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立康
在新課改十幾年之后,教師都會強調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倡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但當孩子提出比較尖銳的問題時,我們的老師能夠坦然而愉快地面對嗎?兒十年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課堂上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老師借助單篇課文來上分析課,分析課文是教學的主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20世紀50年代“紅領巾教學法”的基本形式。它所適應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文化呢?是以知識傳遞為基本任務的傳統(tǒng)教學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幾乎每一位教師在潛意識里都認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是正確的。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幾乎都是學生與自己的認識一致,或者說,都希望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如果個別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教師往往是難以接受的。這也說明,語文課堂教學的習慣勢力還很強大,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距離還相當遙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語文教學改革的艱難和迫切。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吳欣歆、許艷老師主編的《書冊閱讀教學現(xiàn)場》問世了。這本以整本書閱讀為內容的教學案例,涉及語文課程、教材、教學等幾個主要方面的改革:倡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再是以教師的講析為主,而是采用略讀、精讀、專題研究、讀寫一體、研討交流來構建;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代之以學生的閱讀、批注、交流、寫作、研討乃至表演、辯論等更多樣的學習方式。這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順應時代發(fā)展、大膽創(chuàng)新的全方位改革,為當今多樣的語文教學改革貢獻了一份獨到的思考和理解。
從語文單獨設科以來,我國的語文教材基本沿用《昭明文選》模式,語文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是“課文”,單篇課文研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形態(tài)。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單篇課文的優(yōu)勢顯著: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對完整的教學內容,同類課文的組合彰顯文體基本特點,學生集中一段時間學習某類文體,比較容易形成完整的概念。與單篇課文相比,整本書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亦有其獨特優(yōu)勢: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可能都會出現(xiàn)在一本書中,而且會交替出現(xiàn),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學生集中一段時間專注于一本書,能夠更好地建構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因此,早在20世紀20年代,語文教育研究者就已經看到了整本書的教學價值,并提出了用整本書推進語文教學的主張。但由于社會資源的匱乏,整本書閱讀很難在當時的學校教育中落地生根。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學生擁有一本書或多本書并非難事,在各種技術的輔助下,學習的時空界限已被打破,如今,整本書閱讀走進學校教育恰逢其時。
讀哪些書,怎樣確定這些書的教學價值,怎樣組織教學才能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發(fā)展?這本書從編寫體例和教學案例兩個方面為大家提供了借鑒。
這本書選取了很多經典名著,如紅色經典《紅巖》,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京味小說《四世同堂》,寓言體小說《海鷗喬納森》,科幻小說《三體》,人物傳記《蘇東坡傳》《渴望生活:梵高傳》,散文集《孩子,你慢慢來》等;非文學類文本只有《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一本,嘗試、分享的意味多于示范引領。
這本書的編寫體例實實在在。每個案例設有“書冊名片”“教學價值”“學程設計”“教學現(xiàn)場”和“專家視角”等5個板塊,內容豐富、實用,可操作性強,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典型的學習樣例——不僅推薦了不同書冊的優(yōu)質版本,而且厘清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探索出整本書閱讀需要的方法策略。更為可貴的是,呈現(xiàn)了不同課型的教學實錄,真實再現(xiàn)了教學中認知沖突產生和化解的過程,再現(xiàn)了教師解決問題的具體做法。書中的教學案例都立足于學習活動設計、實施。
“書冊名片”包括“推薦版本”、“內容梗概”“作者簡介”“文學地位”等4部分,需要說明的是“推薦版本”?,F(xiàn)在很多教師并不關注書冊的版本,一位老師執(zhí)教《三國演義》的現(xiàn)場,學生帶去的版本居然有11種之多。版本學是專門的學問,選擇好的版本閱讀應該從小做起。書中選取的版本是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認可的版本,呈現(xiàn)出來可以省去教師檢索的時間。
“教學價值”是全書“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作者試圖結合書冊特點,從學理上界定其適合進行的知識積累,能夠承載的能力提升點,閱讀過程中需要建構的相關策略,以及書冊對學生精神成長和思想發(fā)育的引領作用。換言之,努力從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構、精神成長四個角度厘清每本書的教學價值,并在教學實踐中檢驗、修改、明確。如此,使用本書的教師就有了“坐標系”,依據(jù)自身經驗和學生水平對比參照、增刪調換,不至于摸不到教學的方向。
“學程設計”是教學過程的“全景展示”,分為“整體框架”“通讀指導”“重點突破”和“內容統(tǒng)整”等4部分。“整體框架”概述教學過程,根據(jù)書冊的篇幅,處理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大部頭的書可以邊讀邊交流,階段成果不斷轉化為新的學習資源;小部頭的書可以先自主閱讀,再組織集體討論、展示等活動。“通讀指導”是自主閱讀指導的工具,分章節(jié)列舉指導內容,每個章節(jié)均明確閱讀范圍、閱讀任務和重點能力指向,旨在用閱讀任務引領學生高質量完成自主閱讀?!爸攸c突破”選取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以教學設計的形式呈現(xiàn)?!皟热萁y(tǒng)整”是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后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設計在內容上突出表現(xiàn)為“整合”,即需要通讀全書方能完成,活動過程“強迫”學生在整本書中多走幾個來回,通過回讀文本、重構內容,對書冊產生新的思考和認識。
“教學現(xiàn)場”是全書的“精華”所在,一線教師最渴望看到的就是課,整本書閱讀課怎么上?基本課型包括推薦導讀課、過程指導課和成果展示課。推薦導讀課的功能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做好閱讀計劃;過程指導課的功能是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用多種策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并借助師生交流化解沖突;成果展示課不僅要展示成果,還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即借助成果展示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發(fā)展,成果既包括閱讀過程中的感悟發(fā)現(xiàn),又包括閱讀策略使用上的經驗積累。
全書11個教學案例,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教師讀后也會有所感悟,認識這種改革的價值。相信會有更多的教師愿意對語文教學改革作出新的嘗試。
希望通過這本書,學生具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能夠選擇合宜的閱讀內容,并能用合理的策略高質量完成閱讀;教師能夠依據(jù)學生需要合理設計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豐富學生原有的言語實踐經驗,提高對語言、情感的審美品位,啟發(fā)學生與其他閱讀內容和自身生活體驗建立聯(lián)系,完成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學校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提供平臺激發(fā)和維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