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女性小說研究的扛鼎之作
——評《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

2016-07-15 02:11云南降紅燕
名作欣賞 2016年16期
關鍵詞:文學小說研究

云南 降紅燕

中國女性小說研究的扛鼎之作
——評《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

云南 降紅燕

樊洛平、王萌的《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以大陸、臺灣自1895年至21世紀的女性小說為研究對象,梳理了女性小說的發(fā)展歷史,采用多種文學批評方法對女性小說審美特征進行探析,是中國女性小說研究的扛鼎之作。

樊洛平 王萌 中國女性小說 歷史流脈 審美特征

近讀樊洛平和王萌兩位學者的《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以下簡稱為《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一書,收獲良多。全書共計三十九萬字,分為上、下兩編。該著在歷時與共時,開拓與集成,宏觀與微觀的結合、把握等諸多方面,都可以稱之為是我國女性文學研究興起以來中國女性小說研究的扛鼎之作,具有相當?shù)姆至亢唾|量。

歷時與共時的經緯交織

這是就全書的架構而言。

這里所謂歷時性,是指《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一書中史的維度。本書首先是一部中國女性小說史。既是“史”,首要面臨的就是女性小說的起點問題。小說在中國文學中自古有之,從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萌芽,歷經史傳、寓言故事、志怪志人小說、唐傳奇、宋元話本,至明清達到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經過晚清民初“新小說”等近代小說的過渡,演變?yōu)椤拔逅摹敝两竦默F(xiàn)代小說形態(tài),從瑣屑之言的“小道”,不登大雅之堂的“丑小鴨”成長為文學殿堂的“白天鵝”,小說的發(fā)展歷經了艱難的歷程。如果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主情的傳統(tǒng)星空中,還不時閃現(xiàn)過一些杰出女性詩人的英姿,那么小說領域則要等到才女大量涌現(xiàn)的明清時期,才可以尋覓得到女性作者的身影。清代是女性敘事傳統(tǒng)確立的時代①,因而本書將兩岸女性文學孕育發(fā)生討論的起點定在清末民初的1895年。這一方面切合了文學發(fā)展的實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實質上是抓住了以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為背景的中國文學具有了現(xiàn)代性這一關鍵點,應和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學界有關文學現(xiàn)代性問題的討論,將中國近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打通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看待?!皼]有晚清,何來五四?”有了晚清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期,才有五四新文化運動,而“五四新文學運動催生了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女性文學,婦女從被遮蔽的社會邊緣寫進歷史”②。

一般的文學史教材和有關論著是將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期定為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大多是以1898年作為一個臨界點,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楊聯(lián)芬的《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陳平原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謝冕、孟繁華主編的“百年中國文學總系”系列叢書第一部即《1898:百年憂患》。但這些既有的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一般都是狹義的文學史,只討論大陸主體文學,而本書中臺灣的女性小說是作為研究范圍內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就不能按照既有的框架來涵蓋一切,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具體實際。因此《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以1895年作為開端,一方面與1898年左右的精神相契合,同時又考慮到1895年發(fā)生了甲午海戰(zhàn)戰(zhàn)敗割讓臺灣的事件,臺灣文學因此也進入一個特殊時期,既有獨特性,又與大陸文學共生。這樣就使大陸和臺灣的女性文學(小說)在起點上“共同擁有了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學的天空”③,為全書的展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文學史的分期問題很重要,同樣,女性小說史的分期也很關鍵。在起點確立之后,《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一書上編將1895年至21世紀的兩岸女性小說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七個大的時期:第一章為1895—1927,是兩岸女性文學的孕育發(fā)生期;第二、三章為1928—1937和1937—1949,分別討論了左翼時期和抗戰(zhàn)及戰(zhàn)后兩岸的女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走向;第四章為1949—1965,論析兩岸女性文學的分流與變異;第五章為1966—1978,辨析兩岸女性文學的落差與失衡;第六章(1979—1989)、第七章(1990年以來)則探討兩岸女性文學的發(fā)展與融合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岸女性文學多元化拓展的態(tài)勢。本書將兩岸女性小說放置在一個中國文學的總體格局框架中,又對兩者呈現(xiàn)出雙水分流、既相通又有差異的狀貌做了勾勒和描畫。

所謂共時性就是注重從橫的空間的角度對對象進行研究,《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又是一部關于中國女性小說審美特征的論析之作。如果說上編“兩岸女性小說發(fā)展的歷史流脈”是縱向歷時性的線索的勾勒,那么下編“兩岸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形態(tài)論”則是從橫斷面上來對兩岸女性小說進行審美觀照和闡釋。

