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識猷
17歲,我離家去北京上大學。此前從未離開父母獨自生活。除了讀書,別的一竅不通,不會煮飯洗衣,不懂疊被鋪床,還容易迷路。母親為此非常焦慮,天天敦促父親除了準備學費外,再額外教我些生存技巧。
于是,在出發(fā)前的晚上,父親跟我展開了一場關于人生忠告的對談。他說,不要玩極限運動,比如登山。母親在旁拼命點頭,順便把近幾年名校大學生死于登山的新聞給我捋了一遍。
“第二,不要吸毒。最后,不要出車禍,小心過馬路,坐車系好安全帶?!备赣H用深思熟慮的語氣說,“記住這3條就行了?!蹦赣H不點頭了。她轉(zhuǎn)頭瞪他,就這些?
“多了她也記不住嘛……”父親笑起來,他看著我說,在這3條上犯錯,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沒有后悔藥吃的事,不要做。至于其他的事,去試錯吧。只要活著,沒什么大不了。
保證活著,不斷試錯。很久以后,我在納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一書中,讀到了同樣的思想。塔勒布將事物分為3類:脆弱的,強韌的,反脆弱的。
生活就是99.9%的平淡日常加上0.1%的絕對意外,比如恐怖襲擊、金融危機、百年一遇的地震或洪水。在突發(fā)事件中,會遭受巨大打擊而無法復原的,就是脆弱的??梢詮驮?,就是強韌的。能不減反增,因此成長受益的,則是反脆弱的。
塔勒布認為,日常事件的風險難以預測,而極端事件的風險則根本不可能預測。你應該做的,是檢視自己屬于脆弱還是反脆弱。
用全部身家購買高風險的理財產(chǎn)品,是脆弱的。80%存定期,20%各種高風險投資,是反脆弱的。辭職回家相夫教子,是脆弱的。像愛因斯坦那樣,找一份專利審查員的穩(wěn)定工作,在業(yè)余進行物理前沿研究,是反脆弱的。
真正的鐵飯碗,不是永不失業(yè),而是永遠擁有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真正的安穩(wěn)道路,不是最多人走的路,也不是最少人走的路,是至少同時走兩條路。
你要保有盡可能多的選擇機會,要既保證生存,又不斷試錯。要在意外頻出的世界里,保證自己損失可控,收益無限。你先要是幸存者,然后才能成為成功者。
(秋風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