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杰
一年前,在荷賽公布了獲獎名單后,我曾經寫下這樣的話:“荷賽對于社會問題的處理方式,是將其長期的社會問題變身為瞬間的社會事件,將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視覺邏輯轉譯為一種戲劇化的視覺美學。這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是優(yōu)勢所在,但如今,社會事件的頻繁度足以動搖荷賽的生存根基——那個總結性陳詞的新聞年會。那么我們就需要追問事件背后的運行機制,那些由社會學、政治學、語言學等構成的神秘人。當信息生產的主體變成信息重組、共享的主體時,我們需要發(fā)問:攝影記者,你如何看待這個轉變?有危機感嗎?新聞攝影,得跟上了?!?/p>
荷賽,精英主義的遺夢和代言人
我甚至就以往幾屆荷賽得出這樣的評價,“荷賽已變成新聞精英主義的遺夢和代言人”,這話不是在說讓所有攝影記者都離開報紙或所供職的媒體,而是說,荷賽,這個本來應該成為時代最及時的“批評者”,在某種程度上淪為媒體精英主義的饑餓游戲,即,明明可以有優(yōu)秀的大眾新聞圖片采集者,卻獨獨選擇媒體從業(yè)人員的新聞圖片,或者專業(yè)攝影師的,甚至,這個輻射圈可以劃定在主流媒體。
我們先從構成其價值體系的分類中看一看,荷賽共設置9個類別:一般新聞類、突發(fā)新聞類、體育類、當代熱點類、日常生活類、人物、自然、長期項目——個人項目、長期項目——團體項目。就這些分類來說,除去長期項目是由一定職業(yè)訓練的攝影記者去實現之外,其他幾個類別,不在媒體序列的大眾皆有其優(yōu)勢。拿突發(fā)新聞來說,在媒介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攝影記者很難說自己會是到達現場的第一人,而事發(fā)現場的每一個人會在第一時間拿出自己的手機進行拍照,最關鍵的信息往往會被這些人獲得,光這一項,就可以讓荷賽的價值變得可疑——他們對于突發(fā)新聞的理解,是在場者獲取的第一畫面所釋放出的信息重要,還是由姍姍來遲的攝影記者拍攝的延遲畫面所展示的畫面美學更重要?突發(fā)的價值核心是什么?
荷賽分類暴露出的問題是,不以新聞攝影所秉持的問題意識為出發(fā)點,而是以視覺形式為區(qū)分點,試想在當地熱點類里出現日常新聞有什么不妥嗎?或者說在日常事件里出現肖像也會有什么不適嗎?這中間的交叉如何界定,圖像敘事的語言邏輯如何避開一個本不應該回避的區(qū)域?荷賽也因為受到普遍批評有意去回避暴力視覺,但這不意味著要回避暴力本身。
這一再提醒我們援引電影《饑餓游戲》中的橋段:不管多么優(yōu)秀的一群競技者,只能有一個人活下來,而例外的活下來的那一個,不是因為愛情或任何一方死、則另一方抱定必死的決心打動了游戲規(guī)則制定者,而是:他們擔心僅存的兩人如果都赴死,則游戲規(guī)則會面臨挑戰(zhàn),失去權威性,甚至被這兩人的死解構。假如我們把這個案例移植到荷賽這個游戲里,那么,以新聞事件為藍本的選擇性投遞,分明是電影里受游戲設定的危險重重的奔跑,少數人的快樂,是通過這些事件的排演來獲得,最終公布一個年度代言人,從而不斷去強化一年一度屬于新聞的阿姆斯特丹時間。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這種做法無可厚非,甚至曾經引領了無數攝影記者對于問題的關注,但在媒介更迭如此之快的今天,卻難有蓬勃生氣,反而陷入了一場殘余陣地保衛(wèi)戰(zhàn),而這里,正是新聞精英主義僅有的家底。
由此,我們可以猜測,荷賽也覺察到自己的窘境,并且有望在來年做出新的嘗試,比如發(fā)一兩個獎給業(yè)余的事件在場者,以顯示他們與時俱進的立場,可是,我們似乎也不需要這樣的改變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別的人也不需要,攝影記者指望著它晉升為首席記者。
對于荷賽的渴望,或許也是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記者們的理想和夢遺,這些記者曾經胸懷抱負,還手持英雄主義的古典手環(huán),試圖對這個時代的新聞生態(tài)發(fā)出號令,他們總是帶著悲壯的餞行飯局出門,卻往往找不到問題的根源,這幾乎成了新聞消費主義的單邊行動,即,以一種自我感動(或媒體單位同好的感動)的姿態(tài),去努力晉升為媒體英雄,他們渴望這個時代龐大的用戶點贊,而這個點贊的最高形式,便是把按照荷賽設定的規(guī)則挑選的新聞照片發(fā)往含著WPP的郵箱,等待授銜。
