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愛玲+李蕊+杜美春
【摘要】 目的 分析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帶管患者維護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原因, 并研究集束化護理措施。方法 314例PICC帶管患者, 根據患者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165例)與實驗組(14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維護期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73%, 研究組為2.68%,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導管堵塞、斷管及血栓形成方面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PICC帶管患者應用集束化護理措施進行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進行比較, 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 能夠大幅度的降低的PICC帶管患者維護期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帶管患者;并發(fā)癥;集束化護理措施;原因;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84
PICC帶管患者維護期間注意:①要進行出血觀察?;颊咴诖┐毯蟮?4 h內, 如果有少量出血, 屬于正常情況, 可進行局部按壓來止血。置管后24 h內要減少手臂的活動, 避免手臂彎曲, 1~2周的少量出血都屬正?,F象, 一般2周后會消失。②要注意活動量。如果在這期間, 怕手臂或者身體其他部位受影響而選擇不運動并不是一件好事。在置管的第1天, 最好減少肢體的活動, 適當做握拳、松拳的活動, 將置管肢體抬高, 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預防血栓的形成。從第2天起, 就可以工作了, 但時間不能太長。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 要避免該側手臂過于用力, 最好不要過度彎曲伸展。為了探討集束化護理措施在PICC帶管患者維護期間并發(fā)癥控制方面的效果, 本文應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現將實際情況進行如下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住院治療的314例PICC帶管維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應用護理模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165例)與實驗組(149例)。對照組中女67例, 男98例, 年齡19~82歲, 平均年齡(53.71±12.51)歲。研究組中女56例, 男93例, 年齡22~80歲, 平均年齡(53.81±11.8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無特別護理措施。研究組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措施, 具體包括:①所有與PICC導管相關的操作都必須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1], 執(zhí)行導管維護專職化管理, 并對PICC導管維護護士進行理論知識、維護知識以及技術化維護知識培訓, 提升護士對PICC導管留置中一系列并發(fā)癥的處理能力, 有效的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②為了能夠有效的預防相關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護士必須嚴格按照導管維護流程實施護理[2], 同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事項:a.實施導管維護前應仔細對患者穿刺點進行檢查;b.對穿刺點置管處的臂圍進行對比, 并與穿刺后的臂圍進行對比分析;c.更換貼膜時, 手法要輕柔, 盡量以反折的方式向穿刺點緩慢去除貼膜[3];d.進行新貼膜更換時, 應對患者貼膜處進行按揉, 減輕患者疼痛感;e.為了確保體外導管處于無菌狀態(tài), 在將導管固定后, 需在連接器的翼形部位上貼上透明薄膜[4]。③還應該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 叮囑患者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 特別應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潔。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進行檢查, 切忌自行處理。患者應盡量穿著寬松異物, 避免觸碰穿刺點引發(fā)感染[5]。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患者的血栓形成、斷管、堵塞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中有8例發(fā)熱, 13例發(fā)生皮膚炎性反應,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73%;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發(fā)熱, 3例發(fā)生皮膚炎性反應,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8%;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堵塞、斷管及血栓形成情況 對照組中有5例(3.03%)患者血栓形成, 10例(6.06%)患者發(fā)生導管堵塞, 8例(4.85%)患者導管斷裂;研究組中有0例患者血栓形成, 2例(1.34%)患者發(fā)生導管堵塞, 1例(0.67%)患者導管斷裂;研究組在導管堵塞、斷管及血栓形成方面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攜帶PICC導管的患者是可以從事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 如吃飯、洗漱、如廁、上網等, 但要避免使用這一側手臂提過重的物體(建議負重不超過2 kg, 一般相當于一個熱水瓶的重量), 不用這一側手臂作引體向上、托舉啞鈴、打球等負重、反復屈伸、舉高及手臂大幅度運動的鍛煉, 以防導管移位。
PICC是一種有效、安全的靜脈給藥方式, 但是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 如果對導管護理過程中出現差錯則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如堵管、斷裂、感染等, 給臨床療效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對PICC導管實施正確的護理與維護很有必要。
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有效、科學的管理方法, 也是一種臨床策略[6], 集束化護理是標準的質量管理模式, 包含了導管維護材料、病房環(huán)境、手衛(wèi)生等內容, 能夠對導管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 大幅度的降低導管脫落、堵塞、血栓形成的幾率。通過本次實驗結果表明, 對PICC帶管患者應用集束化護理措施, 能夠顯著的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延長導管留置時間, 確保治療順利進行, 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丁榮楣, 王平, 郭宏, 等.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帶管出院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中的應用.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4(11):1861-1864.
[2] 唐紅蘭,陸啟琳,張梅. 集束化護理在PICC導管維護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雜志, 2011, 10(6):18-19.
[3] 繆景霞, 臧瑜, 周小平, 等. 腫瘤患者留置PICC致靜脈血栓的原因和集束化干預策略. 現代臨床護理, 2013(1):73-76.
[4] 尹悅. 集束化策略在降低腫瘤患者PICC導管脫管率中的應用. 中國護理管理, 2013(8):40-41.
[5] 楊麗娟, 徐兵, 邢彩英, 等. 集束化護理在早產兒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維護中的應用.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 40(10):1442-1444.
[6] 單君, 朱健華, 顧艷葒. 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10):889-891.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