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
預防乙肝的主要措施是切斷傳播途徑,同時接種乙肝疫苗。但接種乙肝疫苗后,有10%~20%的接種者不產生保護性抗體,那么他們該咋辦呢?
增加接種次數(shù)及用量 常規(guī)在0、1、2、6個月肌注乙肝疫苗10微克。如不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可以重復注射并加大劑量和次數(shù),用20微克或30微克肌注,到12個月時再肌注一次。特別是早產兒或有營養(yǎng)不良情況的兒童,更應增加接種次數(shù)和劑量。
變更接種途徑 如開始是肌注疫苗的,應改為皮下或皮內注射,反之亦然。增至每月1~2次,直至保護性抗體形成,或連用1年無效時停用。
聯(lián)用免疫興奮藥 肌注乙肝疫苗后4小時,沿原針孔注射小劑量重組白細胞介素2等。有人選用牛痘苗、卡介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合用,也有一定作用。
口服?;撬?先服用牛磺酸4克,一天3次,次日注射乙肝疫苗,再次服用?;撬崛缟蟿┝?,也可提高成功率。
加用新佐劑 國外以合成五肽佐劑皮下注射50毫克,每周3次,共3周,注射3次后肌注40微克乙肝疫苗。其他如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豬苓多糖等也可試用。
盡管如此,還是有約5%的接種者不能獲得保護性抗體。但由于抗體免疫系統(tǒng)具有記憶性,也能起到保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