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黎,邵瑛,張蕙,李麗麗,張蕓
(陸軍總醫(yī)院干部病房一科,北京 100700)
?
·臨床研究·
銀離子敷料聯(lián)合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用于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穿刺點感染的效果
周黎黎,邵瑛,張蕙,李麗麗,張蕓
(陸軍總醫(yī)院干部病房一科,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觀察銀離子敷料預防及治療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后穿刺點感染的效果。方法將61例PICC穿刺置管的患者按留置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1例)均采用常規(guī)消毒置管后貼IV3000透明貼膜,觀察組(30例)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后覆蓋銀離子敷料后貼IV3000透明貼膜,觀察兩組的感染情況和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換藥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844,P=0.000)。結論使用銀離子敷料和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預防治療PICC穿刺點的感染,可以減少換藥的次數(shù)、有效地控制感染。
[關鍵詞]導管相關性感染; 導管插入術,中心靜脈;消毒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 是指經(jīng)外周的靜脈(如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等)穿刺插管,使導管末端置于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導管[1]。由于藥物自上腔靜脈直接輸注進入心臟內,PICC可用于降低藥物性靜脈炎發(fā)生率,避免了藥物的局部滲漏而引起嚴重的后果。PICC可作為藥物主要輸入手段,其安全、使用周期較長、操作及維護較簡單所以被廣大醫(yī)護人員和患者所接受,但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局部感染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早期感染可表現(xiàn)為局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進展期可出現(xiàn)穿刺點周圍炎性分泌物,嚴重感染者可能會發(fā)展為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因此,預防及治療PICC留置導管的局部感染,是臨床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從留置PICC導管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1例,比較兩者感染情況和治療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61例在我科行PICC置管接受化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30例;年齡48~76歲,平均(61.5±5.4)歲;胃癌12例,乳腺癌15例,肺癌19例,淋巴瘤3例,其他腫瘤12例。按留置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PICC管的型號、病種、血管的條件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期臨床對照研究。兩組患者在置管前均無身體感染,穿刺點均選擇上臂內側貴要靜脈,在B超的引導下由專人按照操作流程,在無菌操作室內進行一次性穿刺成功并置入由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4Fr型號三向瓣膜型PICC導管。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消毒,75%乙醇+0.5%聚維酮碘溶液各3遍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圍皮膚后進行穿刺。觀察組:患者均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消毒3遍穿刺點及周圍皮膚后進行穿刺。兩組患者消毒面積及消毒手法步驟均一致。對照組:置管完成后均采用無菌紗布按壓穿刺點10 min后,用無菌紗布對折成2.0 cm×2.0 cm大小覆蓋穿刺點上,再用透明敷料粘貼固定,最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4 h后撤掉彈力繃帶,常規(guī)消毒后僅用IV3000粘貼固定。觀察組:置管完成后用紗布按壓穿刺點10 min后,用無菌銀離子敷料對折成2.0 cm×2.0 cm大小覆蓋穿刺點上,再用IV3000粘貼固定,最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4 h后撤掉彈力繃帶,78 h后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消毒后僅用IV3000粘貼固定。均指導患者在1周內要減少穿刺側上肢的活動,洗澡時可用保鮮膜及毛巾包扎給予保護,如發(fā)現(xiàn)卷邊或污染等現(xiàn)象,一定及時消毒并更換敷料。
1.3判斷標準和觀察指標美國疾控中心定義局部感染為:導管的入口處有紅腫、硬結、膿性分泌物[2]。感染的程度分為:導管入口處有紅腫的為輕度感染,有硬結的為中度感染,有膿性分泌物的為重度感染[3]。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感染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844,P=0.000)。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感染程度及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19.844,P=0.000
