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攀峰
看到“爺爺罵人孫女道歉”的新聞,想必不少人又要大發(fā)感慨:“不是好人變少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你看看,你看看,老年人的道德品質(zhì)怎么連一個小姑娘都不如?這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禮崩樂壞呀!”如果再聯(lián)想到之前媒體上曾經(jīng)報道過的諸如“公交車上女孩不讓座被老人扇耳光”之類的新聞,確實會讓人心生不快,影響心情,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問題增添一絲擔憂。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辈荒艽髦坝猩坨R”看世界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其實,如果能夠?qū)φ麄€事件有一個相對全面、客觀的認識,不急于下結(jié)論,很可能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對“老人罵公交司機孫女道歉”不必過分解讀。
首先,我們必須為這位懂禮貌的、善良的小姑娘點贊。俗話說:“胳膊肘不能向外拐?!钡牵巴詿o忌”,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面對受委屈的公交司機阿姨,這位小姑娘不假思索地上前道歉,并毫不留情地批評自己的爺爺,這是人性至善的自然流露,也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xué)校教育所合力催開的文明花朵,讓我們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感受到了濃濃的溫馨,確實值得欣賞,值得點贊!
當小孫女被問到為什么想到主動給駕駛員說“對不起”時,她說“那個阿姨很委屈”,當時公交車還沒進站,好多人都跑過去了,有人拍門,阿姨都沒開門,并讓大家到站牌處等車,“我也覺得這樣公平”。由此可見,小姑娘那樸實而堅定的話語無疑釋放出了這樣一個信號———公交司機阿姨的做法是正確的、公平的,而有些人在車還沒停穩(wěn)就拍門的行為是不文明的。營造文明、禮讓、有序的公交乘車秩序和環(huán)境人人有責,需要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共同努力,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水準。
不過,人心向善,“老人罵公交司機”的背后值得關(guān)注和思考。如果把罵公交司機的老人“一棒子打死”,未免有些武斷。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zhuǎn)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才有可能得出相對公允的結(jié)論。如果我們能夠詳細了解一下公交乘車的具體情況和老人的具體情況,估計很多人都會改變原有的看法。
具體到老人本人的情況,將心比心,愛子心切,隔代更親,哪一個爺爺會不愛自己的孫女呢?也許,正是由于擔心耽誤了孫女的學(xué)業(yè),老人在情急之下才會說出不理智的語言。事實也確實如此,小姑娘也特別體諒爺爺:“爺爺有腦梗,愛著急?!辈贿^她知道,爺爺一直很疼她,爺孫倆一直很親。由此可見,面對如此親密的家人,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繼續(xù)指責下去呢?也許,挨罵的公交女司機的委屈早已煙消云散了吧。面對如此疼愛自己孫女的爺爺,她也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吧。
總之,理解萬歲。人心向善,世界還是美好的,對“老人罵人孫女道歉”一事不必過分解讀。只要我們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終將煙消云散,晴朗的笑容將永遠浮現(xiàn)在人們的臉龐,我們整個社會的文明水準才會步步提高。
———摘自“中國文明網(wǎng)”
點評>>
針對“爺爺罵人孫女道歉”一事,作者站在“人心向善”的角度分析,認為不必對其過分解讀。首先,作者為在公交車上懂禮貌的善良小姑娘點贊,也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公交車駕駛員不到站不開車門的合理性;接著,深層挖掘老人粗魯行為的根源,并希望公交女司機原諒老人的沖動行為;然后作者呼吁,我們要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積極,提升社會文明的水準。文章脈絡(luò)清晰、層層深入,富有人文情懷,積極呼吁改善社會風氣,極具正能量。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