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健
摘要:從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看,雖然其具備了良好的發(fā)展基礎,但是,基于學前教育的特殊性,其在建設信息化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如何克服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區(qū)域性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之路,亟待解決。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農村貧困地區(qū)教育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252-01
1.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具備的良好基礎
1.1 良好的政策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環(huán)境。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在全面推進教改的過程中,需要在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基礎上,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恢復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進而在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國家以有效政策的落實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保駕護航",并突出強調要實現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從基礎教育抓起,為人才的全面成長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就具備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2 相關理論基礎不斷發(fā)展成熟。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國內外教育工作關注的焦點,相關理論研究從深度、廣度上都實現了發(fā)展,相關領域的學者不僅將研究的焦點集中在信息化建設、教學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等方面,同時還是深入到學前兒童音樂、英語等教學領域。在國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上,以蘇珊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已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先進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值得借鑒。
1.3 踐行教育信息化較早,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下,學前教育事業(yè)積極地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于教學中,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學習網站的建立,進而構建了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這就為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發(fā)展過程也說明了學前教育在踐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成功的邁開了第一步,相關理論基礎不斷發(fā)展成熟。
2.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
2.1 我國貧困地區(qū)農村學前兒童的入學認知準備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在對兒童進行入學準備測查后發(fā)現,我國貧困地區(qū)農村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中概念范疇的平均通過率僅為55.4%。入學認知準備分為基本概念和綜合概念兩部分,其中基本概念共65題,包括顏色、數字/計數、量、比較、形狀等五個基本認知范疇,被視為入學準備評估的主要評價標準。在我們的測查中,農村學前兒童的平均通過率為65.4%(見圖1)。入學認知準備中綜合概念共220題,包括空間認知、社會認知、物理認知、數量認知、時序概念等五個綜合的認知范疇,被視為入學準備評估的主要評價標準。在這個方面,農村學前兒童的平均通過率僅為45.4%。該結果顯示,我國貧困地區(qū)農村學前兒童的入學認知準備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其中兒童綜合概念的獲得更加值得關注。
2.2 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中概念范疇的發(fā)展存在不平衡問題。在入學認知準備中概念獲得方面,基本概念的通過率優(yōu)于綜合概念的通過率,其中數字/計數(89.2%)和量(79.3%)這兩項的通過率遠遠高于其他項目,而時序概念、空間認知、物理認知和顏色的通過率則非常低。這個結果可能說明農村學前教育中兒童學習重點的涉及面窄,教育者較多關注兒童計算能力方面的發(fā)展而忽略兒童其他認知范疇的學習。
2.3 農村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與其學前教育經歷密切相關。在分析研究結果時,我們發(fā)現貧困地區(qū)農村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在性別、民族上不存在差異,但是與兒童的學前教育經歷顯著相關。我們將農村學前兒童的學前教育經歷分為四種類型:幼兒園三年學前教育經歷(簡稱幼兒園經歷)、學前班一年學前教育經歷(簡稱學前班經歷)、學前階段在小學一年級混讀經歷(簡稱混讀班經歷)以及散居在家無學前教育經歷(簡稱無學前教育經歷)。研究結果證實,農村學前兒童的學前教育經歷對他們的入學認知準備影響顯著,其中具有幼兒園三年學習經歷的兒童入學認知準備狀況最好,其次為具有學前班一年學習經歷的兒童,而以學前班名義就讀、實際上在小學一年級混讀三年的兒童,他們的入學認知準備與無學前教育經歷的兒童沒有差異,表現最差。
3.區(qū)域性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途徑
3.1 合理定位學前教育信息化,進而實現其內涵建設。在教育事業(yè)中,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資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在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并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素養(yǎng)。要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就需要針對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從幼兒的認知特點著手,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出教育信息化作用。從以上信息化運用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信息化并非教育的核心,而是實施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建設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如下三方面內容:第一,家長的充分支撐,能夠通過家庭教育為信息化教育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提供支撐;第二,幼兒園教師的能力素質的支撐以及幼兒園管理質量的支撐;第三,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互動與溝通的支撐。
3.2 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學前教育資源質的提升。在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以提高教育資源的質量,進而才能通過信息化的建設來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而這就要求做到:第一,政府要給予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的重視,在政策上要實現有效的扶植,并要加大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落實教育的公益性與普惠性。第二,要集中行業(yè)教師、學者等的力量,實現理論實踐的相結合,并不斷更新充實資料庫資源,確保資源的質與量。第三,要積極的吸收國外先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并搭建與國外信息共享平臺,以通過互通有無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化。第四,要建立關于優(yōu)質資源評價的機制體制,以確保信息化在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價值。
3.3 加大政策支持,實現西部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均衡發(fā)展。我國教育政策立足點之一是要實現教育的公平性,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教育質量,因此,這就要求要通過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來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進而實現教育的均衡性。而這就要求政府要通過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來進一步實現幼兒園間的溝通交流,進而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同時,要針對當前農村以及偏遠山區(qū)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存在的問題,在政策上實現有效的扶持,進而確保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能夠惠及所有幼兒,這樣才能真正地通過信息化建設來提高學前教育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谖覈鞑控毨У貐^(qū)當前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上所存在的問題,要想全面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就需要在合理定位信息化、實現其內涵建設的基礎上,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并要加大政策支持,實現學前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此外,要以政策提升幼師從業(yè)門檻,以培訓提高幼師能力素質,以確保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能夠得到有效的踐行。
參考文獻:
[1] 趙其超.中小學校園網的設計與應用案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
[2] 韓清林.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和應用(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8):2-5.
[3] 羅文挺.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與應用[J].企業(yè)家天地,2010(2):172.