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大學畢業(yè)前夕,教授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考題:有甲、乙、丙、丁4個人,他們都身無分文,可甲欠著乙100元,乙欠著丙100元,丙欠著丁100元,而丁又欠著甲100元,也就是說,這4個人每一個人都欠著別人100元錢,同時他們又是擁有100元的債主。怎樣才能用一種最簡便易行的辦法解決這一矛盾,使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互不欠錢呢?
同學們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來。
“當然,靠他們自身是無法解決這一矛盾的,因為他們都身無分文,不可能拿出100元來還給別人?!苯淌谔嵝盐覀儭?/p>
他們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還有別的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呢?
“你們只知道把眼光盯住矛盾的本身,而不懂得把眼光引向矛盾的外面。”教授說,“很顯然,那4個人之外,還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只要甲暫時向外人借100元,那么甲就可以用這100元還乙,乙再用到手的錢還丙,丙還丁,丁還甲,就這樣,那100元又重新回到了甲的手里,然后甲把這借來的100元還給那個外人。于是,4個人都還清了債務,也都得到了別人欠自己的錢?!?/p>
我們恍然大悟,在人際交往中,“借”所帶來的奧妙。
“同學們,你們就要走上社會了,社會是一個更大的舞臺,當你們無法用自身的力量解決自身的問題時,要學會眼光向外,去借助別人的力量,去贏得別人的幫助?!苯淌谡f。
朋友事業(yè)有成。一次我問他事業(yè)成功的秘訣。朋友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出了一道游戲題:假設可樂兩元錢一罐,兩個空罐可以換一罐可樂,給你6元錢,你最多能喝幾罐可樂?
我在心里推算起來:6元可以買來3罐可樂,先喝掉兩罐可樂,再用兩個空罐換一罐可樂,于是有了第四罐可樂,再喝剩下的兩罐可樂,又用兩個空罐換來一罐可樂,獲得了第五罐可樂。于是,我說,最多可以喝到5罐可樂。而朋友說,他可以喝到6罐可樂。這怎么可能呢?
“怎么不可能呢?喝下第五罐后,你還有一個空罐,手中還有資源?!迸笥颜f。
“但一個空罐并不能換來一罐可樂呀!”我說。
“世上哪有沒用的資源呢?”朋友說,“你有一個空罐,別人也可能有暫時閑置的空罐,你可以先借別人一個空罐,便能用這兩個空罐換來第六罐可樂,喝完可樂后,再把空罐還給別人?!?/p>
聽了朋友的分析,我恍然大悟:一個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又能夠充分借助外力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蘭明芳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