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新疆阿舍勒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哈巴河 836700)
?
某高硫選鋅尾礦再選銅試驗研究
李光耀
(新疆阿舍勒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哈巴河836700)
摘要本文以某銅鋅多金屬硫化礦選鋅尾礦為研究對象進行選銅試驗研究,針對該尾礦中含硫高、含銅礦物嵌布細的特點,采用細磨優(yōu)先選銅工藝實現銅的有效回收,細磨至-0.03 mm 90%,經“一粗-二掃-三精”銅硫分離閉路流程,可獲得銅品位6.61%、銅回收率45.21%銅精礦,將該銅精礦與現有生產的銅精礦混合,綜合提高銅回收率3.74個百分點,取得了較好的選礦效果。
關鍵詞選銅試驗硫化礦高硫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2.032
某銅鋅多金屬硫化礦選鋅尾礦中還含有少量黃銅礦和砷黝銅礦,含銅0.5%~0.6%,銅回收率約8%,可考慮進一步回收。筆者經過系統(tǒng)研究,采用細磨工藝,進一步提高含銅礦物解離度,經“一粗-二掃-三精”銅硫分離閉路流程,可獲得銅品位6.61%、銅回收率45.21%銅精礦,銅富集比可達12倍,取得了較好的選礦效果。同時該銅精礦可混入現有銅精礦中,綜合提高銅回收率3~4個百分點。
1.1化學多元素分析
試驗樣品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試驗樣品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從表1數據可知,該試驗樣品中可回收的主要金屬為銅。
1.2物相分析
試驗樣品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銅物相分析結果 %
從表2數據可知,該試驗樣品中所含的銅礦物仍以硫化銅礦物為主。
1.3工藝礦物學研究
工藝礦物學研究表明,該樣品中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含量占90%以上,其次為黃銅礦、砷黝銅礦及閃鋅礦;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和少量碳酸鹽礦物。樣品中黃銅礦、砷黝銅礦及閃鋅礦的解離情況較差,三種礦物的解離度分別為52%、46%、39%,要得到較好的解離,磨礦細度需達到0.02 mm;黃鐵礦的解離情況較好,解離度達95%,未解離部分主要與黃銅礦、砷黝銅礦及閃鋅礦構成連晶或包裹。因此,要進一步回收其中的銅和鋅,需細磨打開包裹。同時極高的硫銅比(硫銅比=86),將對銅硫分離造成極大的影響。
根據工藝礦物學研究和探索試驗結果,確定選礦工藝流程為再磨優(yōu)先選銅,具體原則試驗流程見圖1[1-5]。
圖1 原則試驗流程圖
3.1磨礦細度對選銅的影響
試驗條件:礦漿濃度30%,pH值11.5,丁黃藥用量20 g/t,2#油用量5 g/t;試驗通過變化磨礦細度,考察磨礦細度對選銅的影響,具體試驗結果見圖2。
從圖2試驗結果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粗精礦銅回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銅品位則呈下降趨勢,綜合考慮,較合適的磨礦細度為-0.03 mm 占90%。
圖2 磨礦細度對選銅的影響
3.2 pH值對選銅的影響
試驗條件:磨礦細度-0.03 mm占90%,礦漿濃度30%,丁黃藥用量20 g/t,2#油用量5 g/t;試驗通過變化礦漿pH值,考察不同礦漿pH值對選銅的影響,具體試驗結果見圖3。
圖3 pH值對選銅的影響
從圖3試驗結果可知,隨著pH值的增加,粗精礦銅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銅品位變化不大,綜合考慮,較合適的pH值為11.80。
3.3丁黃藥用量對選銅的影響
試驗條件:磨礦細度-0.03 mm占90%,礦漿濃度30%,pH值11.80,2#油用量5 g/t;試驗通過變化丁黃藥用量,考察不同丁黃藥用量對選銅的影響,具體試驗結果見圖4。
圖4 丁黃藥用量對選銅的影響
從圖4試驗結果可知,隨著丁黃藥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銅回收呈先上升趨勢,但當用量超過20 g/t時,回收率上升趨勢趨緩,而銅品位則呈下降趨勢,綜合考慮,較合適的丁黃藥用量為20 g/t。
3.4閉路試驗
在以上條件試驗基礎上進行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5,試驗結果見表3,銅精礦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4。
圖5 閉路試驗工藝流程圖
表3 閉路試驗結果 %
表4 銅精礦多元素分析結果 %
由表3~表4試驗結果可知,經“一粗-二掃-三精”閉路流程,可獲得銅品位6.61%、作業(yè)銅回收率45.21%銅精礦,銅富集比達12倍,取得了較好的選礦效果。由于礦山現有生產的銅精礦品位較高(銅品位20%),可將再選獲得的低品位銅精礦混入,混入后銅精礦品位仍達17%以上,為合格銅精礦,因此,高硫選鋅尾礦再選可增加銅回收率3.74個百分點。
(1)某銅鋅多金屬礦選鋅尾礦中含有0.5%~0.6%的銅,但黃銅礦、砷黝銅礦等含銅礦物嵌布極細,銅回收較為困難;同時樣品中含硫較高,硫銅比達86倍,銅硫分離也十分困難。
(2)針對樣品性質,采用細磨優(yōu)先浮銅工藝,經“一粗-二掃-三精”銅硫分離閉路流程,可獲得銅品位6.61%、銅回收率45.21%銅精礦,銅富集比可達12倍,取得了較好的選礦效果。
(3)鋅尾再選獲得的銅精礦可與現有生產的銅精礦混合,可將現有銅回收率提高3.7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許時.礦石可選性研究[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胡熙庚,黃和慰,毛鉅凡,等.浮選理論與工藝[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1.
[3]魯軍.鋅硫分選尾礦浮選回收銅的試驗研究[C].中國采選技術十年回顧與展望,2012∶746-748.
[4]湯小軍,李拓,蔡俊峰.某高硫難選銅鋅礦試驗研究及工業(yè)實踐[J].四川有色金屬,2007(04)∶18-22.
[5]沈衛(wèi)衛(wèi),焦江濤,汪庭成,等.阿舍勒銅礦鋅硫分離作業(yè)尾礦浮選回收銅及伴生金銀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0(2)∶5-8.
收稿: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