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君咨詢 叢龍峰
模糊化制度安排是個什么鬼?
文 | 和君咨詢 叢龍峰
越是整體性的頂層設計,越常表現(xiàn)出“方向既定、細節(jié)未明”的意涵,不搞一刀切,欲速則不達。
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確定”是事物的本來狀態(tài),“不確定”是由于人類認識上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而在中國傳統(tǒng)看來,世界本來就是不確定的,任何所謂“確定”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前段時間在武漢做學術交流,呂力副教授提出一個有意思的提法:模糊化制度安排。這種“模糊化”可不是因為語焉不詳,而是一種有意為之;它指的也不是辨證,甚或中庸,而是在目標明確、立場分明的前提下,選擇給出一組可供商榷的制度性解釋。
這很像是任正非所謂的灰色管理,“在這個變革時期,我們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須接受變革的事實,學會變革的方法。同時,我們要有灰色的觀念,在變革中不要走極端,有些事情是需要變革的,但是任何極端的變革,都會對原有的積累產生破壞”,正如任正非所說的,灰色不是指軟弱、妥協(xié),而是要求管理者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善于找到變通之法。
按照呂老師的觀點,由于模糊化制度安排存在多種解釋,而制度執(zhí)行時又必須選擇其中之一,因此在執(zhí)行時就有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1)需要時再協(xié)商;(2)必須在原定多種解釋范圍之內,確定行動方案;(3)結合即時情境進行解釋。也就是說,模糊化制度安排必然導致變通。已存在事先約定解釋權的情況下,制度執(zhí)行的過程中就不需要再協(xié)商,而是由其中有解釋權的一方獨自對制度進行解釋然后執(zhí)行。
這一視角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制度推行中的不易,尤其涉及到多層面、多群體的利益沖突,模糊化制度安排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漸進之法。因此,越是整體性的頂層設計,越常表現(xiàn)出“方向既定、細節(jié)未明”的意涵,不搞一刀切,欲速則不達。
此輪國企改革倍受關注。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指導意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方面,繼續(xù)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一大亮點是國企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向“管資本”;另一方面,“堅持分類推進,把握好改革的次序、節(jié)奏、力度”,“堅持因地、因業(yè)、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這中間似乎也有模糊化制度安排的特點。
呂老師認為,除了應對復雜局面時的一種選擇,模糊化制度安排在中國情境下也具有哲學態(tài)度上的合法性基礎: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確定”是事物的本來狀態(tài),“不確定”是由于人類認識上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而在中國傳統(tǒng)看來,世界本來就是不確定的,任何所謂“確定”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文化究竟對管理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是一個難解之題,因為從哲學到行為之間的證據(jù)鏈太長了。學者們或許更應在中觀層面的理論建設上下功夫、例如制度理論、組織演化理論、組織學習等。制度環(huán)境比認知哲學更直接的影響著管理者們的抉擇,這是國企改革的意義,也是學界應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