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村口有棵百年老樹,軀干彎曲、凹凸不平,長得難看極了,木匠們說它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別的樹早早就被木匠買走了,唯有它孤獨地立在村口,成為孩子們攀爬的玩物。有一天,一位園藝師偶然發(fā)現了這棵奇丑的老樹。“好樹!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樹??!雕琢一下,肯定是一件絕世之作!”他以比同品種樹木高出十倍的價錢買走了這棵奇丑的老樹。
園藝師的眼光美在“不拘一格”——樹農因其將一無是處的老樹賣出了意想不到的“最美價錢”,園藝師因其獲得了難得一見的“最美佳作”,丑樹也因其綻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美麗價值”……
教育者的眼光同樣也美在不拘一格。故事中的“丑樹”可以幸運地“綻放美麗”,一方面,是因為園藝師自身特別的“職業(yè)眼光”,他在搜集、培育、修整、鑒賞不同園藝作品的工作過程中錘煉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眼光”,也養(yǎng)成了“不拘一格”觀察、判斷不同園藝素材的習慣。即使遇到的不是丑樹,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職業(yè)習慣;另一方面,是因為園藝師自身特別的“創(chuàng)造眼光”,他們渴望用自己的眼光發(fā)現并擁有“可塑之材”,用自己的園藝技藝雕琢并培育出“絕世之作”,丑樹的出現自然讓他欣喜不已。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借鑒園藝師“不拘一格的眼光”去審視、修正自己在不同育人環(huán)節(jié)中的“習慣眼光”,才會讓自己的實踐對象在成長過程中盡早遇見“最美的眼光”。
教師的發(fā)現美在不拘一格。學生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各不相同,蘊藏于其中的“美麗價值”自然不會輕易被發(fā)現,要想避免和“丑樹”一樣被忽略、被漠視、被挖苦,甚至被歧視的情形,自然離不開教師不拘一格的“發(fā)現眼光”。首先,教師要多些“呵護的眼光”,時刻留心每位學生的身心狀況,全面分析、把握學生的需求變化,不斷審視和及時修正自己的“評價眼光”;其次,教師要多些“換位的眼光”,在實踐活動前多想一想學生的成長愿望、興趣取向,多體會學生的內心世界,主動摒棄過于機械、“自以為是”的想法和做法,主動改變一些不合時宜的施教目標、評價方式,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習慣。
學生的成長同樣美在不拘一格。學生因為不同的教育條件、自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各自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不同環(huán)節(jié)里都會有自己的“期望眼光”“進取眼光”“鑒賞眼光”。對于教師來說,這同樣是一種不可忽略的“教育資源”。首先,教師要及時激勵,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把握學生或淺或深的心理傾向、或易或難的成長沖動,及時給予學生恰當有力的激勵方式,促使學生滋生出清晰的“自信眼光”;其次,教師要及時引導,即時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品嘗成功的快樂;第三,教師要嚴格規(guī)范,始終不忘給予適當有效的紀律約束,磨練學生的意志、感染學生的品格。
學生在成長中不僅會有“愿景的差異”,也會有“眼光的差異”。尊重學生,自然需要教師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育人眼光”去關注他們不同成長階段的“成長眼光”,開展“最美的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