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謝靈運是晉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詩歌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謝靈運在佛學方面也有頗深的造詣。本文選取謝靈運山水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了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以及佛教對謝靈運山水詩的影響。
【關鍵詞】佛教;謝靈運;山水詩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56-03
一、謝靈運的生平
謝靈運(385—433年),著名的山水詩人,他是東晉謝氏家族的后代,年少好學,飽讀詩書,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晉安帝義熙元年,謝靈運踏上了仕途。次年,謝靈運做了撫軍將軍劉毅的參軍,在劉毅做了豫州刺史以后,謝靈運依然追隨他,擔任其參軍。劉宋建國初期,因為嚴重打壓氏族,謝靈運的仕途頗為不順,被降職并出守永嘉郡。景平元年,謝靈運稱病辭官,離開永嘉郡,游歷山水。此后,他多次被啟用,但仍郁郁不志,寄情于山水,傾心佛法。
二、謝靈運與佛教
晉宋時期佛教盛行,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謝靈運也篤信佛教,佛教在他的一生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謝靈運在《廬山慧遠法師誄》中記載,大約在他十五歲的時就仰慕佛教高僧慧遠的大名,有志皈依。之后,謝靈運被貶為永嘉太守,此時他三十八歲。在官場失意之后,他選擇隱居,更加傾心于佛法,并把佛教視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如“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①(《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在臨終受刑之前,他還囑咐家人,要把他的胡須布施給佛門,并在《臨終》詩中寫道:“唯愿乘來生,怨親同心朕?!雹诒磉_了在仕途上的不得志,用佛教來安慰自己,寄希望于來世。謝靈運一生篤信佛法、廣結佛緣。如《高僧傳》中記載了謝靈運與知名高僧慧遠交往的事情,雖然謝靈運比慧遠小很多,但一直很仰慕慧遠,與他交往甚深,還應慧遠之邀作《佛影銘》。慧遠八十三歲去世以后,謝靈運為其立碑,并寫了《廬山慧遠法師誄》,誄文中記錄了慧遠的生平事跡,給予他極高的評價。謝靈運在永嘉任職期間,同法勖、僧維、慧驎等名僧往來密切,常常一同游歷于山水之間。此外,僧人法顯、慧琳、慧嚴、慧觀與謝靈運的交往也甚深。不僅如此,謝靈運隱居之時,還在自己的莊園內建經臺、講堂、禪室、僧房,接見僧人,并與他們探討佛法,如《山居賦》中記載:“面南嶺,建經臺;倚北阜,筑經堂。傍危峰,立禪室;臨浚流,列僧房?!敝x靈運傾心佛法,他對深奧精妙的佛學理論也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在佛學研究方面也頗有成就,他與僧人探討關于“頓悟成佛”,著有《與諸道人辨宗論》。此外,他還注釋《金剛般若經》,參與南朝改譯《大般涅槃經》,撰寫專著《十四音訓敘》。
三、佛教對謝靈運山水詩的影響
(一)題材方面
謝靈運一生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的詩文作品中很自然地體現(xiàn)了佛教思想。在選材方面,他的詩文與佛教有關的很多,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石壁立招提精舍》《過瞿溪石室飯僧》;碑銘《廬山法師碑》《佛影銘》;誄《廬山慧遠法師誄》《曇隆法師誄》;頌《和從弟惠連無量壽頌》《無量壽頌》;贊《和范光祿祗洹像贊三首》《<維摩詰經>中十譬贊八首》《緣覺聲聞合贊》等。謝靈運的佛教題材作品,有的是抒發(fā)作者的人生感悟,有的是贊美佛教高僧廣布教化的德行,有的是闡發(fā)佛教的義理。這些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展現(xiàn)了詩人與佛教徒的雙重品質。
(二)“空”
在佛教思想盛行的大背景下,謝靈運游歷山水之間,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謝靈運與當時著名的高僧慧遠交好,又受到道生的觀點影響。“慧遠宣揚的般若學,使謝靈運尚理,道生倡導的佛性論,又使他重情。謝靈運的山水詩既受到了佛教般若學的引領,又受到了佛性論思想滋養(yǎng)?!雹墼谥x靈運的山水詩中,代表般若學的“空”字出現(xiàn)較多,在《謝康樂集》中,出現(xiàn)了14次。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林登池上樓》)
海岸常寥寥??震^盈清思。(《游嶺門山詩》)
飛客結靈友,凌空萃丹丘。(《緩歌行》)
空班趙氏璧,徒乖魏王瓠。(《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
安排徒空言,幽獨賴鳴琴。(《晚出西射堂》)
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
清霄揚浮煙??樟猪懛ü?。(《登石室飯僧》)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石壁立招提精舍》)
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
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過白岸亭》)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齋中讀書》)
務協(xié)華京想,詎存空谷期。(《酬從弟惠連》)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入彭蠡湖口》④)
這些詩句中“空”字頻繁使用,謝靈運用這樣的佛家常用詞語來表現(xiàn)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描繪了自然山水的空靈幽寂,烘托出一種靜謐的氛圍,體現(xiàn)了詩人的宗教情懷。謝靈運詩文作品中的“空”,不是在字面上的簡單使用,而是將其內涵滲透在詩作之中。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描寫自然景物不僅僅局限于形色聲名外相,而且也體現(xiàn)了靈山秀水本身所包含的佛法真理,這些景色本身就體現(xiàn)了“空”的意蘊。于是,這些景物就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空靈幽寂的意境。如“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⑤,“清霄揚浮煙,空林響法鼓”(《登石室飯僧詩》)⑥,“飛客結靈友,凌空萃丹丘”(《緩歌行》)⑦。這些詩句清新自然,將景物寫得很有靈性,同時,謝靈運將自己的佛教情懷融入對山水景物的描述中。謝靈運繼承了般若學佛性本“空”的思想,又主張萬物皆有佛性,山水景物也不例外。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謝靈運以物象自在之形來審視外部世界,進一步拋開主觀情感活動,使萬物處于一種無差別的狀態(tài)中,從而參悟其中的佛性。