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通訊員 朱玉螓 金海煥
?
特教,這片風景獨美
——記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教導處主任金亞芳
·特約通訊員朱玉螓金海煥
人物小傳
金亞芳,女,漢族,浙江杭州人,1981 年11月出生,小學高級教師,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畢業(yè)于浙江教育學院,本科學歷?,F(xiàn)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教導處主任。從事培智生活語文教學研究12年,在該領域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F(xiàn)為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核心師資團隊語文教研成員。
凌晨3點21分。連續(xù)3天了,都是差不多的時間,就這么醒了,孩子們還好嗎?不管我是睜著眼還是閉著眼,總也睡不踏實。對朝夕相處8年的孩子們說放手,我需要適應,孩子們也需要適應,這也許是我們的又一個成長期……
——寫于《放手之際》
2015年6月24日,風和日麗,碧空如洗,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迎來建校史上第一屆職高培智畢業(yè)生。在學校會議室內,同學們穿著整潔,精神抖擻,臉上倍感自豪,一字排開接過校長送上的印有鮮紅封面的畢業(yè)證書……
此時,首屆培智班的班主任金亞芳老師心潮起伏,欣賞著畢業(yè)視頻中孩子的成長足跡,注視著臺上已長得高高大大的這班學生,千言萬語都凝結成一個祝福:孩子們,愿你們走上社會,也能綻放自己生命的精彩!
12年的大手拉小手,金老師帶領著孩子們尋夢、追夢、圓夢,同時也實踐著自己的特殊教育夢想,成就了一道美麗的特教風景。
2003年9月,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順應全區(qū)特教發(fā)展新形勢,開始招收第一批智障學生。金亞芳作為新分配到學校的第一個培智專業(yè)師范生,義不容辭地擔任了首屆培智班班主任的重任。新學期伊始,孩子們來報到上學了。雖然早有思想準備,但眼前孩子們的各種情況還是讓她錯愕不已:不會握筆,上課隨意走動,注意分散,“橄欖屁股”,更有整天嚷嚷著要回家、流涎、尖叫、執(zhí)拗等問題行為,班級亂得像一團麻,著實讓她難以招架。第一個培智班是學校教育轉型的“試驗田”,必須帶好頭、引好路,必須給全校教師樹立教育信心,不辜負家長的期望。工作伊始,壓在肩上的這份重擔讓這位羽翼待豐的年輕姑娘喘不過氣來。她常常徹夜難眠,左思右想,力求尋找突破。慢慢地,金亞芳理清了頭緒,制定相應對策,從學生日常生活開始,如廁、清潔、整理明規(guī)則;排隊、做操、行走講秩序;早讀、就餐、午休守紀律。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從不懈怠對孩子的幫扶指導。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小小“太陽花”也逐漸熟悉與適應了這位年輕的班主任,向著目標齊步前行了。
剛進校時,小剛還是個“植物人”,不會主動進食,大小便失禁。有一次,他大便在褲子上,小朋友們都捏著鼻子四處逃竄,說臭臭臭。金亞芳匆匆趕來,面對如此情景,五臟六腑都翻江倒海起來。大姑娘人生頭一遭呀!但她強忍干嘔的痛苦,端來熱水,幫小剛換洗,輕聲安慰他。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她還支開了其他小朋友。從此,金亞芳就對孩子大小便失禁產(chǎn)生了免疫力,處理起來從容得多。
班中小沈同學患有腦癱,雖能勉強走路,但踮腳行走,步履蹣跚。父母離異后雙雙棄之不管,把他扔給了外公外婆。可他的外婆有老年癡呆,外公年老體弱,視力也不好。雖然上下學只有短短的十來分鐘路程,孩子卻總也保證不了天天按時到校。金亞芳上門家訪后,深知家長的難處,想到不能落下班上任何一個孩子,于是主動承擔起了小沈上下學接送的任務。寒來暑往,任憑刮風下雨,一堅持就是兩年。后來,她利用午休時間帶領小沈到校外熟悉線路,認識站牌,體驗乘坐,直到孩子自己能夠獨立坐公交車上下學為止。小沈的外公連連稱贊她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
近年來,培智學校招收的學生障礙程度日益嚴重,類型復雜:自閉癥、多動癥、注意缺陷、腦癱、智力障礙、唐氏綜合征、多重障礙等。這樣的情形挑戰(zhàn)著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倒逼著教師的專業(yè)提升。學習,學習,再學習,唯有此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各類學生的教育工作。在特殊教育學校里,自閉癥作為“特殊兒童之王”,其教育康復訓練尤其需要特教老師具備教育教學和康復醫(yī)學等方面的核心技能。