共時性研究分為兩岸女性人物畫廊的角色研究、女性意識與創(chuàng)作模式以及兩岸女性小說敘事學研究。具體而言,角色是針對兩岸女性小說中女性人物形象,主要根據(jù)其在家庭內外的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倫理道德關系及社會地位把女性角色分為女兒、妻子、母親、情人及女強人、弱女子、瘋女人等幾大類。“女性意識的提升與創(chuàng)作模式的演變”則按時間順序依次展開,首先是從“人的覺醒”到“女性覺醒”的女性啟蒙,其次是從“戀父”經“審父”再到“弒父”的父權神話坍塌,再次是從“異性戀”到“同性戀”再到“自戀”的生命欲望的舞蹈,最后是“性別政治”到“情欲政治”的性與政治的纏繞。女性小說的敘事學研究后文再論。

這樣遵循歷史與美學相結合的原則,從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展開,全書將史、論緊密結合,在縱向與橫向的經緯交織中,織就了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一幅錦緞畫卷。

開拓與集成的比較整合

這主要是就本書的研究對象和采用的批評方法而言。

開拓性主要是就研究對象而言,《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一書將中國大陸和臺灣女性小說作為研究對象,既突出了其源自于中華民族共同文化(文學)淵源的整體性,又體現(xiàn)了由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不同等造成的雙水分流的差異性。

在女性文學研究的總體格局中,從古至今的女性文學史著作至今尚未出現(xiàn),可供挖掘的資料匱乏,女性作家的作品很少固然是重要因素,而深層原因則主要是性別文化史中女性更多處于一種失語狀態(tài)的歷史實際。女性浮出歷史地表是在20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女性作家以群體之勢大量涌現(xiàn),盛英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上、下)便是對這一宏闊歷史的書寫;此外孟悅、戴錦華的《浮出歷史地表:現(xiàn)代婦女文學研究》,劉思謙的《娜拉言說: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心路紀程》,林丹婭的《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和薛海燕的《近代女性文學研究》等,都是女性文學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是就具體的各類文學體裁(樣式)而言,除樊洛平的《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之外,專門的女性詩歌、女性散文和女性戲劇史尚不多見。本書首先是對女性小說史的單獨梳理,而且更進一步,不限于大陸,而是以海峽兩岸的女性小說為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這樣本書就不僅具有了各體文學史的意義,而且在研究對象上大大拓展了以往女性文學史的范圍;因此本書在女性各體文學以及研究對象范圍之廣上就具有雙重的開拓意義,填補了女性小說研究領域的空白。

全書第四章、第五章尤其能體現(xiàn)出這種開拓性的整合意義。第四章聚焦于1949—1965年兩岸女性文學的實際,對兩岸女性文學的相同和差異進行了討論。在大陸,文藝界貫徹“文學為政治服務”的文藝政策精神,臺灣則提倡“戰(zhàn)斗文藝”。社會泛政治化,使大陸和臺灣的女性小說某種程度上呈現(xiàn)出政治意識形態(tài)化的共性。但是,大陸是一種單向度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臺灣則有較多的自主創(chuàng)作空間?!皺z視那個時期的女性文學領域,大陸女作家無論是從女性理論的言說,還是那種具有經典意義的女性主義文本,都明顯少于臺灣文壇?!睂τ谠斐蛇@一現(xiàn)象的原因,作者進一步分析:“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兩岸女性文學境遇的不同,其根本原因還在于文藝體制、文學生產場域以及女性觀念的差異。”④

第五章討論的是1966—1978年這一時段兩岸的女性小說。這一章的體例是比較奇特的,此章前后每一章的三節(jié)都是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大陸,第三節(jié)臺灣,而本章的二、三節(jié)都是臺灣,分成“海那邊”的留學生小說和“島嶼上”的鄉(xiāng)土小說。這說明“文革”時期大陸創(chuàng)作的凋敝,也表明同時期臺灣女性文學的興盛,兩岸女性文學的發(fā)展面貌正如標題所言,呈現(xiàn)出一種“落差與失衡”的態(tài)勢。這是出于文學實際的中肯評說和闡釋。筆者以為,從一種整體的眼光看,臺灣文學也是中國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此時期興盛的臺灣文學正是對大陸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女性小說)不足的一種補充。

