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聃
這些稀松平常的經(jīng)歷如果吸引了比爾的注意就會變成一種驚喜,就像收到神秘愛慕者的情書一般。
“在我所有認識的人當中,比爾是唯一一個聽說時裝周趕上下雨或下雪會竊喜的人?!薄禝nStyle》時尚總監(jiān)埃里克·威爾森(Eric Wilson)說,“那就意味著人們將打扮得不太一樣,時不時還要穿著不宜運動的鞋子跳過水溝?!倍@無疑是比爾最喜歡的拍攝主題之一。埃里克口中的比爾就是剛剛過世的街拍鼻祖比爾·坎寧漢(Bill Cunningham),被稱為時尚歷史學家的《紐約時報》攝影師。
1929年,比爾出生在波士頓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里。他的言談舉止中依稀能感受到新英格蘭地區(qū)的特質?!拔覀兊囊粋€同事覺得他說話的聲音,聽起來像佛蒙特州的老五金商店老板。”《紐約時報》記者加布里埃爾說。
比爾第一份和時尚沾邊的工作是兼職做邦維特·特勒百貨公司的貨柜管理員,他特別喜歡盯著午休時間來往的過路人看,然后在心里幫他們重新搭配一下當天穿的衣服。在哈佛上了一個學期之后比爾就輟學了,搬到了紐約和叔叔一起住。“我的家人非常希望我從事廣告業(yè),因為他們怕我對女性服裝的癡迷越陷越深。”2002年比爾在《比爾采訪比爾》的文章中寫道。
然而,這還是沒能阻止比爾踏進時尚的大門,他先是開了一家帽子店。1949年,父母對他在職業(yè)上的壓力,讓比爾搬離了叔叔家,打算獨立。“我沿著東五十幾街區(qū)一直走,想找一間空屋子,終于讓我在第52街找到了一間?!彼悦刻鞛榉繓|打掃房間為交換條件租用了閣樓。也就是在那兒,比爾開始了帽子的創(chuàng)作。
雖然門臉很小,樓梯也窄,比爾還是成功吸引來了名聲赫赫的客人,例如那幅《未完成的羅斯?!返淖髡咭聋惿住ど勐蟹颍‥lizabeth Shoumatoff)。“房子后院有個荒廢了的小花園,中心是個老式的西班牙噴泉。這是我人生第一場時裝秀的場地,當時只有一位媒體人參加,她就是維吉尼亞·珀坡(Virginia Pope)?!本S吉尼亞讓比爾第一次登上了《紐約時報》的版面,雖然只是一小段關于他帽子品牌William J.的描述。
朝鮮戰(zhàn)爭讓比爾中斷了這次創(chuàng)業(yè)。戰(zhàn)爭結束后,他回歸了帽子設計一段時間后開始了媒體工作,先后在《女裝日報》和《芝加哥論壇報》任自由供稿人。經(jīng)過和時裝秀場的對比,比爾發(fā)現(xiàn)街道上才是人們解讀設計師創(chuàng)作想法的最佳場所。
70年代以后,他開始穩(wěn)定地給《紐約時報》供稿,但直到1994年才正式入職。要不是因為在拍攝過程中被一輛卡車撞到的他需要一份醫(yī)療保險,比爾會這樣徹底自由下去。
騎著自行車,他用老式尼康相機為《紐約時報》的“在街頭”和“晚間時分”兩個專欄掌鏡,記錄了穿梭于紐約的時尚人士的日常,一拍就拍了快40年。連安娜·溫圖爾都曾表示過:“我們都在為比爾盛裝打扮?!北M管如此,比爾的打扮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和時尚有什么關系。他常年穿著一件藍色掃街工人制服,就因為這衣服口袋多,也方便清洗。
比爾·坎寧漢拍攝最多的模特之一謝爾曼
事實上,早在“二戰(zhàn)”之后比爾就已經(jīng)街拍了。服裝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認為比爾是紐約市對于過去四五十年來時尚變遷最有發(fā)言權的人?!拔耶敃r用的是盒式相機,很便宜的那種。問題是我那時太害羞了?!彼拇蠖鄶?shù)照片都從未出售或發(fā)表,“這些照片都是為我自己拍的。我感覺自己在偷路人的影子,只要不用于商業(yè)用途我就沒那么自責?!?/p>
雖然在2008年法國文化部就授予了比爾法蘭西藝術及文學騎士勛章,大眾對他的了解還是基于2010年的紀錄片《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要說比爾是街拍鼻祖,還應該加上一個前綴“時尚街拍”。畢竟,自從有攝影技術就有了街拍。在歷史學家科林·韋斯特貝克(Colin Westerbeck)與攝影師喬爾·邁耶羅維茨(Joel Meyerowitz)合著的《旁觀者:一部攝影史》(Bystander: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一書中,記載了第一張街拍的照片出現(xiàn)在1877年。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托馬森將它命名為“倫敦的街邊生活”。