小宇同學是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第一個自閉癥孩子。剛入學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走來走去、自言自語、獨來獨往,問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金亞芳幾經(jīng)溝通均收效甚微。孩子沉溺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以后該怎樣去適應這個社會呢?作為班主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為此查閱了許多關于自閉癥教育方面的書籍,了解到自閉癥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對小宇的問題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干預思路也逐漸明朗起來。采用應答行為視覺提示策略和交際溝通任務分解,幫助小宇明白在交流中該做什么,怎么做,喚醒他的溝通能力。同時課堂中對他采取結構化的個別化教學方法,讓小宇緊隨老師的節(jié)奏,時時與老師有目光、肢體上的接觸交流。在愛的感召下,小宇慢慢地把頭一點一點地轉向了老師,目光一寸一寸地和老師對接。溝通的通道緩緩開啟,堅持兩年后,小宇已經(jīng)能主動向老師問好,并能和同學和諧相處了。如今的小宇在繪畫手工、工藝制作等課程活動中不僅做得棒而且會榜樣示范,成為學生眼中的“小明星”。小宇積極參加區(qū)級運動會、六一文藝展演活動,屢獲佳績。2015年6月25日,他的小提琴獨奏《我心中的序曲》在第六屆杭州市特教學校學生藝術會演中獲得了一等獎。那一刻,孩子與金亞芳擊掌相歡。
后來,她將自閉癥孩子的教育方法成功地遷移到其他障礙孩子的教育中,所帶班級班風文明,班貌積極向上。她常感慨:“如果沒有專業(yè)書籍的引領,我哪能想到這么多的金點子??!”是啊,點化了孩子,綻放了光芒,也就收獲了教育智慧。
2011年8月,因學校發(fā)展需要,金亞芳走上了教導處工作崗位。8年的培智教育教學歷練,讓她對班級管理駕輕就熟。想到就要離開朝夕相處多年的首個教學班孩子,金亞芳心中有萬般不舍和忐忑,以至于多個夜晚輾轉難眠,寫下隨筆《放手之際》。幾夜的思索,讓她逐漸明白,自己肩負的擔子更重了,需要從更廣、更深的角度去為學校和孩子的未來出謀出力。
此時,為了順應特教發(fā)展形勢需求,學校開始有了延伸培智職業(yè)教育的考慮。新履任的金亞芳也把部分工作重心放于學校培智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上。面對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各種偏見,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特殊學生的出路在哪里?會寫幾個字讀幾句話,會算加減乘除,這就夠他們用一輩子?抑或買份保險居家養(yǎng)老?顯然這是不夠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特殊學生也要在社會中競爭,也要有體面的生活,那就必須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殘而不廢、自食其力、樂享幸福生活的人。
為此,金亞芳利用外出培訓和考察的機會,多方學習國內同類學校的職業(yè)教育辦學經(jīng)驗成果,并利用各方渠道網(wǎng)羅求職信息,只要一有適合特殊學生就業(yè)的技能項目,就獻計獻策,陪同領導考察研究,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的手工業(yè)重鎮(zhèn),并請職教老師親自體驗手工藝制作過程,看看是否便于孩子們學習和操作。同時邁開兩條腿走路,校外職業(yè)培訓項目和校內崗位實踐結合。發(fā)揮校內資源優(yōu)勢,開設烹飪面點、客房服務、家政服務、汽車美容等課程,鍛煉學生的居家生活能力。她原先所教的學生升入職高后即是第一批職業(yè)教育的受益者。雖然職高課程已不再是她教了,但心始終牽掛著孩子們,仍時常與孩子們溝通在職業(yè)學習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他們的成功與喜悅。職高班的小王經(jīng)常邀請她洗車。雖然不想小王辛苦為自己服務,但也拗不過學生的盛情邀請,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就勉強答應了。約好后小王早早地等候在洗車場,歡迎車子“大駕”。小王對工作的投入和認真勁兒總讓金亞芳嘖嘖稱贊。油光锃亮的汽車成為學校馬路上一道靚麗的流動風景。
經(jīng)過三年職高課程的學習,畢業(yè)后的小王應聘到了某餐飲店,小錢和小偉進了一家福利工廠,自閉癥的小宇也在親戚家的工藝作坊里做些手工作品,還有幾個孩子進入到殘聯(lián)的“仁愛家園”里從事簡單勞動?!跋M⒆觽內巳顺蔀樯畹膹娬?,人人都是生活的主人?!边@是金亞芳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現(xiàn)在孩子們都有了“好歸宿”,他們的成長也讓金亞芳有了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近年來,特教事業(yè)迎來了發(fā)展的大好時機。2010年,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新遷校址,并完成了招生對象從聽障學生向智障學生的全面轉型,學校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截至2014學年末,學校教學班級達到25個,新增教師30余名。學校轉型之時,如何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成為業(yè)務部門負責人、學校教學骨干金亞芳責無旁貸的又一重任。