英雄主義是荷賽用來喂養(yǎng)全球新聞從業(yè)者的精神乳汁,而英雄的愿景也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助推他們進入危險之地,或者事件的核心。這是故事的一半,這一半令人心動。故事的另一半是,他們要大張旗鼓地從英雄主義那里攫取利益。這一點,動情的觀眾是不易發(fā)現的,他們相信媒體英雄,而不去糾察,這種后現代主義社會中的媒體英雄的生產機制正是像荷賽這樣的媒體殿堂設定和激活的,他們需要這個劇場。
從這個角度來說,荷賽并未撇清它身上所攜帶的商品屬性,攝影記者根據它的規(guī)則來投遞作品,而它根據觀眾的喜好來定制視覺產品,最終符合他們所聲稱的“普世認知”。
被視覺占據的評委大腦
和所有的大獎模式一樣,年度照片是荷賽的新聞眼,而就2016年的年度照片來說,是荷賽在經歷了大量的視覺暴力批評之后的救贖性舉動——給予希望——只是這個愿景與圖像所展示出的信息令人心生疑惑:鏡頭通過鐵絲網,可以看到一個逃難的難民抱著孩子通過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邊境勒斯凱地區(qū)的鐵絲網。作品的題目叫《渴望新生》。荷賽評審團主席、法新社圖片總監(jiān)Francis Kohn說,“當我們看到這張照片時,就知道這是一張重要的照片。它簡潔有力,特別是鐵絲的象征意義。我們認為照片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難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這個問題一個強烈的視覺回應。我覺得這是一張很經典的照片,同時也是永恒的。它描繪了一個情境,但呈現方式是經典的,符合普世認知。”
對此,曾多次參與荷賽評選的新華社新媒體發(fā)展部主任黃文說,“這是張令人難忘的圖像。你見到的焦慮和緊張與許多出現在你眼前的圖像截然不同。它很微妙,表達了一位父親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將嬰兒交給了一個他渴望去到的世界。很了不起?!?/p>
……
幾乎異口同聲地在通過畫面細節(jié)贊美對生命的渴望,是視覺本身占有了評委的大腦,并將其與畫面的經典性發(fā)生銜接,這種銜接在之前的某一屆年度照片里體現出來:一個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像米開朗基羅的《圣母憐子》那樣,經典性產生了,評委們的古典藝術情結再一次閃爍,并通過已有的經驗圖像與投稿者進行迅速掃描和對接??墒?,請注意,在這樣一個全球媒體關注的年度照片里,問題缺席了,政治區(qū)隔缺席了,戰(zhàn)爭的劫難變成了溫暖的人生舞臺劇。盡管這張照片指向了本年度國際最關注并且持久的難民問題,但將一個備受關注的國際沖突演化為了一場生命接力的心靈告白。
這更加印證了齊澤克(Slavoj Zizek)的判斷,那就是“政治的文化化”:“政治區(qū)隔——被政治不平等或經濟剝削制約的區(qū)隔——被自然化和中立化為‘文化區(qū)別”,對于荷賽年度照片及其追隨的評委和觀眾來說,“寬容是它們的后政治代用品”。也就是說,在看這張照片的時候,暫且將戰(zhàn)爭拋之腦后,先生活在一張有關生命的照片里。這里沒有死難者的影子,甚至連他們的隱喻都沒有。
所以,我們可以說,荷賽不是關于新聞的機制,而是關于新聞獎賞的機制,一個由少數跟不上隊的精英主義構成的新聞嘉年華,由幾個評委主導的審美統(tǒng)一,所以,它的本質是慶祝,而不是提問;是消費,而不是監(jiān)督;是“先暫時就這樣吧”,而不是“要跟上了”。
我前面之所以說“跟不上隊”,是基于荷賽對信息采集方式和新生媒介催生的生產力的輕視,在一個本身就論時效的行業(yè),信息的采集主體隨著媒介的便捷早已易手,以身邊隨時隨地的圖像信息采集、反饋、分享和評價構成的立體傳播,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普遍生活方式,甚至個體隨手直播的網紅,也隨時會進入事件現場,或者他們的行為本身就已進入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對立面。如此語境下,我們如何看待由照片這個建立于“凝視”的媒介物的命運,也是事關圖像與事件表述之間所常有的憂慮。甚至,在荷賽那里,是作品,逼退了事件;是經典性,壓制了日常性;是審美先行,阻礙了問題意識;是遲滯,接替了在場。
這也一再顯示出問題的癥結:荷賽最終要獎賞的,還是那些最后“姍姍來遲”的人。他們既是后來者,也是精心保全了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