集成性指本書研究方法多元廣泛而又服務于女性小說闡釋的中心。

小說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類型,本書自然要采用文學批評方法來對眾多的女性小說進行評析。在文學批評的歷史上,出現(xiàn)過倫理批評、社會歷史批評、審美批評、心理批評和語言批評等多種文學批評形態(tài)。⑤本書中出現(xiàn)的批評方法可謂基本涵蓋了所有批評的理論要義,比如各個歷史時期女性小說家及其文本的出現(xiàn),必然離不開對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探討,這便是社會歷史批評。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商業(yè)化浪潮中部分女性小說在“欲望化寫作”中迷失的批評,便是古老的倫理批評在當代的一種復活運用。對張愛玲筆下曹七巧形象的分析,若不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抵達這一女性人物的心理深層的無意識世界,就無法洞悉這一女性形象的藝術魅力,這又屬于心理批評的范疇?!芭孕≌f獨特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內部結構和審美風格”⑥是以往女性文學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書力圖對此有所突破。比如第十一章“兩岸女性小說敘事學研究”,采用了女性主義敘事學這一在西方都比較新穎的批評方法,分別從敘述聲音、敘述視角、敘述分層,結合具體文本展開解讀分析,探尋了大陸和臺灣小說中敘述聲音下的話語權威、不同敘述視角體現(xiàn)出的不同性別立場、敘述分層與女性自我認同的緊密聯(lián)系。由美國蘇珊·蘭瑟開創(chuàng),羅賓·沃霍爾繼之的注重性別意識形態(tài)、政治意味的女性主義批評與注重形式分析、走技術主義路線的經典敘事學理論相結合,是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方法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在這一點上,本書可謂走到了女性文學批評、研究的前列。

多種方法的采用又緊緊環(huán)繞著解讀、分析、闡釋女性小說這一中心,在全書文末列出的五大塊參考文獻部分,“兩岸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理論”書目共計八十六部,大大超出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論”的二十四部,也高出“臺灣文學史及其文論資料”的八十二部。因而女性主義成為本書一以貫之的最基本的方法,就像美國女性主義敘事學的代表人物羅賓·沃霍爾在談到敘事價值和審美價值時所言:“敘事價值,美學價值,政治價值:從我的立場看,歸根結底是同一件事?!蔽只魻柼貏e強調突出女性主義的政治價值,認為它是“一股潛隱在任何形式的女性主義批評后的力量”⑦。這與本書的內在理路不謀而合,即多種文學批評方法交叉結合使用而又百川歸海于女性主義。

宏觀與微觀的鳥瞰細讀

這是就本書對兩岸女性小說分析、闡釋切入的角度而言。

本文前兩部分對該書構架和研究對象、方法的索解其實主要關注的就是《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的宏觀方面。另外就具體部分而言,上編“兩岸女性小說發(fā)展的歷史流脈”將自1895年至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兩岸女性小說分為七個時段,每一段采用的基本是一章三節(jié)的結構方式,第一節(jié)概述大陸和臺灣女性小說的時代背景、基本特征和發(fā)展態(tài)勢,這便是宏觀把握;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分別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方面論析該時段大陸和臺灣女性作家作品的審美特征,這又是微觀論析。這七章占全書三分之二篇幅,很考量和體現(xiàn)作者的學術研究水準和功力。七章中提到的女作家(除極少數(shù)外基本是小說家)據(jù)筆者不盡精確的統(tǒng)計,大陸的共計一百二十人,臺灣的共計一百一十六人;僅僅從這個女作家人數(shù)看,就可以想見該書涉獵的作家之多。另外每一章的第二、三節(jié)還對一些作家的具體文本進行解讀、分析,每一個觀點的提出都是建立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比如第一章第二節(jié)論及“五四”時期大陸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的崛起時,作者談到了由于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展開,女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識職業(yè)女性出現(xiàn),帶來了這一新式女性群體的生存困境問題:要婚姻家庭還是要工作事業(yè)?這一書寫母題之前筆者也關注過,在拙文《中國女性小說中的“家”》和《從〈西風〉看冰心小說的性別意義》中都有論及,但是在現(xiàn)代時期筆者僅僅關注到了陳衡哲的《洛綺思的問題》、凌叔華的《綺霞》及冰心的《西風》,閱讀本書才知除此之外,大陸就有廬隱的《勝利以后》《何處是歸程》,袁昌英的《玫君》,此外尚有臺灣吉錚的《會哭的樹》《拾鄉(xiāng)》,等等。

