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花
[摘要]高中歷史教師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歷史事實教育的重任。對處于正在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學生而言,歷史課堂同時也是深入思考的場所。文章就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 合作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90100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倡導改變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開放式、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其中合作學習是最為主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加深對間題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合作學習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問題設計
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學生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目標,需要將原本的歷史講解轉化為提出歷史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歷史探究行動的動力。
在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啟發(fā)性的問題是保證整個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重要前提。根據(jù)心理學的相關資料可以知道,“問題”是可以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的一個動機?!耙烧?,思之始,學之端也”。問題的提出能夠推動學生進行深入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
有了教師精心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圍繞問題開展多方面的思考,不同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交流。在進行思想交流的同時,學生之間的了解、默契程度也會一步一步加深,這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講述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時,教師可以把鴉片戰(zhàn)爭的有關問題轉化為比較有深度的歷史問題,比如“如果將背景轉換為現(xiàn)今的中國,那么曾經的鴉片戰(zhàn)爭可能是怎樣的?”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對有關歷史事實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當今的世界形勢進行思考。
二、合作學習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資料補充
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歷史資料的引入能夠為學生拓寬視野,使學生對歷史事實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歷史資料方面,可以采用教師提供的一部分,另外的部分可以由學生自己查找。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提升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及其相應的責任。例如,探討上文所提及的有關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問題時,學生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對資料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任務的分配。這樣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整個歷史問題有整體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學習也就更加具有針對性。
三、合作學習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合理布置場所
高中歷史教師想要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就需要營造適應該種學習模式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要對學生在教室的座位布置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原本的一人一桌獨立學習的課堂布置需要轉換成多人一組。根據(jù)已劃定的學習小組,學生可以在小組所在的區(qū)域進行歷史問題的討論,這樣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討論學習,相互交流看法,激發(fā)彼此的靈感,共同進步。與此同時,開展合作學習可以使小組成員互相激勵,敦促每個人努力學習,對班級學風建設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獨立學習的模式被打破,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時,不僅僅討論相關歷史問題,往往也會夾雜著其他問題的交流,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例如,在進行鴉片戰(zhàn)爭的問題探討時,學生需要對與之相關的歷史背景、人物進行了解,在此過程中,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故事很多,于是就往往出現(xiàn)學生只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忘了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總之,合作學習策略如果運用得當,能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有力的推動作用。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恰當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對歷史事實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掌握。
[ 參 考 文 獻 ]
[1]陳星云.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9.
[2]闕仁鎮(zhèn).高中歷史課堂生成性教學探討[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