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苦難深處的童話
——滲透父愛期許的《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
○張曉玲
才翻了幾頁,就被這本書深深地打動,并且一口氣地把它讀完了。確實,它很好讀,因為它是一個父親寫給8歲女兒的信。因為女兒年紀小,不認識幾個字,那位做父親的就用漫畫的形式把他的生活和他對女兒的思念畫了下來。就這樣,一共畫了三年多,直到他們最終團聚,這位父親一共畫了61封信,畫了277頁紙。
這件平凡而又動人的事情發(fā)生在1969至1972年的中國。畫信的父親名字叫做丁午,他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一名美術編輯,同時又是一個漫畫家?!稒烟倚⊥枳印贰稒C器貓》這兩部日本動畫片最早的引進者就是丁午。
1969年到1972年的三年間,丁午被下放到河南黃湖干校,女兒小艾則和媽媽一起留在了北京。這是丁爸爸第一次那么長時間離開女兒。
畫畫是素日丁午和女兒最尋常的交流方式,所以,當丁午拿起筆第一次寫信給女兒,就畫下了三幅畫。第一幅,是他睡覺時把一只貓?zhí)叩搅颂焐?;第二幅,是他睡覺時夢到了小艾,小艾在跳猴皮筋,臉上的表情鮮活而快樂;第三幅,他介紹了他現(xiàn)在的兩位朋友:沈培叔叔和小梅哥哥,小梅哥哥手上還拿著釣鱔魚的鉤子。接下來的好幾封信,都畫了做父親的在干校農場的“新生活”:這里迥異于城市,連丁午自己都新鮮不已。斑鳩、蛇、青蛙、刺猬、野雞和野雞蛋、西紅柿,自己和小艾在河里游泳……都出現(xiàn)在他的畫里。
可是很快,真正的生活在這位來自大城市的畫家面前緩緩展開。那里面并非只有童趣與歡樂。
他開始了繁重的勞動。他要學會犁地、喂豬、放牛、趕車等等以前從來沒干過的活。原本執(zhí)畫筆的手要去抓鋸子、摸錘子、甩鞭子、扶犁頭、搬木頭……然而他畫給女兒看的,都是快樂的事情。要洗的衣服堆得比爸爸還高,這是多么好玩的事;褲子破了,有個阿姨替窘爸爸補好了——小艾也要學習去幫助別人呀;放豬的時候,就跟玩兒似的,豬很聽話,爸爸就可以躺著休息一會兒;干木匠活時手被錘子砸傷,老是好不了,治療時手上扎滿了針,他在旁邊畫個刺猬,還問女兒“你說好玩嗎?”……得了瘧疾,在床上躺了七天七夜,瘦得已經(jīng)不成樣子,丁午過后也特地告訴女兒“爸爸已經(jīng)好了,現(xiàn)在爸爸已經(jīng)和原來一樣棒了”,甚至還在旁邊畫了一個肌肉猛男做注解。
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之中,和孩子一起身處集中營的父親告訴兒子,這一切只是一個游戲,你要得到冠軍,必須忍耐、躲藏,遵守游戲規(guī)則。殘酷的人生真相被隱瞞之后,孩子眼中只剩下游戲的刺激與父愛的溫暖。身在北京的小艾收到遠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寄來的信,想必也是充滿了對遠方的期待,那里有高天和白云,有小河和草地,有牛、羊、豬、狗,還有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更有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父親。河南黃湖這個地名,對于小艾來說,一定是一個非常親切、非常生動的地方,那里的人與人、動物與動物都相親相愛,因為畫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動物,都有一張微笑的臉。
著名詩人王小妮在導讀里寫道:這本書是我們人類關于愛的一份證詞。今天拋家舍子遠離家鄉(xiāng)外出打工的群體,人數(shù)遠大于當年被下放干校的人員。新一代離家者面對留守鄉(xiāng)村的后代,努力做到的大多只是寄錢回鄉(xiāng),滿足孩子們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學。作為父輩,在精神上幾乎斷絕了對下一代的關照和撫慰,很少人去關注這樣的兩代人之間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認可和更細膩的親情的。
沒錯,這個“缺席”的父親以他能夠做的全部,用他所有的慈愛與才華,寫下他的思念和對孩子的期望,讓它們奮力飛過千山萬水,飛過所有艱苦與隔絕,來到孩子身邊,并陪伴她長大。對小艾來說,她親愛的爸爸從未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