大量的文本閱讀也為作者從藝術形式探究女性小說的審美特征提供了有力的論據(jù)基礎,比如第三章論述的是1937年至1949年的女性小說,通過解讀關露1940年的《新舊時代》、郁茹1944年的《遙遠的愛》、林淑華1947年的《生死戀》、楊剛1944—1948年寫于美國的《挑戰(zhàn)》、陳學昭1949年寫于解放區(qū)的《工作者是美麗的》(上卷),作者指出:“幾位女作家在創(chuàng)作她們第一部長篇小說的時候,不約而同地采用了自敘傳的方式來寫女性的成長。”⑧作者不僅注意到了不單單是大陸女作家采用這一方式,而且臺灣女作家也如此,日據(jù)時期的辜顏碧霞的《流》就是一個范本。為什么這一方式會頻頻出現(xiàn)呢?而且體現(xiàn)于不同地域女作家的筆端?歸根結底是因為自敘傳書寫方式是“自我呈現(xiàn)、自我發(fā)聲、自我抒懷最切近的表達方式,這當然也是女性作者最鐘情的探索自我真實的文體”⑨。這樣的細讀體現(xiàn)出了該著具有較高的理論旨趣,這再一次說明,這部著作并不僅僅是一部資料豐贍翔實的史著,也是一部深具問題意識的論著。

自然,任何著述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從更高的標準看,該著中的某些問題還存在可以討論的部分,比如對少數(shù)概念還缺乏一些必要的理論辨析。就上編而言,標題為“兩岸女性小說發(fā)展的歷史流脈”,但是該編中每一章的標題均未出現(xiàn)“女性小說”的語匯,通通以“女性文學”代之。業(yè)內人士固然理解小說這一文學體裁在西方19世紀、20世紀,以及中國20世紀的文學中占據(jù)頭一把交椅位置,因而某種意義上小說可以指代總體文學的狀況,但是筆者以為從邏輯上似應有所交代,畢竟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而且有些概念并不是不言自明的,比如下編中“角色研究”部分,何謂角色?論者是從什么意義上來使用這一概念的?似也應有所論述。細讀文本部分的某些標題也難以概括所討論對象的范圍,比如講到20世紀40年代淪陷區(qū)文學時,“舊式家庭與畸形婚姻的審視”部分的標題,就未能概括表現(xiàn)抗日民族情緒的作品。⑩然而,以全書三十九萬字的皇皇格局而論,這只是白璧微瑕。

總體而言,本書是一部大氣、雍容的中國女性小說研究論著。它出自于身處中原腹地河南省的兩位女學者——鄭州大學文學院的樊洛平教授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王萌副研究員之手,這是一個奇跡。因為著作中的重要內容——臺灣文學研究的重鎮(zhèn)歷來是在海峽兩岸的廣東和福建等省,即使不是這兩個省,也是居于全國文化(文學)中心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其中的學者才具有占據(jù)資料的優(yōu)勢,地理位置處于中原的鄭州其實在這一塊恰是處于邊緣地帶的;但就是在這樣不利的位置上,兩位學者完成了這一部大作。誠如劉思謙教授在為本書所作的序中所言:“這是我國第一部選題新穎,內容扎實,敘述清晰并有獨到見解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兩岸女性小說比較研究力作,也是我國兩岸女性小說比較研究的奠基之作。”?兩位學者為我國的女性小說研究奉獻了一份輝煌的大禮,使女性文學研究界收獲了一個沉甸甸的果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位女學者還會創(chuàng)造更多、更大的奇跡。

①參看鮑震培著:《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第三章,《女性文學敘事傳統(tǒng)的建立》,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8—175頁。

②③④⑥⑧⑨⑩樊洛平、王萌:《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頁,第9頁,第145頁,第4頁,第115—116頁,第132頁,第113—116頁。

⑤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320頁。

⑦Narrative Theory: Core Concepts and Critical Debates. With David Herman, James Phelan,Peter Rabinowitz,Brian Richardson,and Robyn Warhol.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65—168.

?劉思謙:《一部原創(chuàng)性的兩岸女性小說比較研究力作》,載樊洛平、王萌:《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chuàng)作比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頁。

作 者: 降紅燕,云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文化)與性別研究。出版專著《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管窺》《家務與星空:文學與性別研究》等。

編 輯:張勇耀 mzxszyy@126.com

猜你喜歡
文學小說研究
我們需要文學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shù)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石门县| 韩城市| 渭源县| 芜湖县| 邵阳市| 贞丰县| 洱源县| 扶风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巴尔虎左旗| 孝昌县| 涟源市| 翼城县| 和田市| 嫩江县| 南阳市| 苗栗县| 定远县| 河源市| 兴隆县| 通河县| 宜阳县| 汨罗市| 九江市| 寿光市| 博爱县| 泗阳县| 临西县| 丽水市| 翁牛特旗| 交口县| 加查县| 永修县| 桓仁| 东方市| 滨海县| 聂拉木县| 枣阳市| 广饶县| 遵义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