:三天兩頭不上幼兒園,吃藥掛水如家常便飯。的確,這個時期孩子的抵抗力還不強,但通過適當、正確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幼兒體質(zhì),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為幼兒較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奠定堅實的身心基礎(chǔ)。同時日常生活中,幼兒首先要學會的是保護自己。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都是對自己眼睛最基本的保護。幼兒是社會中的一員,必須了解一些基本交通規(guī)則,如看紅綠燈、走人行道等;此外,學會各種急救電話的使用,明白有困難找警察叔叔,從側(cè)面保護自己。
(4)心理上的準備。
第一,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渡過這段心理“斷乳”期,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獨立活動時間,讓他感覺和誰在一起都不妨礙自己的活動。通過提前訓練,孩子不會因分離或依戀產(chǎn)生焦慮、緊張。
第二,設(shè)法讓孩子渴望上學,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積極做好準備。在大班最后學習中多滲入一些對小學生活、學習、作息制度及老師與同學間的相互關(guān)系的介紹,與家長一同參觀小學,參與升旗儀式、少先隊活動等,讓幼兒對鮮艷、光榮的紅領(lǐng)巾產(chǎn)生向往,并提前對小學生活有一定了解。
(5)學習上的準備。
大班上課時間已達到三十至三十五分鐘,慢慢向小學的四十五分鐘靠攏。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舉手都會受到老師的表揚,這一切都為日后上小學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
此外,讓孩子保持愉快樂觀的學習情緒非常重要。小學是孩子正規(guī)學習的開端,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能因急于求成而給孩子施加太大心理壓力,反而使孩子產(chǎn)生厭惡學習的心理。
重視幼小銜接,重視家園合作,讓孩子剛剛進入小學時便能順利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這將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