攝影師塞繆·科爾特赫斯特(Samuel Coulthurst)是第一批有意識地用圖片記錄歷史演變的攝影師。10年間,他偽裝成收廢品的人默默拍攝索爾福德市場,創(chuàng)建了一個有200多種視角的圖集??茽柼睾账固睾芮宄@些圖片是在為未來做參考資料。
他在1895年寫道:“我們的那些市集交易,如街頭藝人、小販、磨剪刀工等,很快會成為過去。他們的影像將和古跡的影像一樣有價值?!?/p>
事實上,《時尚》和《芭莎》在做類似的事情,只不過他們關注的只是社交活動上的名人。比如50年代,模特西蒙娜·德·艾恩庫爾(Simone DAillencourt)穿著設計師外套和夸張的帽子漫步在紐約或倫敦的街頭。那時即便對時尚雜志來說,街拍也不能被劃為“主流”。從70年代起,比爾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
可他的標準和雜志恰恰相反,鏡頭里的衣服比穿衣服的人更重要。一次巴黎舞會上,喬·迪馬喬與瑪麗蓮·夢露一同走進廳廊,他卻被名氣完全沒法和前兩者比的費城的T.查爾頓·亨利夫人迷住了,只因為亨利夫人那天的衣服更符合比爾的審美。
比爾后來也解釋過,他不喜歡明星穿著借來的衣服。只有在所有人都穿著自己花錢買來的衣服的場所里,比爾才覺得舒服。據(jù)大衛(wèi)·洛克菲勒透露,正是這種就“服裝”論“服裝”的態(tài)度,讓比爾成了布魯克·艾斯特(Brooke Astor) 100歲生日宴會上唯一受邀的媒體人。
要說街拍的畫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擺拍,這也是科爾特赫斯特選擇偽裝的原因。法裔美籍時尚攝影師大衛(wèi)·盧拉斯基(David Luraschi)為此經(jīng)常選擇從背后拍攝目標模特?!皩ξ襾碚f風格是一種色彩、一種態(tài)度,或者是一種對話。擺拍就失去了這些自然性。”
而比爾則是盡量隱藏自己,快速地按下按鍵,定格每一個動態(tài)畫面??ㄩT看著比爾在1986年拍攝的那張自己的“跨水溝圖”時,笑著說:“照片里的我看起來跨得并沒有實際那么費勁?!?/p>
雖然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尚街拍已經(jīng)開始流行起來,它真正的普及期是2000年之后。受眾迅速膨脹,具有影響力的博客Sartorialist在2005成立了,同時崛起了一系列雜志街拍攝影師,如伊萬·羅迪克、湯米·唐等。
原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編輯攝影和街拍處于和諧共存的狀態(tài),直到專注于街拍和人類學問題的美國學者布倫特·魯伐斯開始質疑:“從什么時候開始,攝影師把注意力從T臺的模特身上移到了大街上的普通人?”
他得出的結論是:“過去,街拍是用來記錄真正的時尚,它是時尚雜志的一種替代品。而一旦它開始拍攝時尚出版物讀者有興趣看到的各種人時,這就變成了行業(yè)內(nèi)的事而不再是大眾的日常生活了?!薄都t袖》雜志的高級時尚專題編輯凱瑟琳·奧默羅德認為,街頭風格對同齡人有著“不可估量”影響力:“我們還是按自己的風格打扮自己,只是多了一點點活力?!?/p>
然而,面對街頭風格等同于時裝周風格的呼聲越來越高時,多倫多街拍攝影師丹尼爾·金表示:“街上這種亂穿衣現(xiàn)象,與其說它們是有問題的,不如說它們在促進創(chuàng)新和驅動流行趨勢。”無論審美如何,這些看似“過頭”的搭配正式前沿風格的實驗階段。對于這些出其不意的街拍模特來說,他們最不會在意的問題就是這些衣服穿在我身上是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看。
比爾·坎寧漢攝影作品
對于像比爾這樣的資深服裝愛好者來說,那些搭配的動機和靈感來源很多都是一目了然,甚至對T臺上的設計師也是如此。一次,他看出川久保玲的乞丐解構裝靈感來自紐約街頭撿拾破爛的老婦人,后者不久后便承認了。
出現(xiàn)在比爾作品里最多的地方莫過于曼哈頓的街道,尤其是第五大道和第57街。人們也習慣了見到他就跟沒見到一樣繼續(xù)前行,他們知道這是比爾最希望看到的狀態(tài)?!叭欢?,每周日打開報紙一些人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上班、看牙醫(yī)或買東西時的姿態(tài)。”波道夫·古德曼百貨公司(Bergdorf Goodman)的女裝總監(jiān)琳達·法戈對《紐約客》說,“這些稀松平常的經(jīng)歷如果吸引了比爾的注意就會變成一種驚喜,就像收到神秘愛慕者的情書一般?!?/p>
這些年來,比爾共騎過了30多輛自行車。他從不在乎酬勞,也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贊助。每當有人開始鄭重其事地談論時尚的時候,他就會說:“小心,不要掉進了富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