3討論
預防與控制局部感染關鍵在于出口護理和敷料應用。目前PICC穿刺點的常規(guī)消毒是用碘酊加乙醇脫碘消毒,這兩種消毒劑都具有揮發(fā)性,所以難以持久發(fā)揮滅菌作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具有速效殺菌作用,可以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醫(y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空氣中致病菌及致病性酵母菌,可適用于注射部位的皮膚、手術部位周圍皮膚的長效殺菌和防護。且藥性溫和,易清潔,無異味,不易污染衣物,對皮膚沒有刺激性。該藥主要成分為葡萄糖酸氯已定和乙醇,在1 min后可達到消毒效果,且涂擦處的皮膚易干燥,能夠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和操作[4]。從而減少了穿刺時及換藥時皮膚暴露時間過長所引起的穿刺點感染。
銀離子敷料利用銀離子緩釋原理,具有強大抑菌能力,能阻止細菌快速生長,是天然的廣譜抗菌劑。經(jīng)大量臨床驗證和實驗室分析,低濃度的銀離子釋放可不經(jīng)過體內代謝,無毒、安全環(huán)保[5-7]。銀離子敷料還利于傷口愈合,減少傷口滲液,更換敷料的間隔時間長,保持創(chuàng)口濕潤等特點[8-9]。其3D發(fā)泡的結構,能夠快速吸收穿刺點的滲出液及周圍皮膚蒸發(fā)所產生的水分,可防止局部皮膚的浸漬,從而能夠有效阻斷細菌滋生;尤其是敷料內含有銀離子化合物,具有強大抗菌能力,對于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作用時間較長時也不會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其質地柔軟且不易粘連的特點,可避免更換貼膜時對導管的機械性牽拉。同時此敷料可7天換1次藥,可減少了換藥過程中感染的發(fā)生。用銀離子敷料來覆蓋穿刺點可避免完全用透明敷料覆蓋穿刺點所引起的細菌繁殖增快風險[10],達到長效抑菌抗感染的目的[11]。
總之,使用銀離子敷料和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預防和控制PICC穿刺點感染,可以減少換藥的次數(shù)、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有效地控制感染[12]。
參考文獻
[1]施冰芳,周玲麗,鄭漫艷,等.銀離子抗菌敷料治療PICC置管穿刺點感染的療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7):528-529.
[2]董建英,王阿麗,李勇,等.經(jīng)外周靜脈植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國內外進展[J].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6,12(13):1199-1201.
[3]耿輝,王冰,南虹.惡性腫瘤病人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穿刺點感染因素及預防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9):1705-1706.
[4]褚春飛,沈超君,王蕾.葡萄糖酸氯已定用于PICC維護時的皮膚消毒[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9):838-839.
[5]Wilkinson LJ,White RJ,Chipman JK.et al.Silver and nano particles of silver in wound dressing:a review of efficacy and safety[J].J Wound Care,2011,20(11):543-549.
[6]Percival SL,Thomsa J,Linton S,et al.The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silver on antibiotic-resistan bacteria isolated from burm wounds[J].Int Wound J,2012,9(5):488-493.
[7]Belcaro G,Cesarone MR,Errichi BM,et al.Silver oxide ointment wound dressing in venous ulcerations:hone,self-management[J].Panminerva Med,2011,53(3):29-33.
[8]劉慧玲,黃才蓉,羅蓉.康惠爾銀離子泡沫敷料在治療Ⅲ期壓瘡中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與實踐,2013,10(1):109-110.
[9]陳賽喜,吳碧昭.銀離子抗菌劑外用治療壓瘡26例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9):1695-1696.
[10] 吳碎秋,吳海珍,閔小彥.銀離子抗菌敷料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1971.
[11] 金娟,周曉敏.藻酸鹽銀聯(lián)合透明貼預防肺癌PICC導管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的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2):20-22.
[12] 陳長貴.活性銀離子抗菌液治療吸煙引發(fā)的急性咽炎60例[J].中國藥業(yè),2013,22(13):72-73.
作者簡介:周黎黎,主管護師,Email:1412153219@qq.com 通信作者:邵瑛,主管護師,Email:13621124760@139.com
中圖分類號:R47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4.027
(收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