面對新的教育對象和新的教育環(huán)境,許多年輕教師困惑重重,茫然無助。金亞芳立刻聯(lián)合學校其他科室,構筑了“借智高?!薄懊]営枴薄笆捥卣搲薄罢n題研究”“課堂研討”“新教師學堂”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平臺。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師專業(yè)培養(yǎng)的三級“塔形”機制:給骨干教師每年至少一次外送培訓或專家指導,并積極鼓勵參加第二專業(yè)的崗位資格證書考試或專業(yè)學歷深造,并通過每年度一次“特色教師”評比來激發(fā)教師專業(yè)成長動力,深化學校發(fā)展內涵。2012年9月學校積極參與浙江省培智教育課程開發(fā),承擔了《運動與保健》的開發(fā)設計任務。在無經(jīng)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以金亞芳為骨干的課程開發(fā)小組一起學習和把握了培智《運動保健》課程教學目標,對課程目標的制定、板塊的設置、教材內容的選擇、課程評估的標準和教學范例的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反反復復地商討和修改,又請省市特教資源中心專家論證與指點。歷經(jīng)3年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2015學年首冊教材終于成功印刷,成為浙江省培智學校試用教材。
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近幾年來學校見習、實習新老師絡繹不絕,金亞芳又義務擔任他們的“教學督導”。這些特教專業(yè)畢業(yè)生第一次踏進課堂與孩子們面對面交流,充滿陌生感和距離感,上好培智學生的課更是他們頗為困惑的事。那就需要金亞芳從頭開始給新教師“上課”:選取合適教學內容,采用合理教學方法,設計個別化教育手段,因人而異進行表揚與鼓勵……金亞芳將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與年輕教師逐一分享: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剖析行為背后原因,幫助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探討教師的角色定位,明確工作支持策略,幫助樹立正確的教師觀;突顯教育的適應功能,體現(xiàn)教學終極關懷,幫助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如今,很多曾經(jīng)受其點化的教師,現(xiàn)已成為所在學校的特教骨干。2015年上半年,她也受邀為浙江師范大學幼教學院特教專業(yè)本科生主講《培智生活語文的教學與設計》,師生一致稱贊“接地氣”。
始終站在教學一線的金亞芳還身先士卒承擔學科教學、個訓干預、課題研究、校本課程開發(fā)等繁重任務。在她的帶動下,全校教師積極響應,學習和研究蔚然成風,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專業(yè)而規(guī)范。工作至今,金亞芳已榮獲杭州市蕭山區(qū)教育系統(tǒng)先進個人、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在浙江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撰寫的論文、案例共20余篇在全國、各省市區(qū)評比中獲獎,儼然成為特殊教育教師業(yè)務發(fā)展和成長小組的首席資源教師。金亞芳以業(yè)務立身,一個點輻射成了一張大網(wǎng)。這股正能量將激勵特教同行風雨同舟一路前行。
金亞芳常說:“培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培智孩子平等地成為社會生活的參與者、創(chuàng)造者?!迸嘀墙處煹氖姑亲屗麄內谌肷鐣畹酶凶饑?、更有意義。用愛心靜候花開的時節(jié),用專業(yè)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在這片特教園地里雖沒有繁花似錦的盛景,也不會有天之驕子的榮耀,卻有一份靜靜的守候,一份靜靜的思索,萌生為每一個生命個體謀求幸福的人生智慧,譜寫“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的大愛篇章。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