謝靈運的詩作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登江中孤嶼》和《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都是對“澄懷觀道”的一種詮釋,在虛靜的狀態(tài)下,寄情山水,感悟山水,在對山水美景的描寫中融入了無所不在的佛性,讓我們從自然景象中領悟到其中所包含的理趣,從而獲得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愉悅,達到清明空靈的境界。唐代皎然在《詩式》說:“康樂公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fā)皆造極,得非空王之道助”⑧,這里的“空王”是指佛,皎然在《詩式》中對謝靈運詩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謝靈運詩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受到佛家思維的影響,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的作詩才能取得較高的成就。由于語言文字的局限性,詩歌要追求言外之意,這就超越了思維和語言的影響。在謝靈運的詩作中,“空”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但是他的在詩作中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佛教倡導運用般若空觀來觀照萬物,追求萬物空性和佛教空理,謝靈運正是將佛理融入山水景物之中,從中尋求寄托。如謝靈運詩作中“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亂流正趨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想像昆山姿,緬邈區(qū)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yǎng)生年?!保ā兜墙泄聨Z》)⑨謝靈運描寫了自然界中的山水美景,在醉心于山水的同時求道悟理,既體現(xiàn)了慧遠的自然山水觀,又做到了“真空”“妙有”的佛法。謝靈運的山水詩不僅受般若思想的影響,而且創(chuàng)作中也有世事人情的助推,這首詩用美景的無人欣賞來說明自己政治上不得志,并以怡然安居自慰惆悵。
(三)麗清并舉
佛教在晉宋時期盛行,“色空一如”是佛家重要的思想,影響了六朝審美觀。佛教中“色空一如”“佛性即我”的思想被氏族名流們欣然接納,并深刻地影響了士人的心態(tài)與審美情趣,他們既要追求外物聲色的綺麗清艷,又要享受心境的清寂澄澈,由此便產生了清麗的審美風格。謝靈運的詩清麗自然,如這些詩句“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登池上樓》)⑩,“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登江中孤嶼》)?,“江山共開曠,云日相照媚”(《初往新安至桐廬口》)?,沈約評價謝靈運的詩為“清辭麗曲”“英辭潤金石”,梁簡文帝則評價其詩為“謝客吐語天拔,出于自然”,這些評價都突出了謝靈運詩歌的特點——清麗自然。他的詩中“媚”字也多次出現(xiàn),這些“媚”字的使用,可以看出謝靈運對形態(tài)萬千的自然山水的關注,詩人經過精心錘煉而成的這些詩句,展現(xiàn)出自然山水明媚秀麗的風姿,同時也可以從清麗的山水之中感悟佛教“空”的規(guī)律,正如南朝梁鐘嶸的《詩品》卷上:“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另一方面,謝靈運的詩作對自然山水的描寫不加雕琢,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如“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密林含馀清,遠峰隱半規(guī)”(《游南亭》)?,“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這些詩句沒有用華麗的詞語,卻能展現(xiàn)出清新之美,因此,謝靈運的詩作清麗并舉。一方面,謝靈運描寫自然景物精雕細刻,窮盡極艷,極貌追新,重聲色形態(tài);另一方面,他又盡量在描寫的過程中超越萬物的形態(tài),在自然景物中滲透了佛教的情懷,最后表達了詩人頓悟之后的一種解脫。正如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價謝詩:“經營慘淡,鉤深索隱,而一歸自然?!?謝靈運詩歌的清麗風格代表了六朝時期的審美風尚,其詩之所以被推崇,正是因為精彩華妙與清麗自然相合。
四、結論
謝靈運是晉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詩歌方面。此外,謝靈運與佛教有不解之緣,在佛學方面也有頗深的造詣,佛教因素對謝靈運的山水詩影響頗深,從而形成了清新自然的獨特詩風,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注釋:
①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8頁。
②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頁。
③劉艷芬,《佛教與六朝詩學》,山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④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⑤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頁。
⑥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6頁。
⑦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6頁。
⑧皎然,《詩式校注》,人民出文學版社,2010年版,第115頁。
⑨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頁。
⑩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6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8頁。
?梁鐘嶸,《詩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6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8頁。
?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65頁。
?沈德潛著,《古詩源》,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頁。
參考文獻:
[1]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葛曉音選編.謝靈運研究論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4]黃節(jié)注.謝康樂詩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楊容.謝靈運佛學思想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版
[6]劉艷芬.佛教與六朝詩學[D].臨汾:山東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任仲夷(1983-),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